編按:退休後時間變多,正是安排出國旅遊的好時機,但長途飛行動輒4小時起跳,若沒有經常活動雙腳、定時補充水分,可能引發靜脈栓塞甚至猝死危機。因此,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理事、心臟內科醫師李柏群提醒,中高齡人士搭飛機,有些事一定要注意!該怎麼做?
退休後,許多人喜歡安排長途旅行。然而,開心規劃出遊行程的同時,也別忽略搭飛機時可能潛藏的健康風險,例如,靜脈栓塞。
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理事、國軍高雄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柏群指出,此症狀若處理不當,恐引發急性肺栓塞,甚至有猝死的危險!
李柏群解釋,當下肢靜脈內形成血栓時,若未能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血栓可能會隨著血液回流往上移行,路徑依序為:下肢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最終可能導致肺栓塞,這是靜脈栓塞症中最危險的併發症,會迅速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可能導致患者猝死。
而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是靜脈栓塞發生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
李柏群解釋,久坐不動會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積在靜脈中,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
因此,不只搭飛機,搭乘火車或長途巴士,也可能增加靜脈栓塞的風險。就連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維持坐姿,也可能增加風險。 例如,過去曾有民眾在熬夜上網,因長時間維持坐姿,最終因急性肺栓塞引發猝死的案例。(相關閱讀:久坐不動易深層靜脈栓塞!60歲後是高危險群,5種食物可預防血凝塊)
靜脈栓塞時 身體會發出這些求救訊號
既然靜脈栓塞可能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發生初期是否有徵兆?李柏群指出,典型的下肢靜脈栓塞前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