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積累,許多熟齡朋友開始發現一個共同的困擾:看手機時需要越拿越遠,閱讀報紙時字體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在進行精細工作時容易感到眼酸頭暈。這些看似平常的變化,其實都是「老花眼」悄悄來到身邊的信號。過去,面對老花眼我們只能無奈地配戴兩副眼鏡一副看遠一副看近,或是戴上漸近多焦眼鏡,雖然方便但侷限的視野可能造成我們運動能力的受限,但現在醫療科技的突破性進展,為50+朋友們帶來了嶄新的治療選擇。
在最新一集的50+Talk節目中,特別邀請到台北101遠見眼科張聰麒院長,深入探討這個40歲後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視力挑戰。張醫師不僅從生活保健的角度分享如何自我檢測視力狀況,更重要的是帶領大家了解最新的LBV新式老花雷射技術,如何讓熟齡朋友擺脫老花眼鏡的束縛,重新找回年輕時的清晰視野,繼續享受精彩充實、不受眼鏡束縛的第二人生。
認識老花眼:身體自然老化的必經過程
把手機拿遠或是脫掉近視眼鏡才能看清楚,都是出現老花現象的典型表現
破解老花眼常見迷思:45歲之後真的不能做近視雷射嗎?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張院長發現許多熟齡朋友對老花眼存在不少誤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有近視的人不會老花」這個觀念。張院長特別澄清:「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錯誤認知。近視者並非真的不會老花,而是可以透過拿下眼鏡,讓近視度數與老花度數相互抵消來進行近距離閱讀。」
然而,這種看似聰明的做法實際上隱藏著健康風險。張院長語重心長地提醒:「長期低頭看東西會對頸椎造成過大的壓力負擔,可能導致椎間盤突出、肩頸痠痛等問題。對於熟齡朋友來說,維持正確的閱讀姿勢和適當的眼鏡配戴,才是保護整體健康的長遠之計。」
另一個讓許多50+朋友關心的問題是:「過去眼科醫師都說45歲後不要做近視雷射手術!」張醫師給出了令人鼓舞的肯定答案,創新技術解決了過去的技術門檻,並詳細說明了現代老花雷射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老花眼解決方案的優缺點分析
在介紹最新的雷射技術之前,張院長首先客觀分析了傳統老花眼處理方式的特點。他表示:「每種解決方案都有其適用性和限制性,重要的是要根據個人的生活型態和需求來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配戴兩副眼鏡是最傳統的解決方式,一副用於開車等遠距離視力需求,另一副用於閱讀等近距離工作。張醫師說明:「雖然攜帶兩副眼鏡比較麻煩,但視覺效果最為穩定清晰,特別適合對視力品質要求較高的熟齡朋友。」
漸進多焦眼鏡則是較為便利的選擇,一副眼鏡就能滿足遠中近距離的視力需求,這是科技的進步。不過:「有些人會有適應上的問題,還有這種鏡片兩側會有視覺盲區,熟齡朋友在走樓梯或從事需要側視的活動時需要特別小心,以免發生意外。」
對於愛美的50+,多焦隱形眼鏡提供了美觀的解決方案。張醫師指出:「這種隱形眼鏡很方便但相對較厚,容易造成眼部乾燥不適,特別是對於本來就有乾眼症狀的熟齡朋友,可能會加重症狀。」
LBV新式老花雷射:革命性的視力矯正突破
張醫師身處老花族群的同溫層,朋友圈一直敲碗呼喚老花的解決方式,有鑑於此,張院長特地專程前往歐洲研習最新的LBV老花雷射技術,並結合亞洲人近視合併老花的症狀進行參數改良,成功在台灣移植此技術,因此被業界譽為「台灣LBV老花雷射之父」。這項技術在台灣的問世,為50+族群帶來了擺脫老花眼鏡的全新可能。
張院長以攝影技術來解釋LBV新式老花雷射的核心原理:「使用單眼相機拍攝花朵時,花朵非常清楚立體,但前後的景物都會模糊,這是因為景深很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像傻瓜相機的效果,能夠同時看清楚前面的標籤、後面的人物和牆壁上的文字。」
LBV新式老花雷射正是透過「客製視差焦距+智能景深延長」技術,讓患者的眼睛能夠從遠到近快速調節,最重要是比原本單純用視差中和老花上,多保留了解析度跟對比度還有維持雙眼融像的立體感,彷彿重新獲得了年輕時的視力彈性。這對於需要精細用眼的族群還有愛跑跑跳跳維持運動習慣的族群特別重要。根據臨床統計,接受這項手術的患者滿意度高達97%,效果令人振奮。
談到治療成效,張院長分享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案例,全台灣第一位成功的LBV老花雷射患者,於2021年7月21日:「張醫師的女兒安親班老師,一位高度近視跟老花的48歲的女性,平日教室工作中需要在小孩睡覺時改考卷,上課時需要看筆電螢幕、並監控最後一排小朋友有沒有偷吃東西、晚上還要自己開車回家,術後完全不用戴眼鏡就滿足了她多元化的視力需求,超越了本來傳統老花雷射的限制,優異的效果震撼了當時的眼科醫師,從此LBV老花雷射在台灣打響了名號。」
另外大家擔心的安全性問題,原來張醫師已幫數百位醫師同業執行老花及近視雷射手術,包括需要精細操作的神經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直腸外科、牙科、放射科、麻醉科醫師等。這些對人體跟醫療最懂的族群,也對視力品質最在乎的族群,經由同業一個一個的口碑介紹,持續不斷的從台灣各地前來給張醫師手術,甚至曾經有一個月27位醫師接受手術的紀錄,證明了手術的安全跟視力的品質有醫界的保證。張院長特別提到一位他很要好的醫師朋友,台中的蔡依橙醫師,也是新思惟國際醫療教育機構的創辦人,以前是個文弱書生,手術後擺脫漸近多焦眼鏡的視野束縛,突然發現視野大開擴,另外能自由遠近切換視力,一時興起跑去參加真槍實彈射擊比賽,優良的視力加上善於研究的腦袋及自己設計的訓練菜單,居然以48歲的「高齡」連續兩年獲得需要跑跑跳跳的台灣全國射擊比賽冠軍,同場競技的都是年輕小夥子,蔡依橙醫師直呼如果現在還戴著眼鏡,不要說奪得冠軍了,可能連這項運動他都不會碰,他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這個可能性,可以得到台灣射擊比賽冠軍還連續兩屆。張醫師的看到蔡醫師的成績也非常開心,原來LBV老花雷射的「客製視差焦距+智能景深延長」技術真的可以維持對比跟立體感視覺達到優異的程度。而且「同行醫師的選擇真的是最好的技術認證,醫師們對於手術風險和效果的判斷最為嚴格,他們的信任跟結果是對這項技術最大的肯定,他們可以回去工作岡位上繼續服務全台患者,張醫師也覺得非常欣慰。」,正因專業跟信賴,及數百位醫師的術後認證,張院長因此有「醫師的醫師」美譽。
有鑑於此,德國蔡司原廠更於遠見眼科台北101旗艦中心設立「亞太區老花雷射手術培訓中心」,由張院長擔任教育負責醫師,接受來自台灣與亞洲各地的眼科醫師前來觀摩與學習,成為推動亞太地區老花雷射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台灣領先亞洲的一大驕傲跟亮點。
LBV新式老花雷射的三大技術優勢
張院長特別說明LBV新式老花雷射具備三大重要技術特點,確保熟齡朋友能夠安心接受治療。首先是優異的安全性。這項技術建構在已經成熟穩定的傳統LASIK手術基礎上,而現今的LASIK手術經過30年來的優化,基本上安全性已經達到很好的境界。其次就是「客製視差焦距+智能景深延長」這最新科技景深的延長,巧妙地在角膜上面調整本來人體就有的球差,將之修改以延長景深,由於是人體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大腦可以適應良好,並保留優異的立體感跟對比還有解析度,這是人類挑戰老花治療的一大發現,因為這個LBV老花雷射的成功,後續這幾年連白內障水晶體的老花治療發展也朝這方向前進,球差在老花的治療上已經成為高效果低風險低副作用的首選了。
第三是珍貴的可逆性。如果患者對手術效果不滿意或需要調整,可以根據適應情況輕易地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因為只要調整度數跟球差,非常容易,持續保持治療的靈活性及安全性。這項特點讓熟齡朋友能夠更加安心地接受治療。
如何選擇優質的醫療團隊?
面對這樣的高科技手術,選擇合適的醫療團隊至關重要。張醫師提出了「三個好」的選擇準則,幫助50+朋友做出明智的決定。
好的檢測團隊是成功手術的基礎。張醫師說明:「使用最新第四代角膜檢測技術,能夠精準檢測角膜前後表面和上皮細胞的詳細狀況,動態檢測角膜的堅固程度,反覆檢測度數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跟準確性。只有全面了解每位患者的眼部狀況,才能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另外優秀具有耐心的驗光師可以檢測出我麼的最佳矯正度數跟老花度數,制定最佳的術前治療計畫,至關重要」
好的手術儀器確保治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張醫師建議:「選擇經過長期臨床驗證的成熟設備,避免使用未經大規模臨床應用的全新技術。穩定可靠的設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好的手術團隊則是治療品質的關鍵。張醫師強調:「具備國際水準技術實力的醫療團隊,能夠接受同儕的專業檢視和認可。這樣的團隊不僅技術精湛,更能夠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
張聰麒提出「三個好」概念幫助大家選擇雷射醫療團隊
熟齡朋友常見疑慮的專業解答
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張醫師發現50+朋友對於老花雷射手術存在一些共同的疑慮,他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專業的解答。
關於乾眼症患者是否適合手術的問題,張醫師表示術前要進行完整的乾眼檢測。「如果發現有乾眼症的狀況,我們會先進行相應的治療,等到眼部狀況穩定後才會考慮進行手術。患者的眼部健康永遠是我們的首要考慮。」
對於擔心影響未來白內障手術的朋友,張醫師給出了安心的答案:「LBV新式老花雷射完全不會影響未來的白內障手術選擇,包括多焦點水晶體的使用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因為現行雷射已經會將角膜高階像差控制在合理範圍,符合未來多焦點水晶體的臨床限制。」
關於手術適應性,張醫師說明約97%的人都能夠接受視差調整,但仍需要在術前進行詳細的溝通評估及反覆測試,術前就找出那比較不能適應的少數族群,減少術後的不適。「每位患者的眼部條件和生活需求都不相同,我們會充分了解患者的期望,說明技術的優勢和限制,確保患者能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日常生活中的老花眼保健方法
除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張醫師也強調日常保健的重要性,特別為熟齡朋友分享了一些實用的護眼方法。
維持正確的用眼姿勢是基礎保健的重點。張醫師建議:「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平板電腦,保持適當的閱讀距離和充足的光線環境。熟齡朋友在閱讀時應該選擇光線充足但不刺眼的環境,避免在昏暗的地方勉強閱讀。」
定期進行眼部運動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張醫師推薦:「可以定期做眼部放鬆運動,例如遠近交替注視、眼球轉動等,讓眼部肌肉得到適當的休息和鍛鍊。特別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後,更需要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建立定期檢查的習慣對於及早發現問題非常重要。張醫師建議:「40歲以後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檢查,不只是檢查視力,還要檢查眼壓、眼底等各項指標。及早發現問題,就能及早獲得適當的治療。」
給50+朋友的專業建議:擁抱科技創造美好視覺生活
面對老花眼的困擾,張醫師給50+朋友的建議充滿了專業的溫暖和鼓勵。他說:「現代科技越來越進步但還是有其極限,雖然確實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和改善。重要的是要對治療效果抱持合理的期望,不要有過高的憧憬,也不要因為擔心而錯過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
張醫師特別強調術前充分溝通的重要性:「每位患者都應該與醫師進行深入的討論,充分了解自己的視力需求和生活型態,以及手術能夠達到的實際效果。這樣才能確保治療結果符合患者的期望和需求。」
他也鼓勵熟齡朋友要有信心面對視力問題:「對於40歲以後開始面臨老花眼困擾的朋友,真的不必過分擔心。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非常進步,有多種安全有效的處理方式可以選擇。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和專業的醫療團隊,讓生活品質得到真正的提升和改善。」
清晰的視力不僅是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基礎,更是我們持續享受精彩充實第二人生的重要條件。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技術帶來的便利,擁抱更加美好的視覺生活體驗,讓每一天都充滿清晰的視野和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