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能殺菌嗎?營養師郭素娥教你分層收納避免食材變質!

冰箱能殺菌嗎?營養師郭素娥教你分層收納避免食材變質!
2025.07.14
1,269
作者|50+整合企劃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

作者|50+整合企劃 2025.07.14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1,269

文章用聽的
00:00 05:12 1

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34期

現代家庭多仰賴冰箱延長食材的保存時間,但若未掌握妥善收納方式,冰箱反而可能成為食品變質與微生物孳生的環境。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郭素娥理事長,分享如何妥善運用冰箱,以延緩食材變質及減少微生物孳生的機會。

分層存放有技巧  食材保鮮更有序

郭素娥理事長指出,冰箱的主要功能為抑制微生物生長,而非達到殺菌效果。因此,食材冷藏前應適當處理與包裝,避免交叉污染。家用冰箱的冷藏溫度建議維持在0°C至7°C之間,冷凍則應低於-18°C。冰箱內容物不宜過於擁擠,應保留空間讓冷氣流通,也避免堵住出風口,以維持較為穩定的內部溫度。

食材放入冰箱前建議去除多餘水分,並以保鮮盒、夾鏈袋等方式分裝封存,以減少與空氣的接觸。同時,剛煮熟的熱食不宜立即放入冰箱,以免影響冰箱整體溫度,導致其他食材受影響。不過也不建議在室溫下放置過久,因7°C至60°C是微生物較易孳生的「危險溫度帶」,容易加速食品腐敗與變質。

肉類與海鮮等食材較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應先將表面血水擦乾,再依每次所需分量分裝並冷凍保存。特別提醒,生食與熟食應分層存放,以減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蔬菜水果則可保留原包裝或放入透氣袋後,置於蔬果室保存;葉菜類可先用紙巾包裹,有助吸收多餘水氣並避免腐敗。

雞蛋建議保留原包裝,並存放於冰箱內部,避免置於溫差變化頻繁的冰箱門邊,以減少微生物孳生的機會。乳製品與熟食等則建議放在冷藏室上層,避免與生食混放,並儘早食用完畢。民眾可於容器上註記存放日期,方便後續管理與使用。

食材按照分層分區置放,更能良好保存。食材按照分層分區置放,更能良好保存。

落實「先進先出」原則  食材管理更安心

冰箱的整理與擺放方式亦會影響食材保存狀態。可利用分隔盒與標籤分類,落實「先進先出」的原則,以降低食材遺忘與過期機會。冰箱內部也不宜堆得過滿,以利冷氣流通,讓各層溫度保持較均勻狀態,減少局部溫度偏高導致變質的可能。

冰箱門因開關頻率高,內部溫度較易波動,建議僅擺放如瓶裝飲料與調味品等較不易受影響的物品。此外,應定期進行冰箱清潔與除霜,建議每月至少一次,協助維持內部衛生與氣味清新。

即便食材置於冰箱內,也應定期檢視其狀態。郭素娥理事長提醒,若發現食品出現異常氣味,如酸味、腐敗或金屬味,則可能已經變質。肉類若變色,出現灰褐色、暗沉等情形,或蔬菜發黃、發黑,都應提高警覺。熟食若表面有黏稠感或白色斑點,可能為微生物繁殖跡象,建議不要食用。

食藥署再次提醒,冰箱是家庭日常食材儲存的重要設備,但要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正確的使用與管理至關重要。建議可依食材類型分類與妥善存放,並遵守「先進先出」原則,確保食材新鮮度。定期檢查與清潔冰箱內部,減少微生物孳生與交叉污染,進而降低感染食源性疾病機會,保障居家飲食的衛生與安全。

(食品藥物管理署廣告)

(歡迎轉載,請尊重著作財產權,勿重製或改作;引用文章時請加註文章出處。)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訂閱:https://gov.tw/Mcd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