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失能,從口腔開始!什麼是「口腔衰弱症」?周幸華醫師:8題檢視你的風險程度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周幸華指出,口腔的重要性,遠比你我想像得更大。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周幸華指出,口腔的重要性,遠比你我想像得更大。
2025.07.07
28,595
作者|顏理謙
責任編輯|王美珍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周幸華指出,口腔的重要性,遠比你我想像得更大。

作者|顏理謙 2025.07.07

責任編輯|王美珍28,595

文/顏理謙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口腔健康沒顧好,不只會影響老後的飲食、心理狀態和社交意願,更會導致衰弱,甚至造成失能!如何發現徵兆,提前做好預防?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周幸華分享方法。

口腔是人體連結內、外的重要通道,而一個人的衰弱,其實也是從口腔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系教授、也有開設口腔特殊需求照護門診的周幸華醫師指出,口腔的重要性,遠比你我想像得更大。

她舉例,當一個人說話不清楚,或進食時會掉落食物、嗆咳,可能會因此減低外出意願。「這個人本來可以跟朋友出去吃飯,但現在,可能會怕朋友嫌自己吃飯很慢、要挑選食物、進食時食物還會掉落。」

此外,有些人有口腔乾燥的困擾,或因為高血壓或憂鬱症藥物導致口水分泌減少。除了造成口臭,也容易得牙周病,而牙周病也會導致口臭。另外,若有缺牙,也會影響外觀。這些因素都會讓人對社交卻步。

而當一個人不外出,身體、大腦活動隨之減少,將提高衰弱風險,導致未來失能、肌少症甚至死亡風險,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問100個人,大概95個人會說:『老了就是這樣。』」她說:「其實老了不該是這樣,這是可以介入預防的。」

熟齡常見3大口腔問題  牙周病要特別注意

周幸華表示,國人常見的口腔問題包含蛀牙、牙周病和缺牙。

一般來說,蛀牙多發生在兒童、學齡前階段,而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要注意牙周病預防。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8%,其中,50~64歲牙周病罹病風險是18~34歲的6.7倍,也是好發率最高年齡層。

她解釋,牙周病和蛀牙都是細菌造成,但蛀牙由嗜氧性細菌所引起,牙周病則多由厭氧性細菌引起。厭氧性細菌會藉由牙周組織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在體內流動,並刺激人體分泌發炎物質TNF-α,進而影響血糖控制。

因此,牙周病和心血管或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都有關聯,特別與糖尿病為雙向關係。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的機率更高、症狀也更嚴重;牙周病若沒控制好,也會影響血糖控制。牙周病不僅會造成掉牙、缺牙,當牙齒因牙周病而牙根露出時,也可能造成牙根蛀牙,這些問題會連帶影響咀嚼能力。(相關閱讀:刷牙不僅救牙還能救腦!40歲後,如何刷牙預防阿茲海默症,還能增加血清素抗焦慮?

口腔衰弱症是什麼?8道題,檢視你的風險程度

除了上述3項口腔問題,近年來,「口腔衰弱症」也受到關注。

什麼是口腔衰弱?她引用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日本齒科醫師會的資料指出,透過以下「口腔衰弱風險性自我檢查表」,可以檢視自己的風險程度。

1. 與半年前相比,現在比較不能吃硬的食物

文未完!免費加入會員觀看

加入《50+》會員,3大好康免費升級

  • 讀好文:閱讀會員限定文章
  • 玩活動:參加會員限定活動
  • 學知識:《50+生活百科》熟齡知識庫免費看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