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得.德布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膝蓋痛,讓你不能像以前一樣,走跳自如,上山下海無阻礙嗎?膝關節不適,並不代表就一定要放棄原本喜愛的活動與生活方式,物理治療師艾得·德布(Ed Deboo)設計「膝痛終結者」訓練計畫,透過適當鍛鍊,強化髖部、臀肌、小腿肌肉等,來緩解痠痛、維持關節健康與行動力。每個練習僅需10分鐘,可每天挑一種來練,或是組合起來一起練。
膝痛可能讓日常活動,像是走路、爬樓梯,充滿困難與疼痛,甚至影響獨立性與身體機能。但別讓膝痛限制你的生活!
這套訓練設計來減緩膝痛、增強膝蓋力量與機能。膝痛常源自髖部與小腿肌肉無力,這套訓練透過功能性訓練,如深蹲,與孤立肌群強化訓練,比方腳跟抬升,針對並強化你的髖部與小腿,從根本解決問題。
膝痛終結者(Knee Pain Knockout)訓練計畫
目標效益:緩解痠痛、關節健康、行動力
1. 鸛式平衡:每組維持10~15秒,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2. 蚌式開合:8~12次,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3. 深蹲:8~12次,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4. 側躺抬腿:8~12次,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每種運動各約10分鐘
動作解析一、鸛式平衡(The Stork)
鍛鍊肌群:核心肌群、臀中肌、梨狀肌
當我們不再那麼常做橫向移動,髖部肌肉可能會逐漸變得無力。
橫向移動就是指向左右側移動,像是打匹克球(pickleball)時在球場上的橫向穿梭。這個簡單但極具效果的訓練動作,是增強核心與髖部肌耐力、提升平衡感的極佳方案,讓你能站得更穩。
站直,收緊核心,想像你將下腹內收向脊椎。頭擺正,有助於平衡,整個過程中記得正常呼吸。這是一個很好的熱身動作!(出色文化提供)
動作說明
1. 站姿準備:側身站在牆邊,與牆保持幾公分的距離。盡量靠近牆彎曲一側膝蓋,讓膝蓋來到臀部下方,並用適中的力量把膝蓋壓向牆面。
2. 維持動作:保持這個收起狀態10~15秒,每側重複2~3次,這樣算1組。每側髖部完成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降低難度:如果難以維持平衡,可找把椅子扶住。另外,可以先用較輕鬆的角度彎曲膝蓋並縮短維持收起的時間,直到肌耐力有所提升。
提高難度:可以在腳踝綁上小型負重或用更用力地壓向牆壁。將維持時間延長到20~30秒也會更具挑戰性。
提醒:做鸛式平衡時,盡你所能地讓核心與髖部發力,隨著體能變強,延長維持動作的時間!腳跟抬升時,僅用單腳確實地挑戰你的肌力!
動作解析二、蚌式開合(Clamshells)
鍛鍊肌群:臀肌
年齡增長,髖部肌肉容易軟弱無力。髖部無力會導致平衡感變差、步行困難,增加跌倒風險。蚌式開合是一種簡單但非常有效的運動,能夠強化髖部肌肉,並在你步行與爬樓梯時幫助骨盆穩定。(相關閱讀:膝蓋不適,原來問題在「臀部」!每日3件事練臀肌,減輕膝壓力)
收緊核心,動作過程中別讓骨盆向後傾斜。確保動作啟動自髖部,下背部沒有轉動。抬起腿時,應該能感受到臀部與髖部肌肉的收縮。(出色文化提供)
動作說明
1. 準備姿勢:側躺在左側,左臂支撐頭部。雙腿疊放在一起,輕微彎曲膝蓋。右手放在前方地板,幫助穩定身體。
2. 開合動作:保持雙腳併攏,然後以你覺得舒適的程度盡量往上抬高上方的膝蓋,像貝殼張開那樣。在上方最高處停留1~3秒,再回到起始位置。
3. 訓練次數:每側進行8~12次為1 組。每側進行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降低難度:腿不要抬得太高,縮小動作幅度。在膝蓋間夾一個枕頭,使上腿更容易抬起。
提高難度:在大腿即膝蓋上方使用阻力帶,並在動作時放慢速度,延長髖部肌肉的緊繃時間。或是增加每組的次數。
動作解析三、深蹲(Squats)
鍛鍊肌群:小腿、臀肌、腿後肌群、股四頭肌
每次你起身離開椅子,你就在做深蹲。深蹲是一種能強化下半身主要肌群的絕佳訓練,好處包括提升平衡感、增加骨密度,而強健的雙腿使得走路、爬樓梯,甚至跳躍都變得更輕鬆。
蹲下時,膝蓋不應超過腳尖,並保持雙腳貼地。把一些重量放到腳跟會有所幫助。如果在深蹲時覺得膝蓋痛、不舒服,先蹲淺一點,隨著肌力增加再逐步加深蹲的深度。(出色文化提供)
動作說明
1. 站姿準備:雙腳與肩同寬,腳尖稍微朝外。保持背部挺直並收緊核心。雙手在胸前交握。
2. 下蹲動作:彎曲你的膝蓋,臀部向後推,就像要坐上椅子那樣,重心放在腳跟。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稍作停頓,然後將臀部向前推,恢復站姿。
3. 呼吸配合:下蹲時吸氣,起身時吐氣。8~12次一輪為1組,總共做2~3組,組間休息30~60秒。
降低難度:拿張椅子或長凳來支撐。站在椅子或長凳前,雙腳與肩同寬,緩慢下蹲,直到臀部輕觸座椅,然後起身回到起始姿勢。
提高難度:在胸前抱著一個重物,像是裝滿水的大型塑膠容器或裝滿書的背包,增加阻力。也可以維持深蹲的姿勢2~3秒,再站起來。(相關閱讀:每週3天深蹲防癌與失智!醫師:增加回春荷爾蒙DHEA分泌的4個習慣)
動作解析四、側躺抬腿(Side-Lying Leg Lifts)
鍛鍊肌群:臀肌
側躺抬腿主要訓練重要的髖部外側肌群,這些肌肉有助於保持髖部穩定、維持步行時的平衡以及減少髖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強壯的側向髖部肌肉也能改善左右向的平衡感,增強整體的穩定與協調。
整個練習過程,你的髖部應該彼此垂直對齊。保持你的腳與地面平行,能更有效刺激臀肌,同時保護下背部。動作應集中在髖部,一旦感到下背部開始參與動作,就該停止。(出色文化提供)
動作說明
1. 準備姿勢:側躺在左側,左臂支撐頭部,身體與雙腿呈一直線。右手放在身體前方地面,幫助穩定身體。
2. 抬腿動作:緩慢抬起右腿,膝蓋繃直,腳與地面平行。右腿在最高處停留1~3秒,再回到起始位置。
3. 訓練次數:每側完成8~12次為1 組。每側進行2~3組,組間休息30~60 秒。
降低難度:降低抬腿的高度,限縮動作範圍,使運動更容易執行。記得腳要與地面保持平行。
提高難度:在腳踝加上小型負重,並在運動過程中放慢動作速度,延長臀部肌肉的緊繃時間。也可以增加每組的次數。
(本文摘自艾得.德布著,《樂齡人生的10分鐘肌力訓練法》,出色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