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每一天都像前一天?大前研一:善用「興趣四宮格」,讓你熱愛生活不空虛

退休後,正是培養新興趣、發掘新才能的好時機。
退休後,正是培養新興趣、發掘新才能的好時機。
2025.06.05
111,333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

退休後,正是培養新興趣、發掘新才能的好時機。

作者|50+編輯部 2025.06.05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111,333

文章用聽的
00:00 06:01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

編按:退休後,日子反而變得無聊?沒有工作緊追在後的壓力,一開始可能很輕鬆,但放鬆一陣子後,反而會讓時間感變得模糊,生活彷彿被複製貼上,過得毫無波瀾,一週7天幾乎沒有差別。《50+》整理3種具體可實踐的方法,包括日本知名企業家大前研一的興趣四宮格、定期規劃大探險和小探險等,讓你的退休生活成為發掘新事物與新能力的起點。

方法1. 設計大小探險  打破日復一日的循環

退休後,想打破「每一天都像前一天」的單調循環,或許可以參考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在《靜謐時光》一書中提出的方法——每週安排一個「大探險」和一個「小探險」,為生活注入變化與記憶感。

所謂「大探險」,是指花上幾小時去做的一件事,例如週末半天安排一次博物館參觀、老街散步、搭火車去隔壁縣市喝下午茶、或是報名一場手作課程。

而「小探險」則更簡單,可能只需一小時:和老朋友約喝咖啡、嘗試新菜色、走進從沒進去過的小店、或是在黃昏時分繞遠路去一處沒散步過的公園。

這些新奇經驗會成為清晰的記憶片段,使人對時間有實感,也能重新找回「每天醒來有點小期待」的感覺。

方法2. 填滿自己的興趣四宮格

退休後,若想持續過得充實、有趣,除了安排探險創造記憶感,也要積極經營多樣化的興趣,才能在不同情境中靈活轉換,避免生活過度單一而生倦。

知名企業家大前研一認為,80歲後想要過得愉快,有3個必要條件:體力、朋友與技能。這裡所說的技能,並不一定是工作上的專業,而是包括透過興趣與嗜好累積出來的專長。他在自己創辦的日本商業突破大學(BBT)研究所中,開設了一門深受歡迎的課程「50歲後的選擇。課程第一堂就會教大家運用興趣四宮格具體找出個人興趣

善用興趣四宮格,把退休後的日子變豐富。(《50+》製圖)善用興趣四宮格,把退休後的日子變豐富。(《50+》製圖)

做法很簡單:畫出一個十字,橫軸是「一人」與「團體」,縱軸是「室內」與「室外」,4個格子分別填入自己有興趣想做的事。然而,多數人往往寫不到4、5個就停筆了。

大前研一認為,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每格都能填入5個以上,代表生活中有足夠多樣的選擇,不論天氣、心情、人際條件如何,都有可以投入的活動,讓日子隨時能自由切換,不容易感到膩或空虛。(相關閱讀:80後想有愉快人生,需要體力、朋友和興趣!大前研一:老後「興趣四宮格」,你填滿了嗎?

以他自己為例,他喜歡戶外活動,會跟朋友騎摩托車旅行、潛水、冬季騎雪地摩托車;也喜歡室內活動,與朋友組成樂團,定期在家開小型演奏會。這些活動都不只是一時衝動,而是需要規劃、練習與持續參與的歷程,既能鍛鍊體力,也能累積生活的動力與成就感。

方法3. 設定可以輕鬆完成的小目標

當然,如果一時之間無法馬上填滿興趣四宮格,也不必過於苦惱。畢竟,人生的轉彎處不一定都要立刻找出完整的地圖。部落格「懶洋洋的退休」版主iamsisphe就曾分享,自己一開始其實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憑著一點點想做的事情慢慢摸索,經歷了一段尋找生活重心的過程,才逐漸找出屬於自己的節奏與生活重心。

她認為,退休後不見得要急著立刻找出某個偉大的目標,也不必把生活安排得像「再上一次班」。相反地,抱持自在彈性但主動積極的心態,更能享受退休生活的自由與可能性。

在實踐上,她開始練習隨心所欲地安排一天,讓生活有鬆有緊、有靜有動,例如早晨散步、下午讀書、固定寫作、每週參與一次讀書會等。她認為,這種不被制度綁住的自由感,是上班族難以想像的幸福。

不過,自由不等於放縱。她仍會設定一些可以輕鬆完成的小目標來維持自律,例如每週運動幾次、一個月看幾本書,甚至協助家人完成某件事。

退休後,比起追求每一天都精彩萬分,偶爾閑散、偶爾充實的度過,反而更令人感到幸福。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