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想有愉快人生,需要體力、朋友和興趣!大前研一:老後「興趣四宮格」,你填滿了嗎?

80後想有愉快人生,需要體力、朋友和興趣!大前研一:老後「興趣四宮格」,你填滿了嗎?
2024.06.07
84,105

2024.06.07

84,105

文章用聽的
00:00 08:40 1

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President OnlineSchoo朝日新聞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迎接退休後的第三人生,該做好那些準備?許多專家研究發現,擁有「興趣」可能比你想像中更重要。但如果忙於工作、家庭,人生上半場無暇顧及自我,怎麼辦?知名企業家大前研一開設的研究所中有一堂課叫做「50後的選擇」,提供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

在工作、日常事務之外,是否擁有「興趣」,可能決定你的老後生活品質?

知名企業家大前研一認為,80歲後想要擁有愉快的人生,有三個必備條件:「體力」、「朋友」和「技能」。這裡的技能不一定是指工作專業上的,也包括由興趣、嗜好所培養出來的專長。相同的是,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能養成。

而像是許多戶外活動如釣魚或登山,如果沒有在年輕時就熟悉,到了有年紀的時候才嘗試,也可能讓身體吃不消甚至不慎受傷。

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情形下就退休,很有可能立刻面臨無事可做的窘境。萬一身體健康也隨著年齡而衰退,那麼生活圈更會急速縮小。

為工作忙了大半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善用「四宮格」找出興趣

可能有人會說:年輕時忙著為工作、家庭而努力,真的沒有時間培養興趣,現在還來得及嗎?

在大前研一所成立的日本商業突破(BBT)大學研究所中,有一門非常受到歡迎的課叫做「50歲後的選擇」。在第一堂課時,就會教大家一個可以具體找出自己興趣的方法:「興趣四宮格」。

首先劃出一個十字,在橫軸填入「一人」、「團體」,縱軸填入「室內」、「室外」,(如下圖所示),接著分別填入想做的事情或興趣。然而,多數人大概都只能填入3~4個就停住了。

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事?利用「興趣四宮格」整理出自己有哪些興趣。(50+製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事?利用「興趣四宮格」整理出自己有哪些興趣。(50+製圖)

大前研一認為,理想狀態應該是4個格子裡都可以各填入約5個興趣,這樣不但可以在各種狀況下保持平衡,也可以隨時切換,就不容易覺得膩。

以大前研一自身為例,喜愛戶外運動的他除了會和三五好友一起騎著摩托車旅行,沿途調查有哪些美食店家,夏天時還會到海邊潛水、冬天則是騎雪上摩托車;但他也有一群會一起合唱、合奏樂器的朋友,一起練習、在家裡開演奏會,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樂趣之一。

無論是學習新事物,或是過程中的練習,甚至是規劃一趟旅行,都需要事先計畫,以及付諸實行的行動力。有些非常熱門的人氣餐廳,可能需要提早半年甚至一年預定,那就預定了再說!有些人會想:「我不確定之後的安排,沒辦法這麼早決定。」但他認為,正是因為沒有預先安排,才會不確定。

而像是參與各種活動、練習,搜尋資訊,這些都需要體力和心力,想著有空再做、有機會再說,但始終沒有著手開始的人,就會不斷拖延,不知不覺就茫然地迎來退休。(相關閱讀:中年或退休後時間變好快,每天都像複製貼上沒記憶點?時間管理專家:做到這件事,為生活注入期待感

養成興趣有益身心健康  還能降低失智風險

退休作為人生的中場折返點,也正是第二人生的開始。根據日本國立長壽醫療中心的研究指出,除了吃飯、睡覺、做家事等維持生命以及生活所需的活動之外,擁有從事其他活動的「閒暇時間」,對於維持身心健康有顯著效果。《朝日新聞》也曾歸納50後擁有興趣的4個好處:

1. 為退休生活增加樂趣

退休之後可以自由運用的閒暇時間大幅增加,這時就需要發掘新的興趣,才能讓日子更充實、不會茫然面對退休生活。

2. 有助維持健康

從健康觀點來說,50後也是一個可以重新檢視調整生活型態的時機。擁有興趣的人,更有助於維持認知機能、降低失智風險;從事興趣相關的活動也有助於增加活動量、維持體力。

3. 有機會認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人生上半場忙碌於工作、家庭之後,若能在退休階段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充實老後生活的方式。透過共通的興趣自然結識的朋友,就可以擴展交友關係與活動範圍,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4. 讓心靈變得富足

興趣有很多種,除了像前面所提到的,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的活動,有很多興趣是獨自一人也可以進行的。不為其他人、無須比較,而是單純沉浸投入於自己的樂趣當中,享受「自得其樂」的醍醐味,是讓精神層面變得豐富滿足的秘訣之一。

如何踏出新興趣的第一步?3個入門方法嘗試

更具體地說,我們可以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興趣?這時不妨從以下三個面向來思考:

1. 發掘興趣的目的:為什麼想要找出興趣?是想要打發時間,或是在工作之外擁有更多可以活用的知識?先了解「目的」本身,自然就可以找出適合的選項。

2. 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尋找:從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中尋找是最直覺的方法之一。不妨從自己年輕時曾經投入過、或是最近覺得有趣的事情開始。

3. 評估是否可以長期持續:能否長期維持,也是從事興趣活動時的重要考量。考量自己可以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或是有什麼想要達成的目標,也是一個發掘興趣的指引。

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可以先試試水溫,從一日體驗或是短期課程開始,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會知道喜不喜歡、是否適合自己。呼朋引伴一起嘗試也是一個好方法,無論是另一半、家人或朋友,有同伴一起參與學習,不僅有更多樂趣、不容易無聊,還可以成為彼此間的話題和共通點。

50後,身心都該比過去更自由。找到一件可以投注熱情、享受其中,或許就可以讓生活有截然不同的改變!(相關閱讀:理想的退休不一定要做什麼,但每天都要比上班日愉快!過來人:做3件事,避免退休生活走鐘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