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韻芬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2024年亞太區投資人調查》調查,超過7成台灣受訪者期望退休後擁有穩定收入,卻仍有4成民眾會考慮將錢放在定存。理財專家夏韻芬認為,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應該以穩定收入、風險管理和長期資產增值為核心策略,而在市場表現良好或市場波動時,也要懂得靈活調整配置,還有哪些規劃重點?一次告訴你。
根據《2024年亞太區投資人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的受訪者中有超過4成的人已經開始進行退休規劃,且有近6成的受訪者計畫在退休後繼續進行投資活動。超過7成的受訪者表示,在退休後,他們的投資目標是每個月擁有固定的收入。這項調查指出,台灣受訪者對於退休儲備的意識在亞太地區位居前列,表現出高度的退休準備意識。
與亞太地區相比 台灣人更重視每月固定被動收入
具體而言,台灣受訪者的平均預期退休年齡為61歲,且他們預期退休後每年所需的新台幣50萬元收入將足夠支撐他們的生活大約19年。有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規劃。這個比例比亞太地區平均的35%高,顯示出台灣在退休規劃方面的準備較為充分。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有59%的台灣受訪者計畫在退休後繼續進行投資活動。這一比例也高於亞太地區平均水平,反映出台灣人對於投資理財和退休儲備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在具體的投資選擇上,台灣有73%的受訪者最重視「每月擁有固定收入」,而對於收益的期望平均為8.1%,此比例在亞太地區的55%和7.3%中,顯示台灣在亞太地區中對固定收入的重視程度最高。
在投資產品的選擇上,台灣的投資者大多傾向於選擇穩健的投資產品,69%的受訪者選擇股票及股票型產品,40%的受訪者選擇債券及債券型產品,另外40%的受訪者選擇定存產品。
在風險偏好方面,有4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考慮投資於股票及股票型產品,而43%的受訪者則考慮定存產品,顯示出台灣投資者對於資產配置的多樣化策略。
總的來說,這份調查反映出台灣受訪者對於退休規劃和投資的高度重視,並展現出他們在退休後追求穩定收入和多樣化投資的趨勢。台灣受訪者在亞太地區的投資意識和退休儲備上皆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人在退休財務管理上的成熟度較高。
完整退休財務規劃 7個重要建議
根據這項調查結果,台灣受訪者普遍關注退休後的穩定收入和多樣化投資,並有強烈的退休規劃意識。基於這個趨勢,我建議以下幾個退休理財規劃策略,以滿足退休後的收入,同時兼顧風險管理與資產增值的需求。
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應該以穩定收入、風險管理和長期資產增值為核心策略,加上適當的資產配置、多樣化的投資選擇,以及靈活應對的投資策略,能夠確保自己在退休後享有穩定的財務支持與生活品質。
同時,不應忽略稅務規劃、醫療保險以及遺產的規劃,這些都是完整退休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計算具體退休目標
首先,你需要設定具體的退休目標與預算。
假設你預計退休之後每個月需要的固定收入是新台幣4~5萬元,來涵蓋基本生活開支及額外的娛樂、醫療保健等支出。並且自己計畫在60歲退休,考慮到退休後的壽命約為30年,因此需要準備每年60萬元,30年為新台幣1,800萬元的資產來支持退休生活。
2. 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
調查顯示,73%的台灣受訪者重視「每月擁有固定收入」。因此,應將部分資產配置在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產品上。
這些產品包括,「定存和債券型基金」,雖然回報率較低,但穩定的利息收入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退休規劃。「股息型股票」,選擇一些穩定發放股息的大型企業或龍頭股,這些股票不僅能提供穩定的現金分紅,還具備一定的資本增值潛力。「不動產投資」,購買租賃型不動產,透過租金收入來獲得穩定的被動收入。
3. 7030資產配置
鑑於調查中有69%的受訪者偏好股票及股票型產品,但仍有40%的人選擇定存,反映出台灣投資者對風險的分散投資需求。基於這點,我建議採取「70/30資產配置策略」,意即將30%的資產投入較高風險的成長型資產,70%的資產投入穩定的保守型資產。
例如,30%股票型資產,可以選擇成長潛力較高的股票、ETF或是市值型基金,這些資產能夠在長期內提供較高的回報。70%債券型或定存資產,透過配置穩定的債券或ETF,提供較低風險的收入來源,同時減少股市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衝擊。(相關閱讀:老後有錢有尊嚴!夏韻芬:用7天完成財務規劃,「7030」資產配置法安穩退休)
4. 考慮老後醫療與緊急生活開支
隨著年齡增長,退休後的醫療支出通常會增加。因此,建議在退休理財規劃中包含醫療保險和長期照護保險,以應對未來不可預見的醫療費用。同時,預留部分資金作為緊急預備金,用於處理生活中的突發情況。
在醫療保險與長期照護的部分,可以購買重大疾病險與長期照護險,確保健康問題不會過度消耗你的退休資產。
以目前市場為例,每月保費約為3千~五千元,可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保險方案,保障自己的健康與資產安全。(相關閱讀:退休前必檢視!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老後用得到的長照險、癌症險、意外險、實支實付怎麼買?)
緊急預備金的金額建議準備大約新台幣50萬~100萬元,以應對突發醫療或家庭支出。這筆資金可放在定存、貨幣市場基金或其他流動性高的資金工具中,確保隨時可用。
5. 市場波動時要降低風險
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計畫在退休後繼續投資。因此,建議退休後仍需根據市場環境和個人需求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市場表現良好時,可將資金適當轉移至成長型資產以追求較高回報;市場波動時,增加穩定收益資產的配置,保護現有資產,降低風險,例如減少股票型產品的比重,增加固定收益產品或現金比例。
6. 莫忘稅務規劃
退休後的稅務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支出,特別是涉及資產變現或投資回報的時候。因此,我建議可以諮詢專業的稅務顧問,了解如何在不同資產類型中進行有效的稅務安排,降低稅務負擔。
7. 建立遺產規劃
考慮到退休後的人生規劃,應該將遺產規劃納入整體理財策略之中。透過信託、保險或遺囑安排,確保資產能夠有效傳承,在必要時避免高額的遺產稅或資產糾紛。
(本文摘自夏韻芬著,《夏韻芬樂享人生提案:迎向AI時代的全齡理財建議》,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