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からだにいいこと、Diamond Online、OurAge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選對時間吃東西,更能養成易瘦體質!一項新研究指出,在不適當的時間進食,可能更容易導致發胖,而這和一種體內產生的蛋白質「BMAL1」有關。什麼時間吃、怎麼吃最能避免囤積脂肪?
現代人生活忙碌,更因為作息型態多變化,例如輪班制工作或是深夜吃消夜的習慣,導致人們的進食時間逐漸和晝夜循環不一致,而這個現象可能造成我們吃進過多不需要的熱量,進而增加肥胖的風險。
不只如此,近來更有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內生成脂肪的時間與規律,竟也有像是生理時鐘般的機制,和晝夜週期的規律相呼應。
因此,像是三餐不固定、深夜進食等飲食習慣,可能會擾亂這個規律,導致熱量不容易消耗、體重增加。
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更不容易發胖?
「胖蛋白」BMAL1 與脂肪形成有密切關係
人體從視網膜接收日夜不同程度光線的刺激,藉此調整人體的睡眠、休息和活動時間,告訴身體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對於體溫、荷爾蒙濃度、食物攝取量以至於熱量代謝都有影響。
而生物為了供應活動期間所需的熱量,也會將進食時間與日夜循環調整為一致。然而,若是作息紊亂,則會導致兩者產生不協調。
曾有一項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的動物實驗觀察發現,同樣是餵食高熱量食物而導致肥胖的實驗鼠,在非(輕度)活動期餵食者,其體重增加幅度比在活動期餵食同樣食物的老鼠更大。
此外,脂肪細胞組織中有一種名為「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的蛋白質,其作用除了調配生理時鐘的運作,也有促進脂肪形成的作用,當BMAL1的濃度增加或較活躍時時,人體會更易於合成與儲存脂肪,因此它又被稱為「胖蛋白」。
而BMAL的濃度大約從早上6點時開始開始降低,到了下午2點左右是一天當中最低的時間,此後又會再逐漸增加,在晚間10點~凌晨2點來到最高峰。
BAML1的一日濃度變化(出自OurAge)
因此,如果想要吃一些甜食、點心,最好選在早上10點~傍晚6點之間,特別是下午2、3點左右。就這點來說,吃下午茶會是比吃宵夜更好的選擇。
而從新陳代謝的角度來說,由於我們在夜間進入休息、睡覺期間,熱量消耗會比白天活動時更少,所以如果我們深夜進食,多餘的能量就更有可能以體內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相關閱讀:更年期平均胖2~7公斤,少吃也不一定變瘦!3大更年期飲食策略,改善荷爾蒙失調與慢性發炎)
吃對時間更容易瘦!你該養成的5個飲食時鐘習慣
根據BMAL1在一天當中的變化,營養師森由香子則提出了以下的建議:
1. 盡量在起床後12小時內進食
因為這個時候BMAL1濃度正在下降,且大部分處於活動量較大的白天,熱量消耗較多,因而會不容易發胖。如果有困難,那麼在這段時間可以吃一些輕食作為「餐前餐」。
2. 起床後2~3小時內要吃第一餐
早上起床後2~3小時內是否有好吃飯,可以決定當天的代謝量。吃一頓好飯可以為一整天的新陳代謝提供足夠能量,不吃早餐是大忌。
3. 午餐較不需在意熱量
經過早上的活動後,代謝提高,午餐時可以比較不在意熱量,吃想吃的東西。脂肪量較高的食物,也建議在午餐時食用。
4. 下午3點最適合吃零食點心
「下午3點=點心時間」是有原因的。午餐後2~3小時血糖會下降,下午3點時BMAL1的濃度也較低,因此較不容易胖。不過,盡可能在5分鐘內吃完,較有利於控制血糖。
5. 每餐之間最好要有2~3小時的空腹時間
沒有感覺餓就吃東西並不是好習慣。大約飯後2~3小時、血糖值下降時,我們會開始感到飢餓。如果不餓的時候也吃東西,就會導致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