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怎麼安排?她學AI、他設6個鬧鐘,4招讓你退休後比上班更精彩

妥善規劃時間,將替退休生活開創更多精彩可能。
妥善規劃時間,將替退休生活開創更多精彩可能。
2025.04.27
60,525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

妥善規劃時間,將替退休生活開創更多精彩可能。

作者|50+編輯部 2025.04.27

責任編輯|王美珍60,525

文章用聽的
00:00 04:56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退休後,除了追劇、旅遊,還可以做什麼?本文根據前巨大董事長杜綉珍、前高階主管游文功過去接受《50+》採訪時的內容,整理出4個祕訣。用心安排退休生活,才能愈來愈有活力和魅力!

方法1. 持續學習  延長生命質感

前巨大董事長杜綉珍認為,學習是延長生命質感的重要方式。「不學習,代表你已經老了!」退休後,她依然每天安排時間吸收新知,從Podcast、線上課程到國際趨勢演講,全都涉獵。

她不僅上前財政部長劉憶如的財經課,還參加法律論壇,密切關注AI技術與國際局勢的演變。這樣的學習習慣來自父母的影響——父親70歲後仍上英美文學課、母親90歲還訂閱財經雜誌。

對杜綉珍而言,學習從不是職場競爭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的樂趣與驅動力,即使卸下職位,仍舊能透過學習與世界接軌,甚至給公司經營者提供建言。她的例子顯示,退休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更自由、深入學習的開始。

方法2. 培養興趣  讓生活充滿探索感

離開第一線職場後,杜綉珍並未感到空虛或迷惘,因為她的生活中早已塞滿各種待完成的事項。除了固定的學習、規律運動外,她對歷史懷有濃厚興趣,從大學時期就自修日本歷史,婚後移居馬來西亞,甚至主動閱讀婆羅洲歷史,樂在其中。

杜綉珍每週運動5天,因此75歲仍行動敏捷。(影巷26號攝)杜綉珍每週運動5天,因此75歲仍行動敏捷。(影巷26號攝)

杜綉珍認為,深入研究一個主題,不但讓人更了解世界,也能幫助職場或家庭中的判斷力更為謹慎與全面。她特別提到,讀歷史會讓人更謙卑,因為懂得「不確定性」的存在,更能戒慎恐懼地面對未來。

退休後若能延續年輕時未竟的夢想或學術興趣,將不只是打發時間,更是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她的經驗鼓勵每位退休者:別讓興趣凋零,人生任何時刻都能重新出發,找到熱情所在。

方法3. 一天設6個鬧鐘  生活更有節奏

52歲被退休後,游文功曾經歷一段難以入眠的日子,但他很快意識到,如果不重新建立生活節奏,很容易陷入無所事事的空虛。於是他訂下「6個鬧鐘計畫」,將一天拆成6段時間,每段安排一項具體活動,包括澆花、洗衣服、運動、餵養寵物、練打鼓與玩電腦遊戲等。

健身是游文功的興趣,也是他保持身材的方式。(游文功提供)健身是游文功的興趣,也是他保持身材的方式。(游文功提供)

游文功分析,其中有些事是必須完成的家務,有些則是自己喜歡做的興趣,兩者穿插安排,不僅讓生活井然有序,也避免了退休後無聊、失落的情緒。他說:「生活要有節奏、有安排,才會有重心、有活力。」(相關閱讀:52歲被退休,中年失業後變帥氣大叔!游文功:沒有名片如何活得精采?

方法4. 訂立小目標  生活更有動力

退休後失去了職場的任務與責任,不少人會感到失落,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游文功的解方是:幫自己設定小目標,找回內在的驅動力。他以騎單車為例,原本只是為了健康運動,但他會記錄每次的速度與距離,期待下次更進步,甚至為自己安排參加賽事,從中獲得挑戰與成就感。

游文功說:「每一次達到一個小目標,就會覺得自己做得到,這就是動力來源。」這些目標不需很大,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讓自己每天都有期待、有方向。除了單車,他也從打鼓、玩電腦遊戲中找到樂趣。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