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田憲子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另一半在意的事,總和自己不一樣。對方做了一些決定,事先連商量都沒有,甚至只想到自己?婚姻裡,不免有許多讓自己生氣冒火的大小事件,如何讓自己還是可以平靜度日呢? 作家一田憲子分享她的經驗,這些生活中的片段,說不定你讀起來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我每天在廚房煮飯時,丈夫就會拿抹布進來擦地板,把飛濺出來的油水、掉落在地板上的菜屑清理乾淨。然而,他這個舉動實在令我火大,因為我並不是不清理,而是我為了煮出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正忙著切菜、炒菜。
每當他跪在我腳邊擦地板,我都會覺得自己彷彿做了什麼壞事而焦慮不已。我跟他講過很多遍,但他總是說:「不清理會越來越髒啊!」一點也不打算罷手。要讓他明白「煮飯時有人在腳邊擦地板很煩」,大概是癡人說夢吧。
接受吧!夫妻一定有不合的地方
夫妻間一定有不合的地方,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接受這件事。
年輕時,我以為只要溝通就能互相理解、促進夫妻感情,但每個人的價值觀終究不同,即使是夫妻,也不可能完全合拍。或許唯有接受「不同很正常」這個大前提,才能讓自己不再因為對方而火冒三丈。
幾年前,丈夫突然考了重型機車駕照,還買了一輛機車,事先完全沒有和我商量。我家院子早就因為停了一輛車而變成停車場,現在又加了一輛重型機車,說有多礙眼就有多礙眼。而且騎機車一旦摔倒,極可能有生命危險,對我來說是「超危險交通工具」。再加上騎機車是單人活動,表示他根本沒有顧慮我,只想著假日自己出去玩,這令我很不高興。
天氣好的時候,丈夫會興致勃勃地騎車兜風,我送他出門時,總是不斷叮囑:「一定要小心!」丈夫說他從高中就開始騎車,最喜歡在風中馳騁的快感,途中遇到美麗的山海景色,還會幫機車和美景合照,再用通訊軟體傳給我。他也連繫上以前的朋友,不時展開2天1夜的重機之旅。
過去我可能會抱怨:「你只顧著自己玩!」、「那我怎麼辦?」但我倆都是自由工作者,確實很難一起排休。而我自己也常出門與朋友吃晚餐或旅行,所以我決定不再管他,休假時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相關閱讀:每週3天夫妻分開生活,獨自上山療癒自我!馮云:一個人的快樂會上癮,如何開始婚內獨活?)
不過度依賴才健康!各擁興趣反而更和諧
上了年紀後,人際圈縮小,夫妻的關係就越緊密,但如果只剩丈夫能陪著說話、出門,這樣的關係也不健康。夫妻還是要彼此獨立,擁有自己的興趣,並且能夠單獨行動比較好,而不是彼此依賴。
所謂興趣,未必要多正式,像我90歲的父親每週都很期待買一次迷你樂透,母親則熱衷於照顧植物,會栽培觀葉植物和插花。儘管母親插的花再美,父親也毫不在意,而父親花了多少錢買迷你樂透、中了多少獎,母親也渾然不知,但他們在家裡能自得其樂,便促成了和諧的夫妻關係。
生氣時記住先回這句話 找出剛剛好的相處之道
當我對丈夫生氣時,我就會搬出魔法詞彙:「哦!」例如他開始擦地板並說著:「這裡有油漬。」我就說:「哦!」他說:「明天我要騎車去伊豆。」我也說:「哦!」這個詞也是我在勸自己,就算心裡不太高興,也別急著否定,不如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饒人處且饒人。(相關閱讀:改變說話習慣,人生與關係都變好!心理諮商師:少說「但是」)
我們每天早上起床都得見面,晚上睡前都會說晚安,一切就像呼吸空氣般自然,倘若夫妻間有了嫌隙,壓力肯定大得不得了。我渴望平靜的生活,最好能揮揮手說:「我出門了。」微笑著說:「歡迎回家。」因此,不要逼迫另一半改變,也不要過度依賴另一半,找出「剛剛好」的相處之道,就是快樂邁向老年的基石。
(本文摘自一田憲子著,《活得漂亮!給中年後的我自己:優雅的日常打理,讓人閃閃發光的37個練習》,大好書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