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院長看遍無數長者的健康體悟!吳明賢:心若大,事情就小!心若小,事情就大

善良與快樂,是人生美好的關鍵。
善良與快樂,是人生美好的關鍵。
2025.03.06
123,632
作者|蔣德誼
責任編輯|王美珍

善良與快樂,是人生美好的關鍵。

作者|蔣德誼 2025.03.06

責任編輯|王美珍123,632

文章用聽的
00:00 10:16 1

採訪/王美珍 文字整理/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怎麼紓解壓力?「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是他保持健康的良方。身為腸胃科權威,他提醒益生菌只有3成會在腸道定植,不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與「養成好心態」對腸道健康更有用!而關於人生下半場,他認為修心最重要:「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

平常在媒體上看到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談的內容大多是嚴肅的台灣醫療議題,作為台灣最頂尖醫學中心的領導者,舉凡健保制度、醫療環境或醫護待遇等,經常成為媒體詢訪的指標性意見領袖。 

在醫療權威之外,吳明賢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俠小說迷,更因此決定要以「大俠精神」做一個醫生,「一個好的醫生就像大俠,有很好的武藝可以幫助他人,讓病患恢復健康。」這也是他的新書書名《行俠仗醫,以醫弘道》的由來。

以善為出發點少些得失心  攻頂後下山更不能鬆懈 

身為台大醫院院長,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吳明賢說,台大醫院同時做為醫學中心以及教學醫院,除了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也肩負著培育未來醫學人才的任務。「我經常說台大醫院是『胡椒鹽』醫院,也就是服務、教學、研究要並重,其實並不輕鬆,台大醫院院長當然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可是這個榮譽也是一個很重的責任。」

台大醫院不只是台灣最頂尖的醫學中心,也是台灣醫療人才的重要搖籃。 台大醫院不只是台灣最頂尖的醫學中心,也是台灣醫療人才的重要搖籃。

吳明賢指出,外界可能認為台大醫院是公家單位,又屬於大學附設醫院,財務可由政府預算支應,「但事實上我們獲得的補助,大概只占了收入的10%,健保費也無法說漲就漲。要做好醫療服務、醫學研究,又要把優秀的人才留下來,因此常常被說是:擁有一流的人才,卻只有二流的待遇。」 

我們好奇地問吳明賢,在如此繁忙的生活中,平時是如何排解工作上的壓力? 

他笑說,自己內心有個原則是:「與善同行、放心從容。」假如所做的事情出發點是良善的,即使未必可以走到想要的結果,但至少不會有太大的得失心,也比較心安理得。 

日常中,他解除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吳明賢說明,睡覺時細胞就在修復,因此他有時晚上10點就入睡。此外,他也喜歡假日去郊外爬山,讓腦袋完全放空。

吳明賢喜歡在閒暇時間爬山,除了鍛鍊身體健康也放鬆心情。吳明賢喜歡在閒暇時間爬山,除了鍛鍊身體健康也放鬆心情。

喜歡爬山的吳明賢,也以爬山來比喻人生:「上山的時候靠的是意志力和體力,通常爬上山頂沒什麼問題;但下山因為重心轉移,更容易受傷,意外會發生在下山的時候,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補充,「上山需要體力,但下山需要智慧。」(相關閱讀:下廚30年的經濟學家林向愷:熟男退休後,要把工作時的自己忘掉) 

提到退休後的哲學,許多人會從當家的「老大」變成退居幕後的「大老」。一般提到「大老」,往往會有一種愛指導的形象,卻未必受歡迎。

吳明賢提醒,大老還是可以貢獻智慧,只是因為時空背景都不同了,以前的成功未必能適用於現在,所以最好隔著距離就好,記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認為,「人不在江湖,還是可以笑傲江湖。」 

只要調整好,就會發現下山很美。「下山的時候,你才有餘裕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吳明賢說。

吳明賢(右)從醫以來對於研究十分熱衷,圖為他和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諾貝爾獎得主馬歇爾(中)合影。 吳明賢(右)從醫以來對於研究十分熱衷,圖為他和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諾貝爾獎得主馬歇爾(中)合影。

在吳明賢的書中,可以看到許多他對人生充滿智慧的理解與觀點。 

他引用了作家畢飛宇的一句話:「人們不是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也不是過不想過的日子,而是過可以過的日子。」 

吳明賢認為,人生是由選擇所組成。想過的日子,未必想就有;不想過的日子,也應及早拒絕。所以大部分的情形,都是在現有的生活中,選擇可以接受的選項。 

例如,吳明賢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老師曾說:醫師分金銀銅鐵,他的祖父輩拿的是金飯碗,賺了錢就買土地,看診一年可以買一塊地,到了他父親這輩可能是銀,到了老師這輩就只剩銅。「然後他就對我說:等到了你這邊大概就只剩鐵了,就是鐵飯碗,可能要好多年才能買一棟房子。」 

吳明賢笑說,若單純以收入來談,其實開業診所比醫院好、醫院又比醫學中心好,「但醫學中心可以持續研究、教學,有不同層級的貢獻。」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就端看自己如何選擇。 

「人會不快樂的最大原因,就是比較跟計較,所以要快樂的話很簡單,就是少一點比較跟計較,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就會快樂了。」吳明賢說。 

沒有用的東西  往往是支撐人生的關鍵 

吳明賢也鼓勵,在工作外不妨盡量培養自己的興趣,「有用的東西讓你活著,但無用的東西,讓你活得像個人。」 

他經常告訴學生:「在學醫之前,要先學會做人」。他以自己喜愛的武俠小說舉例: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假如沒有仁義之心,那他所擁有的高強武藝,反而可能讓他成為一個作惡多端的江湖大盜。 

假如不懂得做人、不懂得生活,那人不過就是一個工具。但如果日以繼夜只忙於K書、拚命等「有用」之事,人一定會被耗盡,路反而走得不長遠。

例如,吳明賢大學時最喜歡國文課,沉浸於優美的詩詞文章、老莊哲學。「你說這對我當醫生有沒有用?看似不直接有關,其實很有用,教我做人處世的道理。」

擁有健康的腸道  身體也會跟著健康 

回到專業話題,關於民眾就醫的迷思,他也提醒,「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同樣的症狀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同樣的病症,也可能在每個人身上得到不同的結果。

很多人看病前喜歡先google之後自己當網路醫生,到處逛醫院。他提醒,「根據正向心理學的研究,信任醫生、心理是正向時,免疫力會變強,T細胞也會不一樣,反而對病情比較幫助。」 

作為腸胃科權威,吳明賢也說,坊間流行益生菌,但其實以色列有研究指出,只有3成的益生菌可以在腸道定植,吃進去不一定可以在腸道存活。他常倡議,要維持腸道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三好一心」口訣:「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還有一個正向樂觀的心。」 

腸道裡要有好菌,可以多吃一些發酵食物,或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黃綠色蔬菜,都是腸內益菌的能量來源,也對降低血糖、減重有幫助。

此外,如果常熬夜,腸道菌就會變成促進發炎的腸道菌。而運動與好的情緒,都對人體的代謝和免疫作用有所助益。腸道健康,全身也就跟著健康。(相關閱讀:老化的關鍵在腸道!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讓腸道美麗,每個人都做得到的「123456」原則) 

行醫數十年,看過無數高齡病人,吳明賢觀察過得幸福的長者,有哪些共同特質? 

「好心態,是一生的伴侶。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最終則是在於修心。」年紀愈大,修心的機會應該愈多,愈能接近自己想要的樣子。「心若大,事情就小了;心若小,事情就大了!」吳明賢說。

相關閱讀:吳明賢著,《行俠仗醫,以醫弘道:吳明賢的與善同行之路》,聯經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