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果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老家整理與雙親老化,已經成為百歲人生時代的「套裝」難題!一屋子充滿全家人回憶的物品,家人分散各地的狀況下,任誰來整理都是個難題,更何況是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但過來人仍建議,最好趁父母健康時早點進行,親子間如何找到整理家裡的共識?而年紀漸長的中年人、熟齡族群,自己又該有哪些自覺?
朋友全家移民外國許多年了,偶爾返回台灣,才有機會把老家的門窗打開透氣。房子欠缺居住者的呼吸吐息和生活日常的互相取暖,即使是自己的家,住起來還是感覺不舒服,也只好拉著行李箱去住旅館。老房子繼續守著老位置,有全家人的記憶,和記憶之中難以取捨的雜物,一年過一年,變成無人居住、但是塞滿雜物卻很孤獨的空屋。
一屋子全家人的回憶 由誰來整理?
朋友說家人也想過把房子處理掉,所謂處理掉,不光是透過房仲交易這麼簡單而已,一屋子的東西,全家人的回憶,家人分散各地,由誰來整理?即使那些東西鎖在老房子數十年,好像也用不上了,但是真的當作垃圾清運掉,也不是那麼容易下決定。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有類似這樣的困擾,原本是家人共同居住的房子,在小孩外出讀書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住所之後,老家剩下父母,家人因為年節返家,偶爾吃一頓飯,或是暫住幾晚,假期結束,房子恢復寧靜,只剩下父母兩人的腳步聲和看著電視就睡著的鼾聲。
倘若父母之中一人先離世,或進入老老照護狀態,一屋子雜物成為走路跌倒的障礙物,一旦跌倒,移動就有難度,或演變成臥床,住家就需要重新改裝成無障礙環境。首先要解決的是一屋子屬於全家人的東西,往往因為整理起來很費力,最後就放棄裝潢的念頭,未經整理的住居環境成為老後生活的困境,這是高齡社會結構中,每個家庭都有可能面對的難題。(相關閱讀:老前整理必知,留出家的「生命線」!4技巧創造流暢動線,減少危險心情也變好)
人生一百年時代的生存關鍵字:老家整理
我自己有過整理老家雜物的經驗,櫃子裡往往放著父母堅信以後應該會用到的東西,包括遊覽出遊帶回來的旅館丟棄式盥洗用具,選舉期間候選人的扇子,不知道過了幾輪生肖的紅包袋跟春聯,不知道哪裡蒐集來的環保袋。比起整理或丟棄,各種收納與斷捨離的意見相左,才是過程當中最傷神費力的部分。
老化過程中,最先失去的可能是收納整理能力,無法決定是否丟棄的東西,最後會圍繞在日常作息周邊,長成一座座小山,譬如床邊會堆滿各種眼藥水、治療痠痛的貼布或什麼清涼膏什麼推拿工具;或是把各種購物留下的紙箱堆起來,認為往後要用到紙箱的時候就不必煩惱。真的堆疊到無法容忍的程度時,又會發脾氣說,你們誰誰誰啊,回來把那些東西整理一下;真的整理好,又怪罪誰誰誰把他的什麼東西收到不見蹤影。類似這樣的爭執,成為親子之間的芥蒂。
最近在日本朝日新聞網站看到一段slogan,大意是說,「人生一百年時代的生存關鍵字:老家整理」,原來日本人早就發現老家整理的難題了,他們甚至成立研究組織,在各地舉辦老家整理的經驗分享會,普遍得到的意見回饋不外乎「整理老家真的讓人心力交瘁」「無論怎麼整理,還是很快就亂成一團」,老家整理跟雙親老化成為一個「套裝」難題了。
在相關討論的網頁上,看到一段深刻的描述:
「因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比起受到父母養育的時間,親子之間以大人身分相處的時間也大幅延長。就算彼此是血緣上的親子關係,價值觀差異造成的衝突,卻彷彿沒有血緣的他人。也因為這樣,就無法靠簡單的應對就敷衍過去,老家的整理問題,就是親子之間的新難題。」
如何說服長輩老家整理?5個有用建議
1. 用詞請改為「放手」
講白一點,老家整理其實就是生前整理的一種型態,有經驗的專家建議,比起「丟棄」這種較無情的用詞,「放手」的說法可能溫和一些。
2. 趁父母健康時開始著手
許多專家和吃過老家整理苦頭的經驗者都不約而同發出呼籲,在父母依然健康的階段,儘早開始老家整理才不至於後悔,畢竟伴隨年齡老化不只出現體力衰退,還有認知能力衰退,也有孤獨感的問題,獨居在老家的長輩,如果沒有被雜物包圍,特別容易感覺寂寞。
3. 以安全、衛生、替鄰居著想為由來說服
然而堆滿雜物、不易清理的老家,不但增加火災發生風險,也容易跌倒,住居環境也會發霉長蟲,或引來老鼠蟑螂螞蟻,接著就會遭到鄰居抗議,以此為理由說服長輩開始整理,似乎是個方法。
4. 一次只清理一個地方
另外可以嘗試每次只清理一個地方,讓長輩體會一下清爽的感覺,習慣拿取的東西還是可以拿到,不至於不安,這是過來人提出的建議。
5. 捐出用不到的東西
比起丟棄的選項,可以找尋二手循環利用的機關團體捐贈,說服長輩捐出用不到的東西等同於做善事,讓他們感覺安心,這也是個辦法。(相關閱讀:斷捨離過後,舊衣、舊書、舊鞋、舊電器,如何捐贈或賣掉?7個管道,給二手物品新家)
著眼感謝與整理後的清爽 淡化不捨的感受
似乎很多老家整理的難題都出自晚輩如何說服長輩,因此在家人關係之中已然是長輩、但身心狀況都還很健康的族群,也應該想辦法在子女長大離家之後,慢慢進行住居環境整理,開始過減法生活才對。家裡人口變少了,用不到的大鍋子跟大量碗盤可以慢慢處分掉,多年未曾使用的棉被毯子等寢具用品也不必一直囤在櫃子裡,雖然丟掉舊物的過程有點寂寞,也會捨不得,但是清理過後的清爽也很不錯。
日本已經發展出代為執行老家整理的專業外包行業,根據房屋坪數大小跟清理物品多寡,收取日幣20萬到100萬不等的費用。老家整理大致可分為長輩健在的生前整理,與長輩不在之後的遺品整理,日劇《當星雨落下的夜晚》(星降る夜に)由北村匠海飾演的柊一星,就是一名取得社團法人認定資格的「遺品整理士」。
之前我也花了幾年的時間進行斷捨離整理,不管是收拾打包的體力,還是記憶回擊的不捨,都是冗長的身心靈戰役,但只要想到,這些東西曾經與自己的人生短暫交會,可以面對面告別,而不是在人生登出之後被當作廢棄物清理,或造成家人困擾,內心還是充滿感謝啊!
(本文摘自米果著,《人生最難整理術: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