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陽明交大副教授林宜平65歲退休後,善用敬老卡提供的各種交通、住宿、藝文活動優惠,和高中、大學同學組成敬老聚樂部,到高雄六龜參加太極營,也到溪頭旅遊。此外,她也經常運用高鐵滿65歲半價優惠,從臺北搭高鐵到臺中住幾天,再開車回南投鹿谷,看爸爸送她的3,000多棵樹木,實踐退休後的耕讀計劃。
今(2024)年7月,林宜平卸下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一職,從學校退休。同時,她也在65歲這一年,收到一份生日禮物——敬老卡。
和同學組成敬老俱樂部 享用交通、住宿、藝文優惠
林宜平的生日在3月底,但早在此前,同學就已奔相走告,相互提醒:「生日當月就能領敬老卡了。」領到敬老卡後,林宜平和同學組成敬老俱樂部,時常相約出遊、看表演、逛美術館。
林宜平和同學聚會時,大家拿出敬老卡,討論哪個縣市設計得最好看。(林宜平提供)
昔日照顧90多歲爸爸,也讓林宜平對於敬老優惠很有感。「在臺北搭計程車單程最高補助65元,假設車資100元,只需支付35元,老人家更願意常常出門走走。」
林宜平在南投鹿谷長大,先生的老家在臺中烏日,從烏日開車到鹿谷,大約50分鐘。她經常以半價搭乘高鐵從臺北到臺中,再開車回烏日。高鐵標準車廂全票臺幣700元,滿65歲半價,只要350元。(註:購買高鐵票,須憑身分證或政府核發附有照片、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等足以證明身分之證件。)
敬老卡具備悠遊卡功能,每月有480點(480元),搭捷運可直接刷卡進站。
爸爸曾經送林宜平一份特別的禮物──山坡上的3,000多棵樹。
父親林惟堯11年前開始在老家的土地上造林。林宜平說:「政府鼓勵種樹,提供部分補助,林務局也免費提供樹苗。」一開始,爸爸先在她弟弟的地種了6,000多棵樹,後來林宜平買下對面的山坡地,爸爸又種了3,000多棵樹。
林宜平說:「我們砍掉檳榔樹,改種臺灣原生種樹木,比如肖楠、苦楝、桃花心木和櫸木。」這些樹木既是風景,亦具備水土保持功能。
因為種樹,林宜平常常陪爸爸回鹿谷。兩年前,爸爸離世,輪到林宜平這一代繼續照顧那片土地。她說:「我和先生大學時就來臺北了,現在再回鹿谷,有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心情。」
為了和《50+》讀者分享爸爸送的3,000多棵樹,林宜平和先生特地回鹿谷「取景」。左為台灣杉。(林宜平提供)
今年7月退休後,林宜平花了好多時間整理辦公室,好不容易才割捨掉一半書籍。可是,捨不得的書和資料還是很多。最後,她雇用兩輛小卡車,才把書統統搬回先生烏日老家。
林宜平說:「公公過世後,婆婆搬來臺北,老房子長期沒人住,真的會壞得很快。」舉凡冷氣、熱水器、冰箱、電燈、水龍頭,統統都壞了,前後花費一年才修繕完畢,她還在屋內裝了一整排書架,安放那堆至今看來,仍令她怦然心動的書。
現在,林宜平經常搭高鐵往返臺北、臺中兩地,有時在烏日住幾天,再開車回鹿谷。做研究之餘,還能去山上走走。林宜平笑稱,這是她退休後的耕讀計劃。(相關閱讀:退休隔天搬到大武山下,過晴耕雨讀的生活!Vincent:台北、屏東兩地居,一個人獨享住在森林裡的幸福)
善用敬老優惠常相聚 行樂要即時
或許,說林宜平是半退休更洽當些。因為,她雖已從學校退休,仍有一些國科會的計劃在執行。差別是,以前在學校,必須兼顧教學、研究和服務3者,但現在不必授課,也毋需再參加各種校務、院務會議,可以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時間也自由許多。
隨著高中、大學同學和閨蜜相繼退休,大家終於有時間可以常相聚。林宜平說:「我們常常相約看表演,住在臺中、臺南、高雄的同學,也可以約跨縣市的活動,以前根本不可能。」
退休後,林宜平經常利用敬老卡的交通優惠和同學開心相聚。
拿到敬老卡後,林宜平曾和同學一起到高雄六龜參加太極營,也曾到溪頭旅遊,不只逛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有敬老優惠,住宿也有。結束溪頭行後,再順遊鹿谷看林宜平的千棵樹林,大家都玩得好開心。
經常相聚,背後更重要的意義是珍惜當下。
林宜平說:「前年一位朋友去世後,大家就決定常常聚在一起。」每次見面,同學間最常談論的,是照顧高齡父母的經驗,這些經歷讓大家意識到要把握現在,因為你我永遠不知道身體什麼時候會突然有狀況,甚至先走一步。林宜平總結:「行樂要及時,珍惜現在可以四處走、四處玩的時間,多和親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