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有學問!食補達人林秋香:中醫體質4大判斷法,幫你選對養生補湯

冬季進補是許多人的養生首選,面對琳瑯滿目的藥膳燉品,該怎麼選?食補達人林秋香公開她的藥膳配方與體質調養攻略。
冬季進補是許多人的養生首選,面對琳瑯滿目的藥膳燉品,該怎麼選?食補達人林秋香公開她的藥膳配方與體質調養攻略。
2024.11.27
19,958
作者|賴慧勳
責任編輯|王美珍

冬季進補是許多人的養生首選,面對琳瑯滿目的藥膳燉品,該怎麼選?食補達人林秋香公開她的藥膳配方與體質調養攻略。

作者|賴慧勳 2024.11.27

責任編輯|王美珍19,958

文章用聽的
00:00 14:05 1

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賴慧勳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看農民曆進補,現在還準嗎?氣候變遷下,即使進入冬季,仍可能在一週內感受4季的變化。進補雖然是傳統習俗,但食補料理達人林秋香提醒,進補應該重體質,而非節氣,才能真正達到養生效果。她歸納4大體質特徵,並提出不同藥膳調理建議。例如,如何正確飲用十全大補湯以發揮功效?哪一種又是適合全年齡與各種體質平補的「神湯」?以及3道安神助眠料理建議,幫助改善睡眠品質。

每到冬季,你是否也成為台灣「進補四大天王」的常客?

冬令進補的經典料理: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藥膳排骨,被譽為「四大暖胃天王」。俗話說:「立冬補冬,來年打虎」,傳統觀念上,認為身體在寒冷季節需要儲存能量,以強健體魄、抵禦疾病。因此,每逢寒冬,各種藥膳店總是高朋滿座,顯示人們對冬季進補的重視。

但食補料理達人林秋香提醒,進補的重點應在於「食」而非「補」。隨著氣候變遷,即使進入冬季,氣溫仍可能大幅波動,甚至在一週內經歷春、夏、秋、冬的變化。因此,進補並非適合所有人,應根據個人體質與健康狀況進行調整,而非盲目追尋節氣與習俗。例如,若身體出現感冒症狀,應避免進補,因為此時身體處於發炎狀態,進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此外,對於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或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患者,也需避免進補,以防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常提到「調體質」的重要性,但在進行食補或養生之前,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屬於哪種類型呢?

林秋香認為,體質會隨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而改變。若長期能由同一位中醫師進行診斷,便能準確地掌握個人體質變化;但若頻繁更換醫師,則無法精準了解體質。例如,近期食用麻油雞或羊肉爐後,可能會顯現燥性體質;若多食用瓜果、生菜沙拉且分泌物增加,則可能被判定為寒性體質;而熬夜或口腔潰瘍時,則常被認為是虛火上升。(相關閱讀:【杜丞蕓專欄】冬令進補,緩解手腳冰冷、睡不好與膝蓋痛,熟齡族怎麼吃最好?

「我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如何判斷體質進行調養?

因此,針對如何判定自身體質,林秋香建議,要根據自己最近的生活作息做判斷,因為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她歸納出以下4類型體質的判斷方式,並提供對應的調養建議:

1. 寒性體質

(1)特徵:女性分泌物較多,男性則常有小便頻繁但無力的情況;易怕冷,感冒時通常伴隨鼻水。
 

(2)調理建議:可多選擇溫補食材,如生薑羊肉湯、生薑類料理、桂圓紫米,有助於改善寒性體質。

2. 燥性體質

(1)特徵:常感口乾舌燥,容易長痘痘、便秘。若濕氣偏重,可能會導致發炎體質,如排便黏稠或女性易患尿道炎。

 

(2)調理建議:又燥又濕性的體質應避免冰品和油炸食物,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材,如蓮藕和白木耳,能緩解症狀。

3. 虛寒體質

(1)特徵:以「虛性體質」為主,表現為疲倦乏力、聲音微弱、早晨起床後仍感精神不振,並伴有畏寒的現象。
 

(2) 調理建議:可選擇十全大補湯、八珍湯、麻油雞、薑母鴨、生薑羊肉湯、生薑類料理,有助於補氣養血、改善虛寒症狀。

4. 虛熱體質

(1)特徵:精神不佳但怕熱,且易出現盜汗的情況,更年期女性及長期服用感冒藥的過敏兒童尤為常見。

 

(2)調理建議:適合在料理中加入黨參、人參鬚或粉光參(西洋參)補氣。例如黨參燉雞湯或西洋參燉水梨,以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

生薑:體內濕氣的天然除濕機!

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濕氣較重,因此林秋香建議,在冬天的進補選擇上,薑母鴨更適合。因生薑性溫熱,具有去除體內濕氣的作用,再搭配滋陰潤燥的鴨肉,有助於達到溫潤平衡的進補效果。

 

此外,對於麻油雞料理,她也提醒,由於麻油與薑經加熱後性質偏溫熱,容易引發上火,因此需適量食用。她建議將老薑打成薑汁,加入四神湯、香菇雞湯、山藥雞湯或蓮子雞湯中,這樣的搭配更適合各種體質,既能去濕,又能補充營養,達到全面調理的功效。

 

四物、四君、八珍、十全:哪款補湯最適合你的體質?

談到食補藥膳,常會提到四物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這些湯品的藥材組成與功能有何差異?林秋香解釋,十全大補湯其實就是四物湯加上四君子湯(成為八珍湯),再加入黃耆與肉桂而成。以下是成分、功能與適用情況說明:

1. 四物湯

(1)成分: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
 

(2)功能:用於補血,適合女性經期結束後調理;但經期中不宜食用。

2. 四君子湯

(1)成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
 

(2)功能:專為補氣,適用於氣虛及脾胃虛弱者,有助於提升體能與精神。適合年輕學子於早晨飲用,有助於提升注意力與與提振精神。

3. 八珍湯

(1)成分:結合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即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參、茯苓、白朮、甘草。
 

(2)功能:同時補血與補氣,適合氣血不足、虛弱體質者。尤其適合手術後、或產後的體虛者(需待傷口癒合之後才能開始進補),用於幫助身體恢復元氣。

4. 十全大補湯

(1)成分:結合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再加入黃耆與肉桂。
 

(2)功能:氣血雙補、溫腎補陽,特別適合氣虛、怕冷、腰膝酸軟、容易疲倦及精神萎靡者。
 

以上這些藥材組成,皆可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四物湯中的「熟地黃」容易上火,可用「生地黃」替代;或加入麥門冬、人參鬚,以減輕燥性。四君子湯中的人參,則可用選用黨參或西洋參,以降低燥熱特性,適合更廣泛的體質需求。
 

林秋香提醒,若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如感冒、癌症、以及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則需避免進補,以防免疫系統失衡。
 

不挑體質  0~100歲都適合平補的「神湯」

食補是享受,而不是負擔。在食補文化中,是否有適合不同年齡層與體質的人,都能攝取的湯品?她特別推薦四神湯。林秋香指出,傳統四神湯由山藥、薏仁、芡實和茯苓組成。然而,市售的四神湯中,都僅提供少量的山藥片,因此現代的中醫或中藥行提供的四神湯藥材,多以具祛濕和抗癌功效的薏仁為主。她建議,如能在四神湯中加入新鮮山藥,將進一步提升其營養價值。

此外,四神湯的成分皆為常見中藥材,具有健脾益胃、利濕及安神等多重功效。作為一款溫和且不燥的平補湯品,四神湯適用於各種體質,並可依不同需求添加藥材,以增強特定功能。

1. 增強免疫力

在四神湯中加入粉光參,可照護支氣管、保肺氣,增強身體的免疫防禦力。

2. 改善睡眠

增加茯苓比例,能進一步強化安神效果。四神中的芡實與山藥則有助於改善頻尿、夜尿問題,提升睡眠品質。

3. 促進兒童發育

添加黃耆和黨參,對小朋友脾胃功能有明顯提升效果,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吸收營養,促進生長發育。

4. 預防感冒

將粉光參與黃耆一同加入四神湯,對於容易感冒咳嗽的人效果尤佳,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發生的頻率。

5. 改善手腳冰冷

添加桂枝,有助於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不過,四神湯雖然適合各種體質,但因為含有澱粉,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攝取量。此外,中藥材需要烹煮30分鐘以上才能充分釋放功效,因此食補多以湯品為主。

 

針對進補的最佳時間安排,林秋香也建議,補氣食材盡量在上午或傍晚6點之前食用,能有效增強體能,並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安神食材則適宜在晚間攝取,有助於舒緩身心,改善睡眠狀態。
 

3道安神料理  助眠又補氣

針對助眠需求,以下為適合晚間食用的料理建議,不僅能安神助眠,還兼顧養生效果:

1. 紫米蓮子粥

紫米具有補血作用,蓮子則能安神,對於改善睡眠品質有顯著效果。此外,紫米粥中可加入山藥丁、牛奶或椰漿,進一步提升營養價值與風味。

2. 百合炒蘆筍

百合具安神功效,蘆筍則清新降火,兩者結合能有效緩解疲憊,幫助夜晚睡眠更加穩定。

3. 蓮藕湯

蓮藕兼具安神與潤燥功能,適合在晚上食用。

 

所謂「藥食同源」,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藥用價值,選用當季新鮮食材尤為重要。她建議,秋冬當令食材如山藥、牛蒡、菱角、地瓜、南瓜和栗子等,能健脾補肺,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烹調方式會影響食材的功效。例如生食山藥能補充荷爾蒙,快速川燙後打成果汁,搭配蘋果飲用,可促進女性胸部發育,但有子宮肌瘤體質者應謹慎食用。熟食山藥可加入四神湯中,增強健脾胃的效果,特別適合體虛者進補。

 

甜品選擇上則推薦白木耳蓮子湯,白木耳具有潤燥作用,能滋潤肺部,尤其適合秋冬乾燥季節。湯品可依個人口味添加蜂蜜,在增添風味的同時也兼顧養生效果。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