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不起人名,小心是「手機失智症」!3大症狀自測,4個方法讓腦袋重獲清爽

經常靠滑手機來紓壓,可能罹患「手機失智症」?
經常靠滑手機來紓壓,可能罹患「手機失智症」?
2024.11.26
22,252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

經常靠滑手機來紓壓,可能罹患「手機失智症」?

作者|50+選讀 2024.11.26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22,25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53 1

文/米果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什麼是 「手機失智症」?日本腦神經外科醫師奧村步發現好發於老年人的失智症,有漸漸年輕化的傾向,而多數跟手機使用有關。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有手機失智症?而生活中應該做出哪些改變才能避免?

前幾天看日本朝日電視台的晨間資訊節目,當天討論主題是「手機失智症」,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不過聽完參與討論的醫師與來賓對話之後,感覺自己好像正在被這個科技文明的嚴重副作用攻擊中,比較可怕的是,自己竟然毫無病識感。

參與討論的奧村步醫師是一位腦神經外科專家,目前是「おくむらメモリークリニック」(奧村Memory Clinic)理事長,該診所主要治療失智症與憂鬱症,他在近幾年的診療經驗中,發現好發於老年人的失智症,有漸漸年輕化的傾向,而多數跟手機使用有關。

什麼是手機失智症?情報過多致腦內垃圾爆量

所謂「手機失智症」(スマホ認知症),指的是腦部呈現垃圾堆積如山的鬼屋狀態,一般人類腦袋的前額葉負責去判斷接收情報的必要與不必要性,因為整天滑手機,接收過量情報,腦袋塞進太多東西,前額葉逐漸喪失情報的判別能力,狀態就像撿了太多回收物回家卻不知道如何分類處理,或是屋主失去收納整理能力,也就變成我們常見的「垃圾鬼屋」。譬如從網路接收到文字、照片、動畫、手遊,以及各種來自社群帳號不知真假的訊息,情報過多的結果,就是腦內呈現垃圾爆量狀態

根據奧村醫師的觀察,10年前,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占90%,65歲以下只有10%,但現在失智症在65歲上下的百分比,已經是五五波了。

改掉對手機的「暴飲暴食」  不帶進寢室與廁所

奧村醫師以他的門診病患來舉例,60歲的男性提到他常常想不起公眾人物的姓名,簡單的漢字也寫不出來。40歲的家庭主婦,因為兼顧工作、育兒、家事,還有婆婆照護的問題,經常靠著滑手機來消解各種壓力,長時間下來,腦袋塞了過多情報,大量記憶好像離家出走下落不明,常常前一天想好的便當菜色,隔天就完全忘光了。也有20幾歲的年輕人,頻繁出現腦霧狀態,腦袋一片空白,好像什麼都記不起來。

這些人都因為擔心罹患早期失智症而前來就醫,經過認知機能測驗,確實有失智傾向,但進一步做MRI檢查,則沒有失智的問題。奧村醫師給這些患者的建議是,長時間使用手機就好像身體暴飲暴食,首先要改掉無意識地不斷用手機在網路衝浪(surfing)的習慣,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也不要把手機帶進寢室跟廁所

我是手機依存症還是手機失智症?自我檢測法

奧村醫師提出一個「手機失智症」自我測試的方法:

1. 很怕錯過即時網路情報

2. 躺在棉被中也要滑手機

3. 經常感覺耳朵聽到手機訊息提示音

4. 工作或家事的效率很差

5. 因為發呆恍神造成的失誤越來越常發生

6. 因為忘了想說什麼或忘了跟對方的約定而感覺焦慮

如果有前3項的症狀,還在手機依存症的階段,若出現後3項症狀,就有可能罹患手機失智症。

如何避免發展成真正的失智症?4個習慣讓腦袋休息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針對全球38個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日本以每1千人之中有26.7名失智患者的比例高居世界第一。以65歲以上的族群作為統計基礎,2020年有631萬人(17.5%)罹患失智症,預估在2025年會有731萬人(20%),到了2050年則會有1,016萬人(27%)。而根據台灣衛福部在2021年12月底的統計,65歲以上人口,每13人有一人失智,80歲以上則是每5人之中有一人失智。

一旦人類的前額葉出現問題,有可能對各種事物失去興趣,工作效率變差,而憂鬱症患者的失智風險也相對較高,60歲以上的憂鬱症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67倍。

奧村醫師認為,一般老年失智症的治療非常困難,如果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手機失智症卻可以獲得改善。但手機失智症如果放置不予理會,就會有真正失智症的風險,重點就是在腦部按下一個節能按鍵,意思是,讓腦袋休息

奧村醫師提供了4個改善生活習慣的方法:

1. 散步、洗碗、游泳、高麗菜切絲,也就是規律而持續的動作(リズム運動/rhythm運動),做這類運動可以促進セロトニン(serotonin/血清素)的分泌,セロトニン有幸福荷爾蒙之稱,每次大約進行15~30分鐘,一個禮拜2~5次,進行這類持續單調有節奏的運動,對大腦而言,是休息的黃金時間。

2. 每天10分鐘左右的日光浴。(相關閱讀:早晨要接觸陽光至少10分鐘!2週「清洗大腦計畫」,這樣做讓腦力變好、改善體力差

3. 每天20~30分鐘的午睡。在非快速動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s)狀態下,最能修復腦的疲勞,對情緒整理與記憶力強化的效果最好。

4. 盡量不要使用手機導航功能,以身體五感和視覺空間的認識,靠著辨識街景的方向、形體、大小和距離感,去抵達目的地,對腦的活化很有幫助。

改善手機失智症的4個方法  促進幸福荷爾蒙活化前額葉

對於改善手機失智,奧村醫師進一步建議:

1. 想不起來的事情,不要立刻打開手機Google,盡量花點時間,交給自己的腦袋去回憶。

2. 睡前一小時不滑手機,起床之後去曬一下太陽。

3. 盡量用手洗碗。

4. 每天寫日記,把一天發生的事情記下來。

有節目來賓提到,一旦將手機當成外部儲存記憶體,記憶力就會慢慢衰退,久而久之就忘記很多事情。奧村醫師建議,要盡量去認識新事物,接觸新知識,之後再反覆透過回憶去回味複習,可以活化大腦的記憶區,如果一直依賴網路,會讓海馬體與前額葉變弱。(相關閱讀:50後大腦要進步,關鍵在讓額葉形成新的神經連結!4個日常習慣培養「額葉力」,旅行也有幫助

看完節目,聽了奧村醫師的建議,瞬間覺得洗碗機跟掃地機器人固然很方便,但是用手洗碗跟自己打掃也是規律運動的一環,可以促進幸福荷爾蒙的分泌,而高麗菜或小黃瓜或紅蘿蔔切絲也不單純是備膳而已,而是可以改善手機失智症的運動啊!

註1:資訊情報來源 テレビ朝日モーニングショウ

註2:奧村步醫師著作《スマホ脳の処方箋》/《脳を休める技術》

(本文摘自著,《人生最難整理術: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大田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