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怡汝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你和另一半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感覺彼此非常了解,是最佳人生組合?還是已經不再期待互相了解,只要維持現狀就好了?日本學者宇都宮博將夫妻關係分成6種類型,並解析熟年夫妻關係改變的2大主因,即便是「另一半像是空氣般的存在」,也可能發展出2種不同的意義。
日本最早從心理學方面以中高年夫妻為對象探討熟年夫妻關係,宇都宮博(以下簡稱宇都宮)堪稱代表性學者,筆者以其研究成果為主要分享內容(出處:「結婚生活の長期化と夫の幸せ、妻の幸せ」2018;「家族心理学者に聞いた夫婦関係改善のヒント」2019)。
夫妻關係6種類型 另一半對你而言是何種存在?
宇都宮從另一半的存在意義、彼此相關性角度,將夫妻關係分成6種類型「人格型、奉獻型、妥協型、擴散型、表面型、獨立型」,如表一:
夫妻關係在一生中會持續變動 常見4種傾向
宇都宮說明夫妻關係非常多樣化,一輩子也會產生變化,他歸納一套婚姻生活承諾傾向,說明夫妻關係變化的結構,從最下層Ⅰ到最上層Ⅳ分成4種,如表二:
宇都宮強調婚姻生活「承諾傾向」並非固定不變,會在一輩子當中產生變化,尤其是夫妻面臨危機或困境時,有些婚姻的「承諾傾向」會往不同方向發生改變,在Ⅰ到Ⅳ不同模式之間產生變動。
例如,面對人生困境時,有些夫妻因為重新檢視雙方關係,彼此關係變得更加密切穩固因而邁向「Ⅳ維持探求狀態」;然而,有些夫妻原本即隱藏潛在的內心不滿,只是因為危機發生的契機而將內心不滿表達出來,因而轉向「Ⅱ維持制度狀態」。
熟年夫妻關係改變的主因:家庭危機與日常糾葛
焦點回到,影響熟年夫妻關係改變的主因是什麼?宇都宮歸類成2種:
1. 家庭危機:只有一方的轉折最易造成危機
夫妻面臨人生轉折時,容易造成另一半「承諾傾向」改變,而且人生發生重要轉折時會採取什麼選擇,取決於每對夫妻之前建立的關係,進而產生變化。
宇都宮將種種人生轉折統稱為「家庭危機」,並將「家庭危機」再分成2種,一種是「可以預見的發展危機」,例如孩子離巢、退休、父母照護問題等,另一種是「難以預測的偶發危機」,例如事故、生病、外遇等,而且,當兩種危機同時發生時,很容易讓家庭陷入難以解決的困境。
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夫妻一方的轉折或危機,很容易演變成夫妻關係的轉折或危機,最典型的人生轉折,例如孩子出生(獲得父母親角色與心理適應)、退休(卸下職場角色與心理適應)、喪失健康等。但是,這些轉折或危機不見得會同時帶給夫妻雙方心理
轉變,有些只對先生或太太單一方造成改變。例如,日本中高年夫妻提出離婚協議的人許多發生在女性,這些女性經歷心理種種糾葛之後,最後追求沒有先生的自由人生,但是,對先生來說,卻完全沒有意識必需修復夫妻關係,面臨熟年離婚通常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這種狀況即可解釋夫妻一方的轉折或危機不見得會同時帶給雙方心理轉變。(相關閱讀:熟年族群離婚率翻倍!「銀色離婚」:簽字前須認清的4大挑戰)
2. 日常糾葛:是否將另一半視為「他人」予以尊重?
宇都宮發現生活長期累積的「日常糾葛」同樣也是造成夫妻關係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謂「日常糾葛」定義,是指夫妻日常生活相處過程中,彼此內心存在的心理糾葛,這與每天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很重要。
例如,將另一半形容成「就像空氣般存在」,這句話背後其實包含兩種涵義,第一種意涵是「很難忍受失去另一半」,第二種意涵是「幾乎沒有意識另一半的存在感,另一半存在是一種理所當然」。前者內心將另一半視為自己以外的另一個人,即所謂「他人意識」,可以自覺另一半可能不存在,但是,後者的內心「他人意識」認知則相當薄弱。(相關閱讀:熟年夫妻最高境界,把對方當空氣!枡野俊明:強求想法與步調一致,反而不切實際)
研究發現,長期婚姻生活過程中,如何持續意識彼此關係的有限性以及對於另一半抱持「他人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相處關鍵,這些意識會在每天日常生活持續發酵。
羅馬並非一日造成,中高年夫妻之所以走到熟年離婚,通常是長期生活潛藏相處不和諧,或者種種對另一半缺乏體諒的期待,這些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這種另一半長期潛在的「日常糾葛」,一有導火線很容易引爆當事人內心不滿,造成夫妻關係改變,原本婚姻生活「承諾傾向」也會隨著改變。
宇都宮發現,夫妻跨越危機與心理糾葛維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是,持續探索彼此的存在意義、保持互相關心,對待另一半是從人格次元給予最大尊重,而且,對待另一半的「他人意識」越高代表越尊重,彼此才能累積更多的溝通。
(本文摘自董怡汝著,《打造黃金老年,避免下流老人風險︰想像老、思考老、挑戰老,從日本社會經驗尋找答案》,健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