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20歲兒子走朝聖之路,才驚覺他已是成熟大人!51歲李湘婷:空巢期媽媽要學習放手,小孩現在比你還行

邀20歲兒子走朝聖之路,才驚覺他已是成熟大人!51歲李湘婷:空巢期媽媽要學習放手,小孩現在比你還行
2024.10.21
40,313

2024.10.21

40,313

文章用聽的
00:00 12:12 1

文/顏理謙 圖/李湘婷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當孩子長大了,作為母親,如何學習放手、練習放心?某天,50歲的李湘婷聽到就讀大學的兒子說,他打算休學一年,並搬出家裡。面對突如其來的空巢期,她邀請兒子一起走了一趟朝聖之路。沒想到,這段旅程改變了她看兒子的角度,也讓她更認識自己。(本文出自《50+週刊》:孩子大了,如何安排一趟難忘的旅行?與成年子女的家族旅遊指南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但總有一天,父母得看著孩子的背影遠去。

回憶兒子Brian告知想搬離家裡和休學的這段過程,今(2024)年51歲的李湘婷坦言:「作為母親,一開始不太理解又有些錯愕,也有點難過。」

20歲的Brian就讀電影系,擅長影像創作,平常也接時尚媒體的短影片製作案件。在李湘婷心中,Brian從小個性獨立,親子關係也算不錯。沒想到,兒子搬出家、獨立生活一段時間後,還提出休學的決定。得知這件事,她有些慌張,甚至求助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的朋友。

「媽媽就很嚴肅嘛……你會想:我們家離學校那麼近,他還要搬出去。是不是跟你的相處有什麼問題?還是我哪裡沒做好?」但朋友告訴她,一個20歲的男孩想從原生家庭剝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他的身心靈已經獨立了。但如果住在家裡,媽媽還是每天問你要不要吃飯?洗澡?吃水果?其實,小孩不需要你的叮嚀,但媽媽沒有意識到。」

空巢期是每個母親必修的人生功課,但如何放手,需要不斷學習。

剛好這時,李湘婷打算暫離職場,完成自己的人生清單:朝聖之旅。於是,她邀請休學中的兒子一起踏上這趟旅程。沒想到過程中,她深刻感受到兒子的成長。

「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會像以前一樣每天擔心了,因為我知道他比我還行!」她欣慰笑:「他已經是成熟的男人了。」(相關閱讀:空巢熟女最需要的祝福,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彭菊仙:媽媽如何少牽腸掛肚,多愛自己?

50歲決定暫離職場  邀20歲兒子共走朝聖之路 

李湘婷曾在媒體工作多年,42歲轉任科技產業主管。中年轉職本就不輕鬆,再加上責任感強,因此這幾年來她努力工作,從不敢懈怠。

50歲那年,在朋友邀請之下,她飛到印度北方喀什米爾,花了10天攀爬喜馬拉雅山系喀喇崑崙山脈的7大湖健行,作為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是我人生爬過最高的山,只有馬、羊群和人可以進山,完全沒訊號、不能洗澡,只能野營,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狀態。看到千萬年壯闊冰山和猶如天空之境的高山湖泊,受到很大震撼。」

帶著滿滿感動回台後,她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也萌生出很多開放性思考。「到了50歲,有些迷惘是因為你擁有更多選擇的餘裕。」孩子大了,家庭經濟基礎已穩固,對於現階段的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思考過後,她決定按下職場暫停鍵,趁著體力尚好時,走一趟西班牙朝聖之路,完成人生夢想清單。(相關閱讀:像太陽般照亮別人,卻愈活愈累?法官張瑜鳳:每週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中年後愛自己不嫌多

由於對獨旅有些擔憂,因此,她在先生鼓勵之下,開口邀請兒子Brian一起出發。本來只是想幫自己找個旅伴,沒想到這趟旅程,讓她重新認識了孩子。

「媽媽心裡都會擔心,小孩是不是哪裡還不夠好?我應該多教他哪些事?但出發之後完全逆轉!」她笑說:「明明是我揪他出門,結果後來都是他在罩我!」

旅途中重新認識兒子  「原來他不需要我,是我需要他」

20歲的Brian是數位原生世代,只要一支手機,就可以搞定旅行中的大小事。後來,從找路、訂票到訂房,全由他一手包辦。「而且他的英文也比我好!這些我出國前都不知道。」李湘婷驚訝說,雖然從小讓兒子學英文,但從不知道他的英文溝通能力這麼好。「要不是有這樣的旅行,我沒機會感受到。」

習慣事前做足規劃的她,也意識到兒子和自己的不同。「我一看到下雪、下雨就滿臉擔心,但他看到雪很開心。我發現他什麼都不害怕,心態比我強。」她笑:「我整路都在未雨綢繆,他整路活在當下。」

李湘婷和20歲的兒子Brian一起走朝聖之路。李湘婷和20歲的兒子Brian一起走朝聖之路。

而Brian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讓她刮目相看。

走朝聖之路時,為了讓行程保有彈性,她總是一邊旅行,一邊訂未來1~2天的住宿。「但有一天,我們要去一個小鎮,住宿選擇很少。我花了3個小時,找了好幾個訂房網,怎樣也訂不到。結果請兒子處理,他才半小時就搞定了。」

原來,李湘婷為了節省旅費,搜尋住宿時,刻意略過了一間一晚要價近200歐元、整棟出租的旅宿。當Brian發現,訂房網上只剩這個選項後,立刻打電話給旅宿主人,詢問能否只租1個房間,價格算便宜一些。

「打過去之後,他發現對方只會講西班牙文,立刻衝出房間請民宿老闆翻譯。最後,對方同意用60歐元讓我們住一晚。結果,那是我們全程住過最棒的住宿!」經過這件事後,李湘婷開始自我檢討。「天啊!我過去是不是因為覺得他不夠好、他不懂,所以老是用媽媽的口吻說話?但其實他長大了。」

當孩子長大了,母親也不得不正視自己的極限與軟弱。

有一次,她不小心扭傷了腰。本來打算和兒子說好,一起多停留幾天,等腰好了再前進。「結果他很坦白跟我說:媽媽,我想繼續走。」

Brian提議,讓媽媽以搭車方式跳過2天的路程,休養腰傷,也先幫她訂妥2天後預計入住的民宿。他自己則依照原定行程徒步,2天後再會合。「我一方面覺得兒子好棒、好堅定,另一方面又有點怕一個人搭公車到偏僻的地方……也忍不住想,他怎麼不等媽媽。」她苦笑。

尊重兒子的決定,李湘婷依照計畫目送他出發。「結果他一出門,我就大哭了。」除了懊惱自己沒照顧好身體,也感動於小孩的獨立。「那一刻,我感受到他可以不需要我了,但是我需要他。」

兩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朝聖之路終點。兩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朝聖之路終點。

一起旅行讓她學會放鬆  不再擔心叨念小孩

除了以39天走完西班牙朝聖之旅,這趟旅程,兩人也花了31天背包旅行,走了一趟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回想這朝夕相處的70天,李湘婷充滿感激。幸好,空巢期發生在暫離職場的這段時間。原來,孩子比自己想像得更成熟。「如果我沒有按下暫停鍵,現在可能還在擔心兒子:又要換租屋處啦?休學要休到什麼時候?要不要回去上課?」

當內心有了餘裕,遇到任何事,更能平常心面對。

李湘婷笑說,回台前,她曾問兒子這趟旅行的感想。「他給了我一個很棒的回答,他說:我會再來走一次,但是要一個人來。」

她坦言,如果是以前,自己一定會有些受傷,因為這代表孩子不想跟媽媽一起出門。「但現在我想:他應該走得很有感覺,願意再來一次。」(相關閱讀:罹患憂鬱症者,65+最多、50+次之!心理師:人在生涯轉換期最脆弱,如何建立新的「自我肯定模式」?

採訪結束後不久,李湘婷一家三口又出發去旅行了。這次,他們要一起挑戰印度的大山,體驗回歸自然的生活。「我們來看看一個數位原生的小孩,沒有網路會變成什麼樣?」她哈哈大笑。

改變視角,心情就會不同。空巢期難免失落,但若換個方式思考,也可以選擇做一個自信的母親,驕傲地看著孩子展翅飛翔。

沿途中,李湘婷和Brian遇到一對來自荷蘭的父女。她笑說:「那位荷蘭女兒也會唸她爸爸,跟我兒子唸我一樣!」沿途中,李湘婷和Brian遇到一對來自荷蘭的父女。她笑說:「那位荷蘭女兒也會唸她爸爸,跟我兒子唸我一樣!」

和成年小孩一起旅行如何更順利?李湘婷的2個建議

小孩成年後,一起出門時該如何調整心態,讓旅行更順利,彼此都開心?

1. 把小孩當旅伴

一起出門,小孩就是你的旅伴,多讓他承擔責任,不要什麼事都攬下自己做。若孩子不小心生病,再做回媽媽就好。李湘婷會把信用卡綁定兒子的手機,讓他負責訂房、訂車票。

2. 練習不插手

剛到歐洲時,為了避開大雪,李湘婷選擇先到巴黎停留5天,一下飛機就拖著兒子出門看看。「他原本很累不想出門,但一出去就被這個城市吸引了,走在我前面。」父母要給小孩機會,但要練習不插手。「他已經20歲了,他看的世界,跟我看的世界不一樣,應該讓他自己去感受。」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