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前還不算成熟,60~75歲是人生黃金期!年紀與經驗帶來的禮物:認清禍福相倚,才是「完整」的幸福

60歲前還不算成熟,60~75歲是人生黃金期!年紀與經驗帶來的禮物:認清禍福相倚,才是「完整」的幸福
2024.09.19
75,850

2024.09.19

75,850

文章用聽的
00:00 11:58 1

文/韓星姬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隨著年齡增長,我們不再渴望回到年輕時的混亂與迷茫。百歲哲學家金亨錫甚至認為,60歲以前,各方面都不成熟,也不明白什麼是幸福。心理醫師韓星姬則跟自己40歲的女兒分享:歲月送給我們的禮物,其實是如何看待、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新視野。

女兒啊,前陣子妳跟我說,不想回到20多歲的時候,年輕雖然是件好事,可是妳不想再經歷當時的混亂與徬徨。我和妳想的一樣,我也不想回到過去的任何時間,特別是每天跺著腳、只能祈禱平安度過的30多歲。這麼一說,還真是奇妙。當我20歲時,望著那些40、50歲的人,心裡總認為他們的生活有什麼樂趣,但上了年紀後,反倒覺得年少時期好辛苦又難熬。

或許妳很難相信,但我很喜歡即將邁入70的這個年紀。我很感激終於能夠「重獲自由」,不再需要照顧誰,也沒什麼今天非做不可的事情。最近,我每個週末睡到自然醒、早餐隨便吃,煮飯都按照自己的口味,也不怕別人有意見,這樣的寧靜與和諧多麼美好。

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事情也變得有趣。就像是造物主為每個年紀準備了不同的快樂清單,很難想像吧!20、30多歲時感興趣的事情,如今不再有意義,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新樂趣。

29位60+女性的人生體悟:幸福藏在挑戰的背後

前不久,我遇到一個朋友,他說最近迷上英文會話學習,同學全是60幾歲的人,每次對話都支支吾吾的。他說,如果還年輕,肯定很快就會放棄,因為害怕自己表現最差而丟臉。不過到了這個年紀,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丟臉,只覺得和別人對話很有趣。如今,他不必為了考試強迫自己念書,也有充分時間等待笨拙、慢吞吞的自己跟上進度,總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就是過去忙碌的歲月裡,絕對享受不到的樂趣。

作家兼管理哲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和妻子伊莉莎白.韓第(Elizabeth Handy)參加朋友的60歲生日派對時,深刻體會到現在的60歲族群和過去的60歲族群有著很大不同。60歲對朋友來說是自由時間,孩子長大、上班了,生活不用再這麼忙碌。

韓第夫婦對那天的印象十分深刻,下定決心描繪現今60歲族群的樣貌。他們挑選了29位擁有豐富背景與經歷的60多歲女性,寫下她們的故事,出版《重塑人生》(暫譯,Reinvented Lives)一書。在這本書當中登場的女性,沒有人因為年紀而偷懶或安於現狀,反而不斷挑戰新事物,追求幸福。她們直言,自己終於擺脫桎梏,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相關閱讀:每天要「刻意」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管理學大師韓第: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百歲哲學家:60歲前還不成熟!60~75歲是人生黃金期

我對她們說的話深有同感。歲月送給我們最大的禮物,不正是感受幸福的能力嗎?但諷刺的是,「幸福往往在不幸中綻放」。每個人都想趨吉避凶,但那是不可能的。幸福和不幸就像硬幣的兩面,永遠不會分離。沒有不幸,就沒有幸福,這就是禍福相倚的道理。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在遇到好事時興高采烈,也不必在碰到壞事時嚎啕大哭。

哲學家金亨錫教授曾坦言,他在60歲以前,各方面都不成熟,也不明白什麼是幸福,「活到100歲,才發現人生的黃金時期是60歲至75歲。」這句話的意思,就像是我們想要正確分辨每種食物的滋味,得先把全部菜色吃過一輪,才能說得上菜色味道。若要感受真正的幸福,想必也要先嘗盡人生的各種滋味吧!(相關閱讀:只花8分精力的留白生活學!韓哲學家金亨錫:一周游泳2次、3樓以下走樓梯,活到百歲仍有餘裕

有了年紀與經驗後才明白:禍福相依是「完整」的幸福

年輕時的我們渴望獲得成功,只要獲得肯定與認同,就開心得像要飛起來。不過,成功與肯定並不都是好事,羨慕與嫉妒也總是如影隨形。在別人的幫助下,從挫折或考驗中重新站起來的經驗,反而能使我們學會謙虛與感激。如此看來,好事和壞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好事帶來的不全是好東西,壞事當中也有成長的種子,端看自己如何解讀。

明白這點後,我不再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患得患失。碰到壞事時,我相信堅持到底,好日子遲早會來臨。遇到好事時,壞事也不遠了,所以要認真享受那一刻的幸福。從這個角度切入的話,只有上了年紀、有了經驗以後,才能夠感受到「完整」的幸福。我好喜歡這個年紀,感覺既自由又有趣,而且還很幸福。

我認識的一位作家,聽說某個圖書館網站公布,要舉辦「隨筆寫作講座」的消息後,立刻上網報名。上課第一天,8名學員除了自我介紹,也分享自己報名講座的原因。作家對其中2件事格外印象深刻,第1個是學員全都是60多歲的人,第2個是他們並非抱著「姑且聽聽看」的心態參加講座,而是非常誠懇地坐在那裡聽講。

她原本以為,參加者的人生應該一帆風順,聽完自我介紹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在場每個學員都曾遭遇不同的人生難關,有些甚至令人難以想像,當初是如何熬過來的。像是一夕之間失去另一半或一隻眼睛的故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遺憾、因魯莽的自信心毀掉事業而妻離子散等。若要為學員的故事做個總結,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隱藏的傷痛,他們的內在與外表不同,不存在所謂的完美人生」,或許,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寫照。

放下過度期待  調整看待、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新視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生和完整的幸福。假如明白這點,妳就會放下過度期待,退一步審視目前的人生,體認現在的生活也不錯,過得稍微從容自在一點也無妨。人生真的很諷刺,期待少一點,反而能獲得更多。但,這就是人生。

無論是誰,年輕時都會嚮往完美的人生和幸福,甚至以為那是理所當然。小時候,我們相信父母會一直守護自己。長大後,我們相信只要努力,夢想都會實現,而且自己永遠是對的、善良的那一個,或認為世界很安全,人生將會充滿成就與幸福。

不過,人生絕對不是如此。上了年紀、有了經驗後,妳逐漸失去對人與世界的信任。不管活得多善良,疾病或事故等不幸,還是會找上門。無辜的孩子們因為大人引發的戰爭而死去;原本以為的好人竟背叛自己;朋友之間為了小事爭吵、絕交;被以為能待到退休的公司解雇;決心多賺點錢,對雙親盡孝道,父母卻早早離世。世界上潛伏著各種危險,人生中多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幸,讓我們感動、挫折又絕望。

看清世界的真相固然令人痛苦,但當我們正視它時,就會活得更加精彩、更有深度。儘管世界荒謬又不合理,我們還是得接受事實,不能否認或壓抑它。面對自己時,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複雜的存在,同時擁有善與惡、好與壞,並對接納自己的世界與其他人心存感激。而當我們看到別人迷失方向時,應該回想自己也曾犯下的愚蠢錯誤,盡力體恤對方,為度過難關的自己感到自豪。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歲月確實送給我們禮物。年輕的我們以為那是爭取幸福的機會,但有了年紀以後,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歲月送給我們的禮物是——如何看待、感受和接受世界的新視野。我們經由各種經驗培養出接受世界原貌、接納完整自我的能力,明白該糾正的是對世界與人生的錯誤信念,而非人生的軌跡

女兒啊,這就是我喜歡現在這個年紀的原因。誰不後悔過去,但我把它當成自己認真生活過的證明,為我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感到驕傲,於是我的心更加地平靜。我相信,只要妳滿足於眼前的生活,每天過得開開心心,有朝一日妳也會感受到這種平靜。

(本文摘自韓星姬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商業周刊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