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變慢、常感疲勞,5種常見衰老如何延緩?20歲到70後各最適合哪些運動?

走路變慢、常感疲勞,5種常見衰老如何延緩?20歲到70後各最適合哪些運動?
2024.09.05
15,807

2024.09.05

15,807

文章用聽的
00:00 09:03 1

文/安柄澤 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表/蘋果屋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韓國復健物理治療師安柄澤指出,40歲後的運動方式,將影響60歲以後的人生!對於從不運動或太久沒運動的中年人,他提出根據各自年齡層適合且重要的運動建議,若不太確定運動強度是否適合自己,文中也介紹卡蒙內(Karvonen)公式,教你測量心率辨識是否應該再增加強度。

每個人喜歡的運動都不同,身體狀況也迥異,所以「適合的運動」也必然有所不同。制式化的運動或許無趣,但基於基本體能的基礎,還是可以找到各年齡層適合的運動。

如果從20多歲開始就持續運動,那麼直接根據身體狀況來運動即可,但若是從來不運動或太久沒運動,就最好以自己年齡層為標準,從適合的運動來開始行動。別忘記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得更年輕、更健康,好好考慮適合自己年齡層的運動吧!

20歲:體況最好,但不要只做一種運動

20歲出頭還在成長,肌力也達到最高峰,所以運動後會很快恢復,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運動。不過,最好不要只做一種運動,可以多方嘗試,而且不勉強每天運動3小時之類的,建議透過多種運動來增強體力。如果從此時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就可以保有強健身體。

推薦運動:重量訓練、跑步、游泳、登山、攀岩、足球、棒球、跆拳道、柔道、劍道。

30歲:避免肥胖,提升體能、注意柔軟度

到30歲出頭,肌肉量還會持續增加,但35歲後就會出現輕微的肌肉流失,因此需要注重基礎體能的提升。此外,隨著活動量減少,腹部會凸出,體脂肪會增加,所以也需要避免肥胖,以及身體變得僵硬時,會導致肌肉骨骼系統出問題,因此需要做柔軟度運動。

推薦運動:快走、跑步、爬樓梯、登山、游泳。

40歲:慢性病漸至,要選對稱性、平衡性運動

40歲後身體活動量不足、飲食不均衡,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問題。與年輕時不同,40歲後的運動不能單純為了娛樂,而是要以健康為目的。

運動前,需確認有無心血管疾病或危險因子,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不整等,請定期健康檢查,了解身體狀況後再運動

由於基礎體能下降,所以不能過度運動,也不能全部集中在週末才運動。此外,不能只挑喜歡的運動,最好還是選擇對稱性、平衡性的運動。

推薦運動:爬樓梯、快走、游泳、肌力訓練、柔軟度運動。

50歲:強化腳踝、髖關節平衡感,肌力、柔軟度不偏廢

50歲需要做腳踝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運動來鍛鍊平衡感,也要積極透過阻力訓練提升肌力。可以使用泡棉滾筒或按摩球等工具來放鬆肌肉,並且最好每天做伸展運動

40、50歲以後應該均衡地提升柔軟度、肌力、平衡感和心肺耐力,而不是像偏食一樣偏重某種運動,且在運動後一定要做好護理,才能預防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相關閱讀:手伸不到地板,有危險!每天必做3伸展操,改善腰痠、屁股痛、防跌倒

推薦運動:快走、跑步、爬樓梯、柔軟度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

60歲:嚴防5種衰老,蛋白質一定要夠

過了60歲,除了走路這類心肺耐力的運動,肌力和平衡運動也不可少,需把重點放在預防70歲後會發生的衰老(身體虛弱、生理機能退化的狀態)。

為了防止「體重減輕、肌力下降、疲勞、低身體活動量、走路變慢」這5項衰老指標的發生,需要規律運動。此外,需注意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營養的吸收。(相關閱讀:走路變慢了?醫師:「衰弱症」5大指標,50後是最佳預防時機

推薦運動:健身操、散步、水中運動、爬樓梯。

70歲以上:量力而為,很累一樣要多動

70歲後肌肉流失、肌力減少,步行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健康壽命,因此運動要從健身操這類極低的強度開始,再慢慢增加。70歲以上的長者基礎體能差異很大,運動時注意量力而為即可,並根據當天身體狀況來調整運動量和時間

重點是即使感到疲勞、吃力也不要躺著不動,要盡量多動,慢慢提高身體活動量

推薦運動:健身操、走路、水中運動。

運動強度是否適合自己?教你計算目標心率

可以利用心跳次數來判定不同年齡層的運動強度,其中「卡蒙內(Karvonen)公式」便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卡蒙內公式可以用來制訂目標強度,在計算時需知道本人的「實際年齡、最大心率、安靜心率」這3項數據。例如,滿40歲的人想從40%低強度開始運動,其計算如下:

最大心率由「220減去本人實際年齡」可得出180。

測量安靜心率的方法,是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輕輕放在左手橈骨部位(大拇指下方手腕處)有脈搏跳動的地方,測量15秒,再將15秒的心跳次數乘以4,就能得到1分鐘的安靜心率,以下假設為60。

卡蒙內(Karvonen)公式:

{(最大心率-安靜心率)× 運動強度(%)}+安靜心率=目標心率

{(180-60) × 0.4}+60=108(40歲時40%運動強度的目標心率)

如上所示,假設一位滿40歲的人想從40%低強度開始運動,將心跳次數提升至108即可。低強度為最大心率的40~60%,中強度為最大心率的60~70%,可參考下表。

走路變慢、常感疲勞,5種常見衰老如何延緩?20歲到70後各最適合哪些運動?_img_1重點提醒:

1. 要做適合自己年齡層的運動,並根據身體狀況進行調整。

2. 可以用實際年齡為基準計算目標心率,藉此決定運動強度。若計算有困難,也可憑主觀大致感受運動強度,即以「運動自覺度(RPE)」進行評估。

3. 假使目標強度難以達到也不必勉強,應配合身體的真實狀況

(本文摘自安柄澤著,《40歲後的低強度全效運動:物理治療師結合「伸展X肌力X平衡X心肺」,全方位增強心臟功能、骨密度與肌肉量的高效動作》,蘋果屋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