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同學的電話費曾比房貸還高!獨家專訪北一女30重聚創辦人李珠:這時代,同學是家人以外的新伴侶

找同學的電話費曾比房貸還高!獨家專訪北一女30重聚創辦人李珠:這時代,同學是家人以外的新伴侶
2024.09.09
44,530

2024.09.09

44,530

文章用聽的
00:00 13:20 1

採訪/王美珍、顏理謙 文/顏理謙 圖/李珠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什麼活動,可以讓畢業多年、分散各地的北一女校友排除萬難、相聚在一起,重溫青春歲月?起源於1991年的「北一女30重聚」是校友在畢業30年後舉辦的大型同學會,至今已30餘年。活動創始人、旅居美國的50級校友李珠接受《50+》越洋採訪,公開創辦起源,也分享同學會對她而言的特殊意義。「除了當好女兒、好太太、好母親,我還是誰?和同學們見面,讓我找回當年最單純的自己......。」(本文出自《50+週刊》:老同學如何成為新朋友,找回青春的自己?同學會感情不散指南) 

歲月能將人打磨成熟,但有時也不免感嘆:那個純真無邪的自己,去了哪裡?這時,若和親愛的老同學聚聚,可以找回當年的青春! 

「北一女30重聚」創辦至今(2024)剛好滿33年,這場一年一度的盛會,不僅讓分散海內外的「小綠綠」排除萬難重聚,更帶動全台各學校舉辦校友重聚的浪潮。而30重聚的推手,就是畢業於1961年的李珠。 

從北一女、台大電機系畢業後,李珠便赴美進修、工作,長年旅居洛杉磯。她曾為北一女光復樓修復一事成立美國校友基金會,號召校友捐款。今年,還自掏腰包成立獎學金,鼓勵在校生的卓越學術表現。

談到30重聚,她說,一開始,很多人對這場活動沒有太深的感受,但年紀越大,就越懂得珍惜校友。

「人生就像四季,經歷了求學時期的春季、投入工作和家庭的夏季,高中畢業30年後,隨著淡出職場、家庭責任變輕,剛好來到秋季。雖是大地璀璨豐收時,枝頭上的葉子也開始凋落。」而年過80的她,自述歷經先生離世、子女成長離家後,也走向冬季。

「校友在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像是冬天的暖陽。她們也會告訴你,如何面對寒冷、接受嚴冬。」她說。

「如果有緣分,你的同學會不停地在生命中給你帶來正能量。在你低落時,給你打氣;在你孤單時,給予陪伴。」這是李珠創辦30重聚以來,最深的感觸。

中年後探索自我價值  參加校友會如打開另一扇門

1961年,李珠從北一女畢業後,進入台大電機系就讀,並成為該系當年唯一的女性畢業生。

當時,台灣剛進入經濟發展階段,就像當年流行的順口溜「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為了尋求更多機會,有能力、有條件的年輕學子紛紛前往美國留學,李珠也是其中一人。畢業之後,她進入石油產業工作,並認識同為留學生的先生。兩人結婚、生子,從此定居美國。

工作和家庭生活都順遂美滿之餘,她卻忍不住思考:一個女人,除了做個好女兒、好太太、好母親,還能成為什麼?隨著角色不斷轉變,最初的自己,去了哪裡?

「在美國,我結婚以後冠上先生的姓氏,大家叫我『Julie Shen』,『李珠』這個名字就不存在了。」她說:「那時起,我對於友情和自我追求的慾望越來越強烈,想尋找家人以外的伴侶。」

由於當時留美風氣盛,整屆北一女畢業生裡,大約有3/4同學都到美國發展。1988年,她搬到洛杉磯定居後,在同學邀請之下,參加了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我很快發現,人生好像打開了另一扇門。所以就動了這個念頭——我想跟一起成長的校友們重新建立關係。」(相關閱讀:結伴單車環島、關懷高齡獨居學姊!這群北一女校友如何讓同學會更有意義?

千辛萬苦找同學相聚  電話費比房貸還款費還高

然而,畢業多年,想召集校友真的很難!特別是在社群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尋老同學,只能靠土法煉鋼。李珠回憶,當時要聯繫校友,只能靠長途電話。「為了找人,我的電話費曾經比房貸還款費用還高!」

為什麼不論千辛萬苦,也要促成重聚?她說,這是因為這群北一女同學,對自己的意義格外不同。

國小同學畢業後,發展分歧多;大學著重知識教育,學生自主性更強,再加上當時較少女性就讀理工科系,很難交到同性朋友。而當年,北一女為6年制,這群女孩從早上8點上課到下午5點、每週6天。一年365天,幾乎天天生活在一起。彼此的關係,就跟家人一樣緊密。

李珠初中畢業時的紀念照。李珠初中畢業時的紀念照。

李珠高中畢業團體照。李珠高中畢業團體照。

深感於熟齡階段,友伴對自己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李珠表示,剛開始籌辦30重聚時,她期待這場活動不只是一次華麗的煙火。

「所以我找了另外2位校友,跟她們說:你們要答應我,一定要再做2年。如果這活動有價值,3年後,就會自我延續下去。」她開心說道:「老實講,我也沒想到它後來會這麼茁壯,這讓我無比快樂。」(相關閱讀:72歲還可以抬頭挺胸做刀法!北一女儀隊校友:老同學一起重回17歲,老了想起也會覺得不虛此生

學妹遭遇家暴  只有和同學在一起才找回原本的自己

多年不見老同學,重新再聚首的樂趣在哪裡?李珠妙回:「很多同學是『舊友新交』,也有『新友舊交』。」

她回憶,當時在飯店訂了一個空間,邀請校友們來聚會。大多數同學都是畢業30年間完全不通音信,臉孔也不一定能馬上認出來。「但是15分鐘以後,每個人都堅持說:你一點都沒變!這表示,我們的本質沒有改變。」

此外,她也發現,後來跟自己交情特別好的校友不一定是同班,甚至不一定是同屆畢業的。「因為你後來的經歷不同了,彼此之間的緣分也會有新的發展,多麼奇妙。」

李珠(最後一排右二)在美國的30重聚紀念照。李珠(最後一排右二)在美國的30重聚紀念照。

但人生變化多,這群成績優秀的女孩,並不一定都能得到上天的疼愛,在往後路途走得順遂。像這樣的低谷時期,更需要同學的溫柔陪伴。

李珠回憶,曾有一位學妹在30重聚向她訴說自己遭遇家暴的不幸經歷。「學妹認為,因為自己發生家暴,別人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她,但只有跟同學在一起時,她才感受到自己並沒有改變。」

她特別說,風光的同學來參加同學會,對自己來說反而沒那麼感動。「反而是生活不容易、不順心的同學,因為與同學重新交往,能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讓我非常高興。」

「大家不要在意30重聚的表面形式,而要想辦法聯繫那些不主動參加的同學。就算有人沒來,也要透過文字或照片,帶給他們一些溫暖和回憶。」李珠說。

90%朋友是校友  年紀漸長越發現女性的可愛

隨著年紀漸長,李珠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的心靈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她說,剛開始參加同學會時,大家多會帶著孩子一起外出。當孩子大了,較多是夫妻共同活動。

但隨著人生階段改變,這些朋友與自己的關聯性漸漸減少,反而是同學在生命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我現在的朋友,幾乎90%是校友!」

李珠說,除了結縭50多年的先生和小孩,自己在美國並沒有其他家人。而自從先生在4年前過世,孩子也長大獨立後,她開始一個人生活。年紀漸長,長程開車外出的機率降低,和朋友來往的次數也變少。幸好,她有好幾個校友群組,彼此常分享心情點滴,成為生活的養分和慰藉。「同學就是家人之外最好的伴侶!」(相關閱讀:空巢期後迎向自由 廖輝英:人生啊,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為什麼和同學校友聊天特別有共鳴?李珠說,因校友彼此同質性高,不管是政治新聞或健康新知,討論起來特別有感。

「有同學身體不太舒服,大家交換醫生資訊,同學的生活型態跟你最相似,比起網路上的文章,你會更信任她們。」李珠說。

李珠與北一女南加州校友會的校友一起學京劇,還在洛杉磯粉墨登場。李珠與北一女南加州校友會的校友一起學京劇,還在洛杉磯粉墨登場。

她也曾經和一群校友到希臘旅行,那時,大家說好不帶先生和子女,讓自己回歸自己。

有一天,她們在雅典神廟旁共進晚餐、欣賞耀眼的星空,2位特別感性的同學,甚至為此景致感動落淚。「如果是4對夫妻一起旅行,我相信不會有人掉眼淚。跟女朋友旅行,是非常不同、非常美好的體驗。」

李珠曾與一群校友同遊希臘。李珠曾與一群校友同遊希臘。

「年紀越大,我越覺得女人比男人可愛很多!」她笑道,男人與女人最大的差異,就是女人們彼此聊天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當男人聚在一起,卻都是聊「與自己無關」的話題,例如股票、球賽、政治等

「我每次都想:我幹嘛聽你講的?要聽股票,《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那些人比你們懂得多。要講打球?拜託,你們去NBA一定都是零分!」她哈哈大笑。

校友重聚全台開花  促進社會和諧很快樂

這些年來,北一女30重聚活動成功帶動了校友重聚全台開花,各校都開始積極找回同學。談及此浪潮,李珠笑說:「我真的很快樂!」

她說,自己長年在美國發展,一直覺得對台灣虧欠很多,透過推動校友重聚、號召校舍修繕等活動,她感覺,自己對家鄉總算有些貢獻。「我常想,台灣是個這麼好的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矛盾?如果做這些事,能增進社會和諧和共識,才是最好的。」

人生旅途漫長,不一定每天都風和日麗。但身邊有一群知心姐妺,酷熱時為你遮陽,下雨時陪你賞雨,這條路,也就更愉快、有意義了!

Info
50+好好同學會|10/26(六)全台最大熟齡野餐音樂派對
聽民歌、吃美食、抽好禮,與老同學一起享受美好秋日時光!
趕緊揪團,立即報名:https://fiftyplus.pse.is/6evlxv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