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單車環島、關懷高齡獨居學姊!這群北一女校友如何讓同學會更有意義?
青春和變老的路上都有朋友同行,何其幸運。
文/陳莞欣 圖/程淑芬提供
編按:為什麼50後,開同學會很重要?北一女75級同學在三十重聚過後,號召同學一起騎單車環島,也成立社會服務組、舉辦樂活小聚,關懷高齡獨居、有急難的退休教師和校友。在變老的路上,有朋友同行,便無所畏懼。(本文出自「50後人生同學會」專題)
「好好的床為什麼不去睡?搭車2小時可以到的地方,為什麼要騎到淒風苦雨?因為這11天,我們瞬間變回17歲!」
2023年初,北一女中75級60多位同學共同參與了一趟單車環島行。50+女性,正是家庭、工作皆忙碌的階段。11天的單車環島行程,每天要騎超過100公里,即使颳風下雨也不能停下腳步。一點也不輕鬆的行程,有什麼魅力讓這群人排除萬難、寧願「拋夫棄子」也要完成?
和高中同學在一起,瞬間回到17歲。
50後一起騎單車環島 開同學會有益身心健康
這趟單車環島的源起,要追溯到7年前北一女75級畢業生的「三十重聚」。從90年代開始,北一女的校友就有個傳統:畢業30年時找回老同學,讓大家再次相聚。2016年,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從學姊手中接下總召任務。重聚活動結束後,當律師的王慧綾帶領幾位同學負責籌劃分段單車環島,大家辦了8次3天2夜的單車旅行。接著便有同學提議,何不來一趟真正的單車環島行?
曾任上市公司財務長的莊桂香,是最早響應這個想法的成員之一。幾年前,她因為罹癌治療,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她提到,年輕時認真投入工作,一忙就忘了要照顧自己的健康。生過一場大病後,人生觀從此不同。「生命真的很脆弱。想做什麼事不要等,開始就對了!」
經過5年的醞釀,「北一女75級單車環島團」終於成行。發起人黃韻珊說,和家人一起環島,才國小畢業的孩子都騎在她前面,讓人深感挫折。但和高中同學一起騎車,壓力就小得多。畢竟大家都是女生,年紀和體能相仿,也有人完全不會騎單車。朋友相聚可以互相激勵,也是很好的學習動機。
開同學會兼騎車運動,一舉數得。
11天的環島行中,一行人每天早上7:30開始暖身,騎到下午3、4點才休息。有人笑說,這是30年來運動量最大的11天。天天早睡早起騎車,除了有益身體健康,還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不管先前熟不熟,老同學聚在一起,就會瞬間變回17歲的少女。程淑芬形容,每每看到同學熱烈談話的模樣,「很像到了南極,前面一大群企鵝!」
和同學騎車,有聊不完的話題。
萬一未來高齡獨居,誰來關心?老同學是老後最可靠的支持網絡
老同學不只有樂同享,當生命遭受挫折時,她們往往也是最可靠的支持網絡。任職於生醫公司的彭妙琳說,她6年前發現癌症復發且轉移到腦部。住院開刀時,內心極度徬徨無助。但就在治療期間,當她剃光頭髮、插著導管躺在病床上時,一位高中同學前來探視她,讓她非常感動。生病期間,她心中一直有個意念:「我一定要撐到能參加三十重聚那天。」和朋友相聚的期待,成了她對抗疾病的動力。
除了日常聚會、出遊,這群同學也凝聚力量,投入公益活動。程淑芬提到,有些年紀較長的老師、學姊平時獨居,又因故和外界斷了聯繫。為此,北一女校友會成立「社會服務組」,關懷高齡獨居、有急難的校友和退休老師。
沒想到,小組成立初期,竟然找不到可以服務的個案。程淑芬指出,北一女的學生多數很優秀、自尊心強,不喜歡麻煩別人。「她們有活動會來,但覺得不如意的時候就躲起來。我們覺得應該讓大家先彼此熟悉,發生事情時才好意思麻煩我們。」
於是,校友會每季舉辦「樂活小聚」,請專家分享老後生活必備的知識、帶資深學姊玩桌遊、動動腦。例如,有校友是眼科醫師,教大家如何做好50後的眼睛保健;也有學姊分享自己中風後復健、回歸日常生活的心路歷程。有時,多才多藝的校友也會分享自己的生活智慧,像是如何用手機拍漂亮的照片,才不會被孫子嫌「阿嬤拍照不好看⋯⋯」。
社會服務組的志工暱稱「北一女小天使」,命名來自學生時期的「小天使、小主人」遊戲。有老師年紀大了,視力、聽力退化,孩子又都不在身邊,小天使陪她上醫院看病。也有老師騎單車跌倒,小天使前去探望、頻繁關心。聊天、散步、看診、購物拿東西⋯⋯等日常需求,小天使都能幫上忙。
曾有一位校友,原本常和老師聯絡,後來卻突然消失。程淑芬側面得知,學妹出車禍、頸椎受傷,生活過得不太好。她先和學妹聊聊,深入了解她的需求,進而協助她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50過,老朋友就像家人,既溫暖又可靠。
好不容易找回老同學,如何維繫感情?正能量的友情最能長久
不少50+都有這樣的經驗:闊別多年重逢的同學會很熱鬧,但辦完同學會沒多久,群組就回歸一片寂靜。這群北一女的同學,是如何維持好感情?
北一女75級的同學們,在群組中立下規矩:不能轉發政治新聞、宗教訊息和商業廣告。尊重每個人的價值觀,避免紛爭破壞群組的氣氛。此外,成熟的友誼,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同學相聚,就像回到少女時代,不問彼此的頭銜、工作成就。大家只有關心,沒有比較。
「一個人不必然要取得人世間的功成名就,只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滿分。人活著不是為了比較。」程淑芬有感而發地說。在她眼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優點。有人在工作上成就卓越,善於處理問題;有人把家庭打理得很好,總是身心寧靜。別人的好,是自己學習的起點。
住在美國多年的Angel,今年特意回台參加老同學們的單車環島行程。她笑說,儘管很多同學先前不相識,騎車時卻拼命地照顧她。運動兼聯絡感情,不想說話時就認真踩踏板,充滿正能量。
中年後,人生經歷過幾次磕磕碰碰,更懂得單純互助的友誼得來不易。青春和熟齡的路上都有朋友同行,何其幸福!
2023/09/14
Info
.點此看!「50後人生同學會」專題報導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