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還可以抬頭挺胸做刀法!北一女儀隊校友:老同學一起重回17歲,老了想起也會覺得不虛此生

72歲還可以抬頭挺胸做刀法!北一女儀隊校友:老同學一起重回17歲,老了想起也會覺得不虛此生
2024.01.12
62,308

2024.01.12

62,308

文章用聽的
00:00 10:30 1

文/陳莞欣 圖/Fox.K Photography

編按:2023年北一女中120週年校慶,一群儀隊資深學姊的表演,讓眾人驚艷不已。幾十年沒有碰過禮刀、禮槍的校友,拋槍、做刀法、走位,專業到位的表演,一點也不輸年輕學妹。這場表演背後,是長達近一年的努力付出。如何在中年過後,克服體力、記憶力等困難,和老同學一起完成任務、重返青春?

北一女中120週年校慶典禮上,72歲的第4屆儀隊總隊長陳達揚手持禮刀出場。看不出年齡的筆挺身形、亮眼的笑容,既優雅又帥氣,很快成為全場焦點。不少學妹驚呼,「我以後也要跟學姊一樣!」

北一女儀隊跨世代表演,72歲的第四屆總隊長陳達揚英姿煥發,成為全場焦點。(攝影莊政泓)北一女儀隊跨世代表演,72歲的第四屆總隊長陳達揚英姿煥發,成為全場焦點。(攝影莊政泓)

其實,不只陳達揚,現場有188位身穿綠色制服、青春洋溢的儀隊表演者,都是畢業多年的校友。40、50、60世代的學姊,負責拋槍、做刀法、掌旗、走位等高難度的表演,站在年輕的在校生旁,也毫無違和感。

尤其在表演中,大家陸續排出象徵北一女儀隊60週年的「60」、「北一女」字樣,以及百年鳳凰校徽。地上沒有任何標誌或動作暗示,全靠每個人記住節拍和自己該站的位置。

北一女中儀隊校友隊的表演,排出校名「北一女」字樣。其中僅有6位在校生,其餘皆為畢業校友,許多皆是熟齡職業婦女。北一女中儀隊校友隊的表演,排出校名「北一女」字樣。其中僅有6位在校生,其餘皆為畢業校友,許多皆是熟齡職業婦女。

對中年、熟年的校友而言,不論體力、記憶力,都是一大考驗。老同學一起加入這場挑戰,如何讓人忘記年齡、重返青春?

中年後重拾學生時代興趣  時間、體力、他人眼光都是考驗,怎麼克服?

帶領北一女儀隊長達48年的老教官楊先鐸,是儀隊多屆學姊、學妹共同的記憶,也是北一女儀隊的靈魂人物。在楊先鐸教練的追思會上,北一女中儀隊校友隊正式成立。每年校慶,校友隊都會回母校表演,平時也會參與商業、公益演出。

2023年,適逢北一女中創校120年、儀隊成立60年,校友隊也召集歷屆儀隊隊員「回娘家」參與演出。

61歲的校友吳秋玲笑說,自己畢業40多年,再也沒碰過槍。這次在30重聚的同學群組中看到消息,雖然心動,剛開始卻不敢對外張揚,「我還騙我老公說,我要去參加太極拳的活動⋯⋯」。一方面,是練習有受傷的風險,擔心家人反對;另一方面則是怕外人會嘲笑自己,「幾歲了還在玩儀隊?」

此外,多數的校友都還在職場上,就連全場最高齡的陳達揚都還是執業牙醫。練習選在週六早上,時間長達8個月,碰到雨天仍照常練習。如何持之以恆,考驗個人的時間管理。

現任公司財務長的陳家慧提到,身處在三明治世代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固定撥出週末時間練習已很有挑戰。如果是校友隊的幹部,還要負責聯繫場地、控管進度等行政事項,幾乎等同於工作之外,另一項大型專案。

「如果一個人參加,大概沒有勇氣做這件事。」參與本次演出的校友、58歲的張迎真說。看似困難的事,只要起心動念,團體自然會形成一股力量推著個人前進。就像儀隊表演的精神:光是一個人,無法成就浩大的聲勢;團隊互相扶持,就可以走久、走遠。

資深校友們努力練習,一起完成高難度的表演節目。資深校友們努力練習,一起完成高難度的表演節目。

減重、練核心、記拍子的考驗  別小看自己,一直練就會進步

考量到資深學姊們的年齡與體力,教學長林靜儀貼心地依照個人體況,將參加者分為不同的練習組別。

可以跪下在一秒內起立無礙的是「跪婦組」,膝蓋狀況已不能跪的人是「高貴不跪組」,不記得過去槍法、得重新來過稱為「回憶組」。所有動作也都分為難、易兩種版本,真的做不到的人可以選擇做簡易版。

「我們當初被分在簡單組。但我希望能做得跟年輕學妹一樣。」張迎真說。原本,學妹考量「走刀」的動作較難,要在行進間數拍子,最後8拍時,手上的禮刀要做刀法,同時要帥氣擺頭、抬腿立定,建議學姊簡化動作。但她主動爭取,即使一開始頭、手、雙腳常常顧此失彼,一直換方式數拍練習,最後也順利地跟上學妹的腳步。「不要一開始就認為自己跟不上,或者因為年齡,動作一定比較慢。其實,大家最後都跟上了。」

張迎真(右)認為,面對困難的任務,先別預設自己自己做不到。「其實有時候那份難,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張迎真(右)認為,面對困難的任務,先別預設自己自己做不到。「其實有時候那份難,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

如何克服歲月所帶來的體力、腦力衰退?

校友隊公關長許莉敏說,每次練習都會錄影,讓大家反覆觀看影片。然而,想要確實進步,仍然要靠自己持續練習、增強體力。例如,有負責舉旗的旗官為了拿穩沈重的旗杆,特別請健身教練調整運動菜單,「幫我加強核心!」

吳秋玲笑說,剛開始,光是最簡單的槍法,她就發現手完全轉不動,甚至一度練到手瘀青、槍還掉到地上直接斷成兩半。推拿時,師傅驚訝地問她,「你是怎麼弄的?」老公則納悶,「我老婆最近怪怪的⋯⋯」。

害羞的她只好躲在家中屋頂練習好幾個月,因為怕吵到鄰居,「我去買了野餐墊鋪地板,發現不夠鋪,又把我們家所有的毛毯全部都鋪上去。還好以前百貨公司的贈品很多!」

努力不會被辜負,吳秋玲發現自己原先無力的手腕,最後單手可以轉槍20次。也有人因為練槍,不停舉手、把筋拉開,連多年的五十肩都不藥而癒!

儀隊表演中的「白槍」,有許多拋槍動作,很可能會打到自己,技術難度高。但只要透過練習,竟然也沒有年齡限制。儀隊表演中的「白槍」,有許多拋槍動作,很可能會打到自己,技術難度高。但只要透過練習,竟然也沒有年齡限制。

此外,為了怕穿上制服短裙變成「包肉粽」,不少資深校友努力算卡路里、運動,控制體重,只為了表演時可以漂亮出場。

「我們幾個旗官從表演前半年開始,就相約要再減2、3公斤。」陳家慧說,參加這次演出,讓她看到好幾位資深學姐們認真過生活的樣貌。即將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她,也想延續這次演出的精神,繼續做好時間、儀態和體能管理,拓展生活的範疇。

讓熟齡的自己心態回到17歲  和老同學一起,找到可以玩一輩子的事

當日表演,果然引起轟動。不僅多家電視台轉播,更有數不清的網路轉分享影片,點閱皆幾十萬起跳。「表演結束那天,我心裡好感動。兒子說,老媽你太厲害了!」吳秋玲說。擔任國中老師的張迎真則說,有學生看到電視轉播的影片,直說「老師你好帥!」

陳達揚兒子的朋友看到了電視影片,覺得很棒,甚至還轉傳了新聞給兒子。兒子和朋友說:「這則新聞上的那個人,就是我媽啊!」

在家人、孩子與晚輩面前,重新再發光一次,是莫大感動與喜悅。

對許多校友而言,和高中同學相聚就有如回娘家般,被滿滿的愛包圍,可以輕鬆自在做自己。也有人因為這次演出,找回失散已久的隊友。

而這次跨屆表演,也是一場跨世代的對話。

第12屆校友、64歲的胡德琬形容,每次練槍時,都會見到可愛的學妹,心境上也變得年輕。「真的,在儀隊裏,我們都是17歲」。(相關閱讀:如何在老去之前,建立可靠的互助人脈網?50後開同學會,讓朋友成為人生下半場的主軸

陳達揚拿出17歲時的照片,笑容始終如一。常保青春的心,活出無齡。(陳達揚提供)陳達揚拿出17歲時的照片,笑容始終如一。常保青春的心,活出無齡。(陳達揚提供)

極度挑戰體力、記憶力的任務,竟然完成了。北一女創校以來最大規模的跨齡儀隊證明:女性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英姿煥發。(攝影莊政泓) 極度挑戰體力、記憶力的任務,竟然完成了。北一女創校以來最大規模的跨齡儀隊證明:女性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英姿煥發。(攝影莊政泓)

問大家80歲時,會如何回憶此次表演帶來的改變?「這輩子值得了!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會,永遠都有新的事情可以玩,玩不完!」吳秋玲說。另一位校友隊的資深成員賴宜姍則發願,自己要練習到80歲,且希望左、右手動作都一樣俐落。

「北儀一甲子」的表演告一段落,新的友情和挑戰才正要開始!

(相關閱讀:結伴單車環島、關懷高齡獨居學姊!這群北一女校友如何讓同學會更有意義?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