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樂圓夢,有人住院群組就支援!聖心女中同學會:同學是寶藏,帶你回到無憂無慮的歲月

一起玩樂圓夢,有人住院群組就支援!聖心女中同學會:同學是寶藏,帶你回到無憂無慮的歲月
2024.09.09
33,852
作者|林芳如

作者|林芳如 2024.09.09

33,852

文章用聽的
00:00 06:48 1

文/林芳如 圖/邱宜怡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想要圓夢,自己缺乏行動力?不如找同學一起吧!過了50歲,社群媒體串連聖心女中的同學們,完成彼此的圓夢計畫,當有同學罹癌手術需簽同意書,也有人義務前往醫院陪伴。面臨空巢期、退休後,這群人如何因為同學會,讓生活再度豐富起來?(本文出自《50+週刊》:老同學如何成為新朋友,找回青春的自己?同學會感情不散指南) 

1985年夏天,一群18歲的青春少女從聖心女中畢業,從此各奔前程,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30多年後,拜社群媒體興起之賜,同學一個拉一個,編織出一張青春人際網,交流也逐漸由線上延伸到線下。

同學一起圓夢穿禮服、種菜、爬山  空巢期、退休後不孤單

邱宜怡的LINE名單上有個20人的群組,名為「聖心一直玩不完」。每次出遊,大約10幾人參與。最特別的是,她們的陪伴從來都不只是口頭說說,而是行動力超強的一群。

參加同學孩子的婚禮,有人想穿黑色禮服,又擔心不適合。於是大家另約時間,到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黑色禮服趴。

茹素的同學想推廣素食,由葷轉素需要時間適應,她決定先從蔬食開始,每月選一間餐廳舉辦蔬食趴。大家聽了,紛紛熱烈響應。(相關閱讀:蔬食界米其林「綠蔬食評鑑」6入選餐廳,不吃素的人也會喜歡!

2023年,同學號召大家認養一畝田,今(2024)年稻米收成,大家一起去割稻。2023年,同學號召大家認養一畝田,今(2024)年稻米收成,大家一起去割稻。

同學聚餐,於台中新社知名餐廳又見一炊煙合影留念。同學聚餐,於台中新社知名餐廳又見一炊煙合影留念。

退休的同學想一圓唱歌夢,自己找了歌唱老師一對一指導。大家知道後,時常拉著同學到KTV練唱,以行動支持同學圓夢。

「我的人生清單中,有一個是去司馬庫斯。」邱宜怡回憶,她一說出口,同學立刻說好,著手安排行程。

雖然,同學誤以為鎮西堡即司馬庫斯,到了當地才發現,鎮西堡和司馬庫斯遙相對望,卻更原始,出乎意料地好玩。隔年,大家又安排了一次司馬庫斯之旅,幫邱宜怡圓夢。

司馬庫斯是邱宜怡的人生清單,同學、高中老師陪她一起圓夢。司馬庫斯是邱宜怡的人生清單,同學、高中老師陪她一起圓夢。

歡欣的時候,有同學相伴;辛苦的時候,同學也不缺席。

每個星期五,罹癌的同學必須到榮總打化療針,星期天才返家。「我們希望能夠多辦一點活動,讓她身體好一點、心情好一點,她也說希望能跟著我們一直這樣玩。」

邱宜怡說,這位同學單身,孩子在外地,有一次臨時要打全身麻醉,需找人簽同意書,群組內有空的同學,立刻毫不猶豫前往協助。

個性、喜好不同的老同學  中年後如何成為好朋友?

長期旅居在外,最近4、5年回到台灣才跟同學比較親近的譚慧南有感而發:「我沒有想到一群這麼不一樣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平衡。」

譚慧南曾經跟同學、高中國文老師到馬祖旅遊,她發現大家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有人不能走,有人很愛走;有人喜歡緊湊的行程,有人喜歡輕鬆的、不用一站趕一站的玩法;有人愛喝點小酒,有人滴酒不沾……,但卻都能玩得很開心。

同學一起到翠峰湖,罹癌的同學走得氣喘吁吁,但在同學陪伴下,她也走完全程。同學一起到翠峰湖,罹癌的同學走得氣喘吁吁,但在同學陪伴下,她也走完全程。

喜好不同的時候怎麼辦?譚慧南說,考慮彼此的需要,是成為好友的基礎。例如,有人吃素,大家點菜時,就會顧及吃素的同學,吃素的同學也不會因為同學吃肉,就覺得不受尊重。走不了太遠的同學,會先坐車到下一個集合點,同學也會顧及她,安排行程時,不要走太久。

謙卑地看見對方的優點,也是老同學長長久久的關鍵。

高中時,大家都讀同一所學校,差異不大,但經過將近40年的歲月,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歷和成長:有人結婚生子,有人恢復單身,有人是跨國公司的管理階層,有人是學校老師;有人仍在職,有人退休多年。可是,因為大家能夠謙卑自己看到對方優點,才能彼此作伴。

譚慧南說:「我必須承認,剛開始我滿驕傲的,可是後來我發現,哇!每個人都多才多藝,有會布藝的、有會拉坯的、有些是很厲害的活動策劃者,就覺得真的要學會謙卑。」

蘇淑芳也發現,闊別多年再見到同學,每個人都像是寶藏,有同學會刺繡,有同學會釀梅子酒,有同學會跳Zumba,每個人都有獨到的一面。

聽聞同學想學Zumba,住在美國的同學考了執照,回台灣時大家就約著跳Zumba。聽聞同學想學Zumba,住在美國的同學考了執照,回台灣時大家就約著跳Zumba。

去(2023)年,這群同學還一起幫高中老師慶生,大家帶來自己擅長的料理、送老師卡片,令老師感動不已,直說70幾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這樣幫她過生日。

「可以跟老師、同學聚在一起,感覺好像瞬間又回到18歲時,無憂無慮的高中歲月。」蘇淑芳說,現在的她們,已然成為互相體諒與支持的系統,不管是誰身體不舒服,大家都會加油打氣,參加活動也會盡量互相配合與體諒,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Info
50+好好同學會|10/26(六)全台最大熟齡野餐音樂派對
聽民歌、吃美食、抽好禮,與老同學一起享受美好秋日時光!
趕緊揪團,立即報名:https://fiftyplus.pse.is/6evlw7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