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媽媽重訓後,竟失智程度減輕、雙腳變有力!張曼娟:老人家只做伸展不夠,重訓有必要

88歲媽媽重訓後,竟失智程度減輕、雙腳變有力!張曼娟:老人家只做伸展不夠,重訓有必要
2024.07.22
78,874
作者|林芳如

作者|林芳如 2024.07.22

78,874

文章用聽的
00:00 08:48 1

文/林芳如 圖/張曼娟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知名作家張曼娟高齡88歲的媽媽,因罹患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走路常摔倒,拿湯匙、筷子手抖得厲害。但是,將近2年來,每週規律上重訓課1小時,加上到日照中心上課,不只症狀緩解,用藥減輕,就連失智評估都從5級變4級。從媽媽身上,張曼娟看到重訓之於熟齡族之必要,她期許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熟年生活,都能藥少吃一點,運動多一點。(本文出自《50+週刊》:如何讓88歲媽媽愛上運動、雙腿有力?子女的「勸進」成功手冊) 

知名作家張曼娟高齡88歲的媽媽,在專業教練一對一指導將近2年後,不僅緩解了帕金森氏症,就連失智評估都由5級變4級,出現逆轉現象,令個管師訝異不已,直呼很特別! 

張曼娟開玩笑,母親失智級數減輕,唯一的壞處是長照補助經費變少,到日照中心上課,自付額提高了。「但是,如果媽媽繼續變好,失智級數減少,我非常樂意。」 

張媽媽曾經從事護理、家庭育嬰等職務,還操持買菜、煮飯、洗衣等家務。多年前小中風,生活大小事有人代勞後,家人明顯感受到她的退化。經醫師診斷,確診為失智症,開始規律服藥。 

後來,張媽媽又罹患帕金森氏症,得再服用更多藥物。為了讓媽媽不要吃那麼多藥,張曼娟開始尋找不吃藥的可能性。她到處打聽,朋友說:「重訓很有幫助。」她決定帶媽媽去試試。 

尚未失智前,張媽媽很喜歡出門運動。每天早晨,她都會和先生出門練氣功或打太極拳,即使下雨也不缺席。 

失智後,一定要有人陪,她才願意出門走一走。但是,也許是體力變差了,每次家人帶她出門走走,她都不太想走,結局總是不太愉快。平常走路,張媽媽也因為腳抬不起來,常常摔倒。 

「長期不運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當張曼娟聽到朋友推薦重訓有助於緩解帕金森氏症,她立刻報名,帶著媽媽去上一對一重訓課。 

每週重訓1小時  88歲媽媽雙腳變有力 

上課時,教練幫張媽媽設計一系列訓練,包括趴著站起來、躺著站起來、坐著站起來,以及站起來後的走路步態等。從2021年11月起,每週訓練1小時,有效地幫助她提高生活品質,現在已經能兩手分別舉起8公斤重的壺玲。

經過將近2年的訓練,張媽媽已經可以雙手各舉起8公斤壺鈴。 經過將近2年的訓練,張媽媽已經可以雙手各舉起8公斤壺鈴。

「媽媽有水腦,平衡感沒那麼好,以前我們不放心她站起來,總要有人在旁邊,對照顧者來講,也會覺得精神緊繃。」張曼娟說,規律重量訓練後,媽媽行走時,腳有力量抬起來了,即使快要摔倒,肌肉記憶也會讓她知道該如何應變。(相關閱讀102歲母親雖失智,去世前一天還能站,最後1小時還能吃!長照學者黃惠璣:高齡長輩不臥床的5建議) 

此外,以前無論拿筷子或湯匙,媽媽的手都會忍不住抖動得很厲害,但現在姿勢穩定多了。「如果不說,大家完全看不出來她有帕金森氏症。」 

教練帶著張媽媽推雪橇,增加其心肺耐力和行走步態的協調,張曼娟(右)在旁陪伴。教練帶著張媽媽推雪橇,增加其心肺耐力和行走步態的協調,張曼娟(右)在旁陪伴。

看到媽媽逐漸進步,張曼娟和教練都感到信心滿滿,和腦神經內科醫師討論時,醫師也肯定重訓對於帕金森氏症有很大的幫助。 

不只如此,媽媽的失智症狀,也有好轉的跡象,不僅從5級變4級,日常生活中,張曼娟也可以感受到媽媽的症狀緩和許多。 

「因為失智症,媽媽對某些事變得執著、偏頗,也經常有很嚴重的時空錯位感,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間、自己在哪裡,也認不出眼前的人是誰。」張曼娟說,從前有一段時間,媽媽每天都會跑出去,一出去就迷路,變得緊張不已。 

但是,開始重訓後,上述症狀減輕許多,媽媽出門遊走的情形也消失了。「這當然不只是重訓的功勞,去日照中心上課也有很好的幫助。」 

易父母而教  爸媽更願意出門運動 

一開始該怎麼做,才能鼓勵長輩出門上專業的運動課程?張曼娟回憶,媽媽失智後,想帶媽媽出門走走,她總是興致不高;現在,一想到要出門上重訓課,媽媽卻充滿期待。張曼娟分析,子女照顧父母,他們會覺得:「我是你爸媽耶,竟然要我聽你的!」但若交給專家,父母比較不會抗拒。 

「有句話說易子而教,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改成易父母而教。帶長輩去運動,兒女只要跟在旁邊,稍微幫忙打個下手,或者拍拍手就很好。」 

期間,有好幾次碰上疫情嚴峻時期,家人曾猶豫是否還要繼續上課,但看到媽媽除了體能提升,參與的熱情也令人不忍心打斷,就這麼堅持下來。 

不過,張曼娟說,媽媽本來就是社交型的人,很喜歡跟別人接近,不管去日照中心或是做運動,都很期待。所以,一開始她提議帶媽媽去上重訓課,媽媽一口答應。 

過程中,教練每回看到媽媽,經常奶奶長、奶奶短,充滿活力與親和力,讓媽媽每次去上課,都很開心。

除了重訓,教練也設計課程幫助提升張媽媽手眼協調的能力。 除了重訓,教練也設計課程幫助提升張媽媽手眼協調的能力。

如果長輩不願意嘗試,照顧者或許可以找其他人當說客,例如家族裡面父母最信任的人。「因為被照顧者最不願意聽的,往往就是照顧者說的話。」說的時候,也可以用點小技巧,例如:「現在健身房推出免費的專案,可以免費體驗一次。」藉此提高長輩的意願。 

話雖如此,張曼娟也坦承,無論如何鼓勵,90幾歲、日前過世的爸爸都不願意上重訓課。她也學會接受,選擇尊重。因為,如果長輩完全沒有興趣,子女不斷威逼利誘,發生不愉快,破壞親子關係反而不好。 

「到了一定年紀,肌力流失會加速,只做伸展還不夠,我在媽媽身上看到,上重訓課真的是必要。」張曼娟說,重訓不只對媽媽的體能、心情有幫助,不必再一大把、一大把的吃藥,作為照顧者,當被照顧者的情況變好,她沉重的負擔也稍微減輕了。 

「我希望不斷推廣,讓更多人知道重訓的好處。這不只是對家庭是好事,對整個社會來講,也是好事。」張曼娟期待,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熟年生活,藥可以少吃一點,運動可以多一點。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