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放屁邊走路對身體好!歐美爆紅的「放屁散步」是什麼?專家教你4步驟改善腸道健康

邊放屁邊走路對身體好!歐美爆紅的「放屁散步」是什麼?專家教你4步驟改善腸道健康
2024.07.17
41,333

2024.07.17

41,333

文章用聽的
00:00 07:05 1

編譯/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Self、WION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除了快走或慢跑後的新運動潮流?一位加拿大的美食烹飪作家在網路上分享她和先生在飯後進行一小時的「放屁散步」,有助於改善脹氣等腸胃不適症狀、還可調節血糖。專家也同意,飯後散步好處多多,怎麼走更健康有效?

飯後散步然後放屁,如何有益健康? 

加拿大的一位美食烹飪作家梅林.史密斯(Mairlyn Smith)在IG和TikTok分享了一段影片,介紹她和先生如何在晚飯後花60分鐘進行一項稱之為「放屁散步」的運動,意外在網路上爆紅,不少網友也跟著分享自己養成習慣後,身體感覺更好了。(若下方影片無法正常顯示,請點此進入觀看

 

究竟這個「放屁散步」是否真的對健康有益?相關科學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論點。 

研究證實:飯後至少散步10分鐘  可有效改善脹氣 

2006年,西班牙巴塞隆納針對有求有腹脹氣困擾的患者(其中多數患有腸躁症)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這個研究中,受試者被要求前兩天避免食用豆類等會產生氣體的食物,並禁食8小時。 

測試時,患者都被要求保持坐姿在扶手椅上,避免身體動作影響氣體流動。氣體透過一根細塑膠管從嘴裡直接泵入小腸,從體內排出的氣體透過放置在直腸中的管子收集到一個袋子中。透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可以確定腸道中保留了多少氣體。接著,而扶手椅則是改裝成一輛可以踩踏的健身自行車。 

研究發現,運動時,患者腸道內滯留的氣體會少得多。因此,運動的確可能有助於腸道氣體的移動和釋放。 

步行可能還有另一個好處:它可能會觸發神經反射、幫助推動食物和氣體通過腸道。步行也會增加腹腔內的壓力,因為我們在步行時,會使用腹部肌肉保持直立和平衡,這種壓力連帶有助於排出腸道內的氣體。 

另一項在伊朗的研究也指出,吃完午餐和晚餐後進行10到15分鐘的慢走(大約1000步),可以改善腸道症狀,如打嗝、放屁、脹氣和肚子不適等症狀。 

這個研究並認為,將雙手背在身後並交握在一起,並向前彎曲脖子。雙手緊握的姿勢會讓腹內壓力增加,進而更溫和地從結腸中擠出氣體。彎曲的頸部姿勢,減少了行走時空氣的吞嚥。可以說,這是「基於科學基礎的正確放屁姿勢」。(相關閱讀:以為只是脹氣,卻查出胰臟癌!哪種脹氣是重大疾病徵兆?平時脹氣如何消除?

胃食道逆流、便秘等腸胃道不適症狀都有效果 

不只是幫助排出身體內讓人不適的氣體,「放屁散步」還可能有助於改善便秘症狀。 

一項研究針對患有慢性便秘、不愛活動的中年人,進行了為期12週、每天至少30分鐘的快走計劃,並結合11分鐘的身體鍛鍊。 

結果發現,患者得以減少過度用力、排便困難的狀況,緩解了便秘的相關症狀;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腸躁症患者如果每日走路的步數從4000步增加到9500步,症狀就能減輕50%。 

紐約大學蘭格尼健康中心胃腸醫學專家麗莎.甘朱(Lisa Ganjhu)也支持這個運動的效果:「當我們的身體活動時,腸胃也會隨之移動,這有助於增進腸道活動,幫助消化、分解食物。」促進腸道蠕動並快速排出食物,因為縮短了胃酸發揮作用的時間,也有助於緩解胃灼熱或胃食道逆流。

飯後溫和運動好處多  可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飯後散步還有什麼好處?就如同梅林.史密斯在影片中所提到的,還可以幫助降低糖尿病風險。《營養》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飯後散步有助於調節飯後血糖更穩定,防止胰島素過於頻繁分泌進而降低敏感度。 

美國糖尿病協會也建議,每天步行30分鐘,可以調節血糖,對第2型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患者有幫助。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走得越多,對腸道和身體的好處就越大。即使不外出,在家使用健身腳踏車、或是繞著室內走,也同樣有效果。它的效果或許因人而異,但這種簡單的運動的確有充分證據,可以改善脹氣、腸胃不適和便秘等症狀,而且不需要太長時間,最少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看到效果。(相關閱讀:每天走路1小時,6個月後體脂肪減10%!6個方法,讓步行減脂成為日常習慣)  

以下則整理具體的建議與注意事項: 

1. 飯後約40至60分鐘內開始散步。 

2. 慢慢來,放輕鬆。不要走得太快,否則反而會引起不適。 

3. 走路後記得補充水分。 

4. 步行至少20至30分鐘,效果最好。 

飯後別坐著不動變成「沙發馬鈴薯」,不妨從現在起就試試「放屁散步」!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