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理謙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場地協力/木馬咖啡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年輕時為了工作犧牲健康,50歲以後,如何把人生活出新意義?前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黃麗燕(Margaret)退休後接連生了兩場大病,讓她不得不反思過往的生活態度。她靠著書寫和靜坐找回平靜,並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生活。原來,沒有任何存在是理所當然,每一個微小幸福都值得感謝。(本文出自《50+週刊》「身心安適的4種方法」)
身體,是每個人最親密的夥伴,然而我們總是在受傷、生病後,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它。
特別是責任心強、習慣埋首於工作的50+,每天忙著朝前方的目標奔跑,很少回頭看看自己的身心,是否正需要呵護。人稱「瑪格麗特」的前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WAVE中小企業CEO品牌/領導學創辦人黃麗燕(Margaret)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身體很重要,應該好好保養,可是卻做不到,因為平常都好好的。當車子跑了5千公里、1萬公里後要保養,但卻沒有用這種方式來思考身體。」她說:「生病時,我常想,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都沒有人教我們身體的『使用手冊』?」
病後開始用不同眼光看人生 站在路口淋雨也感到喜悅
人生從來沒有使用手冊,因此只能埋頭拚命。
1979年從銘傳專科觀光科畢業後,黃麗燕進入嬌生公司當打字員。自嘲沒有背景、學歷,也沒有美貌和人脈,這樣一個無名小卒若想出人頭地,只能加倍再加倍地努力。
因此,她每天逼自己背2個英文單字、只要有時間就讀書,連睡覺都不敢睡太多。「我那時候想:反正死了以後就可以睡很久。」(相關閱讀:彭樹君專欄|他曾以一天睡3小時為傲,因病離職後才感到真正活著!人生的秋天是享受悠閒的季節)
這樣的拼勁,讓她一路從基層爬升到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的位置,客戶涵蓋國內外領導品牌。然而,身體也開始跟她抗議。
2021年7月退休後,她得了腹膜炎,品嘗到痛不欲生的苦楚。接著又罹患椎間盤突出,不管換什麼姿勢,身體沒有一刻是舒服的。兩場大病,讓她開始試著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人生。
「我們這個年代常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後來想,時代不同了,不一定要這樣。」她說:「這個病給我的學習就是,活著不是為了對抗,更不是為了受苦。」
另一個意外的收穫,則是學著好好感受活著的每一刻。
在企業內擔任重要職位20多年,瑣事都靠周遭同事協助,行程有秘書安排,出入有司機接送。她坦承,自己早已忘了如何品嘗生活的變化。
退休後某天,她走在台北街道,天空突然間下起雨。「我剛好沒帶雨傘,就這樣站在仁愛路口淋雨。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在淋雨耶!我已經20多年沒淋過雨了!」
站在雨裡,她感覺水珠一滴一滴落在皮膚上,知道自己真的「活著」。而對於從疾病中走出來的人,能夠好好地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奇蹟。那個當下,她想起美國搖滾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所說:「有些人能感受到雨,但其他人只是被淋濕。」她告訴自己,沒有任何存在是理所當然,而每一個微小的幸福都值得珍惜。(相關閱讀:離開20年的公司,一年歷經罹癌與母親離世!鄒開蓮:暫停,讓我找回平靜、耐心與愛)
練習書寫「感恩日記」 再差的日子也有值得感謝的事
然而,人總是健忘的。縱使生病時體悟到健康的重要,病癒以後,很容易就會忘了當初有多痛苦。因此,必須透過一些方式持續提醒自己。對黃麗燕來說,書寫和靜坐正是適合自己的方法。
40多年前剛踏入職場時,黃麗燕就建立了書寫的習慣。當時主要是為了計畫未來,立下自己每個階段想要達成的目標。後來,則是為了記錄每一天值得自己感恩的小事。
「10年前,我偶然翻開以前的筆記,看到30幾歲的自己寫:我要是存到100萬、買一間20坪的房子,我就感恩死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這個目標多麼遙遠,但現在我竟然通通都擁有了。」她深思,太多人比自己更努力,但不見得擁有跟自己一樣的成果。「我真的很努力,但我也非常幸運!」
那個當下,她立刻提筆記下自己的感恩之心,也意外發現,寫下感謝時,內心不僅充滿愛,也格外平靜。從此,她開始書寫「感恩日記」,就算那天遇到挫折,心裡充滿怨懟,她也試著翻開筆記。
「看了前面的日記,我就想,人生好像也沒那麼差。人生最大的事就是死,我遇到的這件事又不會死。」而且,再差的日子,也總有值得感謝的事。「我告訴自己,今天身體很好,吃得下、拉得出來,我應該要很感謝。」(相關閱讀:失去英特爾總經理職位、腦瘤差點喪命,如何重生?吳惠瑜:遇到慘事不問Why,相信命好不怕運來磨)
黃麗燕在紙張上書寫感恩日記,密密麻麻的字裡,全是對生命的感激。
而開始靜坐,則是出於偶然。
幾年前,黃麗燕創辦了WAVE中小企業CEO品牌/領導學,希望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建立領導品牌。那時她思考,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年輕的CEO,讓他們走得更遠?作為過來人,她認為,「其實,大家需要的是一顆安靜的心。」她又想,自己是否也該來試試靜坐?
那時,她剛好讀了超覺靜坐運動創始人瑪哈禮希.瑪赫西.優濟(MAHARISHI MAHESH YOGI)所寫的《超覺靜坐》一書,於是開始學習靜坐,每天2次、每次20分鐘。練習前,她會設定手機碼表,按下後就閉上眼睛,靜靜坐著。「如果發現念頭跑掉了,就把自己拉回來。如果發現今天的念頭很少,就告訴自己:今天的靜坐好像還不錯喔!」
養成習慣之後,她發現自己的情緒起伏變小了,而且,不論外界發生什麼狀況都更能平心靜氣接受,少了些批判。
「以前CEO做久了,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對你笑。如果有人沒對我笑,你就會覺得:那個人有問題嗎?但其實我該想的是,有人對我笑,我應該要感到驚喜,而不是理所當然。」但她也強調,練習靜心,不該是出於期待它帶來的效果。「最好拋棄期待,不要糾結於結果。」她說:「過程就是目的。」
病後重生,更能理解一切得來不易。她表示,當一個人能夠有意識地走過每一刻,並辨認出生活中每一個微小幸福,偶爾發生的不愉快,就不會影響內心。
「就像我現在可以喝這杯茶,假如沒有這個採訪,我可能也喝不到。這杯茶好不好喝?我覺得蠻特別、很好喝啊!」她笑指眼前的茶杯,輕柔地說,我們不要讓外界的狂風暴雨影響自己。「人生就這麼一次,為什麼不好好體驗一下?」
相關閱讀:黃麗燕著,《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先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