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病人有哪些不適症狀?如何陪伴、安慰癌末病人,讓他舒服一點?

癌末病人有哪些不適症狀?如何陪伴、安慰癌末病人,讓他舒服一點?
2024.06.07
17,637

2024.06.07

17,637

文章用聽的
00:00 14:23 1

文/王興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癌末病人都會很痛苦地走嗎?癌因性疼痛、壓迫、憋氣、梗阻都是癌症晚期病人可能經歷的痛苦,身為家人該如何讓他們過得舒服一點?有些人會擔心止痛藥的副作用與抗藥性,有些人會對醫師建議的治療感到難以判斷⋯⋯腫瘤科醫師王興一一說明癌末可能發生什事,也提估一思考公式,協助病患與家人冷靜評估,並與醫師討論。

面對死亡是件痛苦的事情,而罹癌之後逐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上荊棘密布,病人只能一步一步腳印而行,身邊甚至沒有同路人能夠攙扶。

很多家屬覺得病人怎麼這麼嬌氣?動不動就說難受,但是仔細問,卻又說不出確定難受的部位。每天看著病人那麼痛苦又無能為力,做為看護者的家屬慢慢會變得煩躁,產生出本能的憤怒。這種憤怒的情緒如果不適當地消化和排解,家屬可能會把憤怒的槍口指向病人、醫生,甚至是自己。

做為病人家屬的你,也許從來沒有想過,最能夠幫助病人的那個人就是你。

癌症晚期病人 可能會有哪些痛苦?

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癌症病人都會很痛苦地走嗎?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親人中有人因癌症離世,可能會留下很大的心理陰影,覺得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疾病。

其實,所有疾病的終末期都是相似的場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這並不是癌症直接導致的。癌症晚期的痛苦一般表現在幾個方面。

1. 癌性疼痛

胃腸道內的轉移和肺轉移通常都不會造成疼痛,但如果轉移侵犯了腹膜或胸膜的神經,特別是出現骨轉移,這時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疼痛,而且愈演愈烈。病人會逐漸感受到難以忍受的、持續的、愈來愈嚴重的疼痛感。

2. 壓迫

例如腦轉移會出現腦組織的壓迫,造成頭部的脹痛感;盆腔巨大的腫物會導致腹痛難忍;很多時候腹腔和胸腔會因低蛋白以及腫瘤刺激導致大量的胸水和腹水,引起嚴重的腹脹,甚至感覺到明顯的呼吸困難。

3. 憋氣

如果出現肺部的大量轉移會因為有效肺單位的減少,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這通常是比較難過的,因為症狀會愈來愈嚴重,甚至在吸氧情況下也會覺得憋氣。

4. 梗阻

當食管的腫瘤或腸道的腫瘤很大時,會阻塞這些體內的管道,讓食物無法進入或讓糞便無法排出,病人會開始出現不能進食、無法排泄的症狀。

這些聽起來確實讓人感覺非常難過,為什麼癌症病人要受這些罪呢?實際上,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會出現這些症狀,而且每個人出現的症狀的程度也不一樣,這需要看具體情況來幫助病人緩解這些症狀。

癌末疼痛不要忍  保持舒適比副作用或成癮性重要

惡性腫瘤病人身上,疼痛是很常見的,它可能是腫瘤侵犯和刺激引起的。我經常遇到癌症病人跟我說:「醫生,我很疼,但是還能忍受。」言外之意,他的疼痛是靠自己熬過來的。

我不推薦這種做法,如果疼痛得不到及時處理會發展為慢性疼痛,控制起來更加困難。嚴重的疼痛不僅會影響飲食、睡眠,還會使人的情緒長期處於壓抑狀態,甚至有病人因為疼痛而自殺。如果你有機會走進腫瘤醫院,會發現醫院對病人自殺這事嚴防死守,不但所有的窗戶都只能打開一點點,根本鑽不出去,而且樓下還會放置防護網,專門防止自殺發生。

我可以說,如果對病人來說疼痛是個大問題,說明病人家屬做得太不到位了。

不要讓晚期癌症病人忍耐,不要被藥物的副作用以及鎮痛藥的成癮性這種觀點嚇到。緩解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方面,醫院在鎮痛上是不會設置上限的。所謂的鎮痛藥物依賴,在病人的疼痛之前是微不足道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讓病人保持舒適。(相關閱讀:為何親友的關心,反讓罹癌的她不敢老實說病情?心理師:關心癌症病人掌握3重點,不讓好意變負擔

癌症止痛藥有哪些?必要時求助疼痛門診

那麼,癌症的止疼藥應該怎麼吃呢?

鎮痛藥在臨床上分為3個等級,從弱到強分別是:

1.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阿斯匹靈(Aspirin)等。一般用於輕度的疼痛,如月經疼痛、拔牙後疼痛、感冒頭痛等。

2. 弱效嗎啡制劑,如羥考酮(Oxycodone)等。一般用於輕度的癌性疼痛,它們相對嗎啡來說副作用較輕,持續鎮痛的時間較長,能夠長期服用,是癌症病人的首選鎮痛藥物。

3. 嗎啡制劑,如鹽酸嗎啡注射液、硫酸嗎啡錠等。這類藥物的鎮痛效果非常強,但副作用也明顯,一些病人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便祕,需要口服排便藥物來促進排便。對於晚期惡液質期的病人也要小心藥物過量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此外,還有一種吩坦尼(Fentanyl)的透皮貼劑可以貼在皮膚上,透過皮膚來吸收,藥效可維持3天。持續疼痛導致難以入睡的病人可以考慮從小劑量開始試用,如果沒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眩暈症狀,可以逐漸加量或更換成較大劑量的劑型。

如果使用醫生所開立的這些常規鎮痛藥,仍然無法有效地止住疼痛,家屬就該考慮帶病人去看醫院的鎮痛門診。這個門診在各家醫院的名稱不太一樣,有的叫止痛門診,有的叫疼痛門診,有的叫緩和門診。只需向預診台的護理師表達要調整止痛藥的需求,一般都能找到合適的門診科別。

壓迫與梗阻的不適  必要時可作減瘤手術、抽腹水

癌症晚期的另一個特點是造成壓迫和梗阻,也就是腫瘤或者轉移灶不斷增大,擠壓了正常的結構。如果出現腫瘤壓迫,可以諮詢醫生是否有必要做減瘤手術。癌症晚期切除腫瘤之後病人不會治癒,但能緩解幾個月甚至半年的症狀。但是減瘤手術是否必要,切和不切到底哪個更划算,是需要家屬和醫生商定的,並不是每一種腫瘤都適合減瘤。

另外是胸水和腹水,很多病人家屬都知道胸腹積液是愈抽愈多的,所以會說千萬不要抽。腫瘤刺激胸膜、腹膜,導致胸膜、腹膜的血供增強,因此產生了胸水和腹水。如果沒有節制地抽排胸水和腹水,這些富含蛋白質的水排出之後,確實會導致血漿蛋白進一步減低,於是向體腔內滲出的液體會繼續增多,出現惡性循環。

但是,大量的胸水產生會擠壓肺組織,出現嚴重的肺不張,導致憋氣的症狀。如果腹水很多,人的肚皮會鼓成皮球狀,脹痛難忍。一味地忍耐對於病人而言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病人的症狀十分嚴重,還是要到醫院去看看,適當幫病人抽出一些積液,會讓他們立刻舒服很多。

癌末病人煩躁憤怒  可能是缺氧造成

如果人處於長期缺氧的狀態,會出現煩躁、憤怒的情緒,這有可能是因缺氧造成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對大腦的刺激引起。很多家屬忽略了這些症狀上的問題,總是從心理方面去疏導病人,以為病人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實際上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出現肺轉移的病人可以考慮在家中配備一台吸氧設備,病人呼吸實在難受時吸一吸,就無須頻繁往返醫院了。陰雨天氣壓低,憋氣會加重,也可以提前準備好氧氣罐。家裡可以準備小型的血氧測量儀,如果血氧低於90%,或者病人憋氣持續加重到夜間無法入睡或經常憋醒的狀態,風險還是比較高,建議到醫院就診,不建議在家裡硬扛。

如果病人一直以來的憋氣症狀都不明顯,但是近兩三天有了明顯的加重,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一方面要考慮是否是腫瘤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要懷疑是否發生了腫瘤阻塞氣道或產生了肺部炎症等,加重了肺功能的損害。

阻塞氣道的腫瘤和雙肺轉移所造成的憋氣不同,大氣道的腫瘤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病人會因出血造成的嗆咳而出現生命危險,但大氣道腫瘤有可能透過氣道的內鏡手術立刻得到緩解。(相關閱讀:癌末母不知回天乏術,怨兒子「幫醫院催我早點走」!當醫師成為病人家屬,如何陪家人走過臨終?

如何判斷治療該不該做?腫瘤科醫師提供思考公式

癌症病人的治療過程中,經常會面臨抉擇:這件事到底要不要做?

我教大家一個公式:

獲益 – 風險 – 成本>0

也就是說,如果一件事情的獲益足夠大,大過了風險和成本,能讓病人延長生命或減輕痛苦,那麼這件事就是值得考慮的;但如果風險過高,成本過大,則不值得考慮:它們的平衡很關鍵。做任何抉擇時,最好都先跟醫生商量。

我們舉個例子。王伯伯有晚期食道癌,現在腫瘤又長大了,導致吃不下飯。醫生判斷病人的生存期還有半年以上,如果做手術放置支架能解除梗阻的問題,手術需要花費2、3萬人民幣(約10萬台幣左右)。

王伯伯一家的選擇是——做。病人如果能夠改善飲食,還能夠獲得半年以上的生存時間,而且生活品質更高,不需要每天輸液,同時手術的風險極低,並不是非常大的手術,成本上也可控,綜合來說,是值得做的。

我們換個假設,王伯伯問醫生能不能做個食道癌切除手術。我們再來重新評估:首先,對於癌症晚期病人來說,做食道癌切除手術基本沒有獲益——生活品質沒有提升,生存時間也不延長;其次,也許要花費10萬~15萬人民幣(約40萬~65萬台幣),而且食道癌手術的風險對於晚期病人來說是極大的,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概率很高。這樣評估下來,這個手術自然不值得做。

你看,雖然很難明確獲益、風險和成本的具體數值,但只要頭腦中時刻有這樣一個判斷公式,不單純被獲益拽著鼻子走,就能判斷出什麼是對病人及家庭更好的選擇。

(本文摘自王興著,《親人罹癌,先別慌》,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