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圖/Shutterstock
編按:債券是什麼?該如何投資?2024年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降息,讓不少投資人開始佈局債券投資。債券的優缺點為何?有哪些風險?50+族群該如何做股債配置?(本文出自《50+週刊》「新手債券投資指南」)
2024年是美國的選舉年,也是市場預期將會降息、債券受到高度注目的一年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鄧盛銘指出,從景氣循環的周期來看,目前國際經濟處於相對穩定、通膨還算可控的階段。市場普遍預期,到年底之前,聯準會會進行1~2次降息。時間點可能在7~9月,或是美國大選結束後的12月。一旦降息,債券的價格即會上揚,吸引不少投資人提前進場。
在退休理財規劃中,債券是常被使用的投資工具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債券的本質就是一種借據,你借錢給某個機構,它會按時還利息給你。」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說。
投資債券有甚麼優點和風險?50+族群想投資債券,該怎麼買才有利?
投資債券有哪些優點?波動相對低、可預期的固定收益
1. 年化報酬率通常優於定存
相較於外幣定存等貨幣型商品,林雅慧指出,債券的最大優勢之一,即是固定配發利息,且年化報酬率往往高於定存。她以過去10年的數據來看,「外幣定存的年化回報約1.4個百分點,但投資等級債券年化回報是2.2個百分點。」儘管每個時期,債券的利率也會有所波動,但相較於定存,投資債券的長期收益通常更佳。
2. 波動通常比股票低
當股票大起大落時,債券的價格波動相對穩健。林雅慧指出,全球債券過去10年間年化波動率為6%,波動較大的非投資等級債券,年化波動率則約8%。跟熱門的高息股相比,這些常見債券商品的波動度約低1/2~2/3。
此外,債券的走勢通常和股市相反。股市下跌時,債市可能逆勢上漲。從投資組合的角度而言,可以分散風險。
3. 直投債可到期保本,債權人受償順序先於股東
投資債券時,若選擇直接投資海外債券,只要發行機構不倒閉,投資人持有到期後即可拿回本金。林雅慧比喻,就像一個人借了100元給發債機構,約定5年後還債。期間債券持有人固定領取債息,5年後收回100元。這就是債券「到期保本」的特性。
此外,國泰10Y+金融債基金經理人鍾郁婕指出,若發債機構真的不幸倒閉,債權人的受償順序也優於股東,讓債券持有人不至於「血本無歸」。
4. 稅賦優勢
近年坊間流行存股,只要是投資國內股票,股利收入皆會被計入個人綜合所得中,需要繳綜所稅。
鍾郁婕指出,相較之下,投資海外債券,其收益可以算是海外所得。海外收入全年合計未達新臺幣100萬元者,免予計入個人綜合所得;海外收入達100萬元以上者,只要個人基本所得額未超過670萬元,也可以免課綜合所得稅。一般債券投資人,債息所得幾乎不會達到需課稅的門檻。稅賦成本較低,也是債券投資的優勢之一。
債券的缺點與風險為何?仍可能違約,絕非穩賺不賠
世上沒有零缺點的投資工具,債券亦然。鍾郁婕指出,在近10幾年金融市場大多頭的環境下,長期持有股票的報酬確實高於債券。「期待超額報酬的話,債券的表現可能無法讓你驚豔。」此外,債券還有2大主要風險:
1. 違約風險
投資債券最大的風險,即是公司的信用風險。「一旦公司倒閉,就會付不出當初約定好要給你的利息。即使公司清算,還債權人一部份錢,可能也無法還清你當初投入的所有本金。」
2. 利率變動所導致的價格變動風險
債券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利率變動。一般而言,升息會使債券價格下跌,降息時,債券價格則會上升。
「如果持有債券到期,是可以不用管價格的風險。但如果想短期投資、賺取資本利得,就要多注意了。」鍾郁婕說。她建議,投資人要多注意債券的天期長短。天期愈長的債券,利率敏感度愈高。例如,2022年美國聯準會接連升息,當時長天期債券跌幅不小,甚至不輸股票。
林雅慧建議,若是50+、準備要為退休做計畫的資產配置,投資長債不如短債。她比喻,「借錢給別人20年,這中間的利率波動,會讓債券價格有很大的起伏。」預期市場有可能降息時,不妨先佈局5年以下的短天期債券。待降息趨勢更明朗後,再慢慢拉長天期,考慮5~7年,甚至10年天期的債券。
投資債券這樣選 如何挑選相對低風險、表現好的標的?
目前,債券投資的主要方式有3種:直接投資海外債券、透過債券ETF、債券型基金。投資債券,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會賺錢又相對安全的標的?有幾個共同原則:
1. 發債機構的信用評等高不高?
鍾郁婕指出,購買債券時,通常會參考全球3大信評公司的評等: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及惠譽國際(Fitch Rating)。通常BBB級以上的債券,被稱為「投資等級債券」,AAA為信用評等的最高評級。評等愈高,違約風險愈低。
她建議,較保守的投資人,除了挑選高信用評級的發債機構,也別忘分散風險,多選幾個標的。「就算你不小心踩中一個雷,還有其他債券可以給你固定的現金流。」
2. 債券的收益率,或者債券ETF、基金過去的績效如何?
投資是為了獲利,債券商品的收益率、過去績效表現,自然都是重要的挑選指標。
債券的收益率多少算「合格」?鄧盛銘說,雖然沒有絕對的數字,但投資人不妨比較美國基準利率。舉例來說,2024年5月,美國基準利率約落在5%上下。債息收益至少要達6~6.5%以上,才能算是相對高的水準。
不過,高收益率的債券,也未必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林雅慧直言,羊毛出在羊身上,高利息收入也代表發債機構的違約風險更高。
如果想要買到績效好、波動度又穩健的標的,林雅慧以債券型基金為例,不妨從績效排名、年化波動度2指標著手,選擇績效前段班、績效排名前1/4的,5年的年化波動度在7%以下的基金。
3. 從資產負債表,看企業的償債能力如何?
投資債券的基本邏輯,和股票有最大的不同在於,股東期待企業賺錢、獲利,會優先選擇高成長性的公司,但債券持有人更需注意企業的償債能力。
鄧盛銘建議,投資人可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當中,確認該企業現金流是否穩定?資產負債比是否合宜?利息保障倍數更被視為是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會舉債的企業,通常是大型機構,例如公共事業、金融機構。這些產業的特性是擁有較高的現金流,獲利不一定有大幅成長,仍可以支付利息。」
4. 投資債券型ETF、基金,看成立時間與規模
如果是投資債券型ETF、債券型基金等「一籃子債券」,則要注意一般投資ETF和基金的原則:通常基金規模愈大,流動性愈高,也較有議價能力。「基金規模只有1、2億,可能就太小了;至少要20、30億美金以上。」
林雅慧提醒,基金的成立期間愈久,代表經理人的團隊經歷過多次的景氣循環,績效經得起考驗。「基金成立期間有10年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對於投資人來講是比較值得信任的。」
鄧盛銘建議,待退族、退休族的資產配置中,債券部位的投資應不低於5~6成。透過債券搭配股票等風險資產,以5~6%的利息收入為目標,為不工作以後的老後生活創造可預期的收入。(相關閱讀:嫺人專欄|突然變熱門的債券是什麼?怎麼買?拿房貸買債券划算嗎?3大常見問題與4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