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每天講電話,話題總是在抱怨中結束!陪伴壓力大的人,如何不亂不慌面對挫折?

母女每天講電話,話題總是在抱怨中結束!陪伴壓力大的人,如何不亂不慌面對挫折?
2024.05.24
10,973

2024.05.24

10,973

文章用聽的
00:00 09:43 1

文/伊麗莎.艾波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當事情不如預期、有突發狀況來攪局,你都如何回應?鑽研在壓力研究的心理學家伊麗莎.艾波(Elissa Epel, PhD)分享,當讓我們受苦的事情發生時,猶如我們被射了第一支箭,但是,有些人還會被射第二支箭,因為他的交感神經啟動了,正準備應戰!該如何避免被啟動壓力反應?

薇薇安和已成年的女兒艾莉西亞每天都會通電話,儘管她們一個住東岸、一個住西岸(薇薇安住在舊金山,艾莉西亞住在紐約),母女倆還是十分親密,薇薇安對於自己的女兒雖然相隔遙遠卻能經常保持聯絡,感到十分欣慰,也覺得自己參與了艾莉西亞的生活。不過她注意到兩人的話題似乎總是在抱怨之中結束,艾莉西亞會對當天未按照預期進行的事感到沮喪。

當意料之外的阻礙出現  你的反應是?

令薇薇安感到驚訝的,是艾莉西亞發牢騷的每一件事好像都言過其實,像是外出時找不到停車位的心煩程度,猶如老師擔心學生罹患過動症一樣令她無法釋懷。艾莉西亞也經常感嘆前一天有多順利,然後在叨念計畫不如預期的結尾時說一句:「每次都突然有事情冒出來!」

薇薇安有點困惑。「這種事不是很正常嗎?」她通常會對艾莉西亞說:「妳為什麼覺得事情一定會很順利?」

薇薇安不太明白女兒的心態為什麼跟她完全不同?

在她看來,人生不就是如此,沒有理由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會順順利利。薇薇安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家人搬過很多次家,也因此很快就學會適應和隨遇而安。在生下艾莉西亞之後,為了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她放棄了好幾次的機會,只因為不想讓家人過離鄉背井的生活,她希望艾莉西亞不要像自己小時候一樣。

但是薇薇安現在不由得懷疑,自己是不是因此讓艾莉西亞有了偏差的想法,以為這個世界可以隨著自己的計畫和期望被控制、預期和改變?難道她為了不讓女兒遭遇自己曾經面臨的困境,反而讓艾莉西亞無法適應真實的生活?薇薇安預期人生的道路總可能需要繞路或遇到此路不通,但艾莉西亞卻預期一路直行順暢。

無論時光如何流逝,薇薇安和艾莉西亞的法定年齡差距永遠都會停留在32歲,但她們在生理年齡上的差距可能正逐漸縮小。

薇薇安每天都以不亂不慌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意外和挫折,即使出現意料之外的阻礙,對她似乎也無法激起壓力反應。

但艾莉西亞的反應就有如天壤之別,當事情出現了絆腳石時,她的交感神經迅速啟動,立即準備應戰。如果這樣的狀況經常發生,甚至一整天或每天都發生──那情況真的不太妙!

因受苦而「感到痛苦」  等於向自己射了第二支箭

我們通常會在事情出問題時產生壓力反應,以佛教來說,這就像是第2支箭,意思是每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就像被射了2支箭。第一支箭是發生了那件讓我們受苦的事,第二支箭則是我們對那件事情的反應換句話說,問題(第一支箭)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痛苦(第二支箭)則是一種選擇

事情就是會發生,每個人都會被第1支箭射中,但若我們因為「受苦」而感到「痛苦」,就等於向自己射了第二支箭。對艾莉西亞來說,事情違反了她的期望,她會想:「為什麼是我?」薇薇安則有不同的反應,她想的是:「怎麼可能不是我?」

我們會在腦海裡想像接下來的一天、一星期或一生可以或應該如何度過。人類的大腦具有令人驚奇的能力,能在腦海中思索許多可能的結果,而且運作起來毫不費力,甚至常常不自覺。我們想像在陽光灑落的戶外長椅上吃午餐,想像在下午的會議上如果被點名該說些什麼,我們也想像著未來能得到自己申請的工作職位。

然後當這些想像的期望被打破時,我們很容易覺得彷彿發生了悲劇,好像自己受了委屈,成了受害者。然而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繼續懷有期待和夢想,卻不會陷於慢性紅色精神狀態之中。(相關閱讀:訓練自己不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是不焦慮的秘訣!矽谷創投家納瓦爾:快樂往往來自於接受,而不是改變環境

降低期待值  問題與危機只是剛好而已

在進行新冠肺炎的研究時,因為先前的進展讓我對研究結果有相當程度的把握,我預期櫥櫃裡有充足的必需品、有足夠的人員、研究參與者也會按計畫出席。我原本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抱持著這些期待,但事實的確如此。因為每當問題出現時,我明顯感受到威脅,我的腎上腺素激增、心跳加快、腦袋慌亂地快速運轉,想著:「現在該怎麼辦?」

幸好和我一起參與研究的同儕艾里克重新做了調整。經過整整一個星期疲憊的危機處理之後,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出現了──一名參與者弄丟了她的生物感測器,因為她的房子被燒毀了。

剎那間,我對所有投入研究工作的努力產生了懷疑,因為這位參與者剛經歷了可能是她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其他的參與者也是一樣。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應該進行這項研究!我們應該都到野火疏散避難所幫忙才對。我甚至想舉雙手投降,把補助金退回去。但是艾里克冷靜地指出,這項研究本來就預期會出錯,為什麼我認為事情會突然不一樣?(相關閱讀:不滿意自己的人生?歐普拉的豁然開朗解方:別悶,因你可能根本誤解了「幸福」

艾里克說得對!由於疫情的關係,造成器材供應中斷、工作人員和義工因為染疫或是需要照顧孩子而取消排程,加州大火持續延燒導致道路封閉和居民被迫疏散,我們只能預先設想還會發生其他意外。

在接下來的研究期間,我每天早上醒來都對當天可能會發生的事、甚至是危機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如果真出現了什麼問題,也只能聳聳肩,然後說一句:「剛好而已!」我們已經修練到「預期」就是會出錯的境界,這樣當問題真的發生時就能從容應對。而當事情令人不敢置信地順利無礙時,我們會覺得感激。簡單來說,我已經接受每天絕對會出現不確定的事,所以這件事已不再對我構成威脅。

那麼,當你從今天開始改變你的壓力反應時,我希望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這個星期一定會出錯,但是出錯也沒關係!我說的「錯」指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事,只是不符合你的期待

過度期待很可能會讓我們受傷,無論這些期待是正面的(我們所期望的)或是負面(我們害怕的)。所以最好盡可能降低我們的期待值。

(本文摘自伊麗莎.艾波著,《深度紓壓:每天15分鐘,7天降低壓力指數,破除慢性壓力循環,放掉煩惱,活得更快樂》,高寶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