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人到熟齡,和另一半的關係處於不想離婚,但也不覺得快樂的尷尬狀態?許多50+女性總有這樣的無奈:「要改變關係,也要老公可以教化」、「有些丈夫終其一生不願配合」。50後的婚姻,長期存在的問題還有可能改變嗎?如何創造改變的契機?
熟齡婚姻問題有多常見?《50+》曾在臉書專頁上詢問讀者,「50後最想斷捨離什麼?」、「買過最後悔的東西是什麼?」最多人回覆的答案,竟是「老公」和「婚紗照」!
暖心泉恩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姜尚文觀察,近年50後的離婚率,確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而在所有人際關係中,婚姻又是特別難解的課題。他曾任牧師15年,在教會看到許多基督徒受婚姻所苦,有些人甚至因此出現身心症狀。即使心懷信仰,也不一定能夠走過婚姻中的風雨。
值得深思的是,在諮商室中,姜尚文看到在婚姻中主動求助的一方,10個當中約有8位都是女性。先生往往是等到太太已經忍無可忍,提出離婚,才會驚覺婚姻出了大問題,踏入諮商室。「很多先生覺得,我也沒外遇,也沒喝酒,工作都有把錢拿回家,為什麼要跟我離婚?」其實重點不是在此,而是兩人早已失去了情感上親密的連結。
另一方面,男性也較在意面子,不願在外人面前說出自己的煩惱。當婚姻不快樂時,他們傾向忽略和忍受,或者跟兄弟抱怨。也不乏有人因此陷入外遇關係。「男性比較壓抑,較難自我揭露,因此他們壓力比較大,也難與伴侶有深度的連結。」
空巢期是熟齡離婚高峰期!在婚姻中不快樂,該離開或再努力?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Robert Sternberg曾提出「愛情三元論」,指出婚姻由友情、激情和承諾3種要素組成。一段婚姻如果缺乏親密關係、也沒有深刻的情感連結,就只能靠養育子女、維持經濟無虞等承諾支撐。
到了空巢期,養育子女的承諾告一段落,夫妻之間的共同目標頓時消失。很多人會開始反思婚姻的期待:「我才50歲,另一半不關心我,還要我照顧。我還要跟這個人相處30、40年嗎?我不想要我的人生就這樣!」
此外,50後也是外遇好發的年紀。姜尚文指出,中年男女事業有成、經濟基礎佳,平時接觸的人面廣。此時,如果在婚姻當中不快樂,和異性朋友抒發,從一杯咖啡開始的談天,很容易演變為「互相取暖」的關係,使婚姻破裂至難以挽回的地步。
熟齡婚姻出現裂痕時,還值得努力嗎?毅然離開,是否會得到更好的人生?姜尚文指出,假使婚姻已造成嚴重的身心困擾,發生外遇、言語肢體暴力,對方也完全不願意改變,離婚或許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但要提醒大家,不是離婚情況就一定會比較好。」姜尚文說。除了肢體和言語暴力、外遇等極端狀況外,他看過不少夫妻,在婚姻中不快樂、嚷嚷著受不了、想分開,實際離婚後卻悵然若失,沒有準備好一個人過日子。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數十年的時間,縱使感情淡了,仍有相互陪伴的熟悉感。「心理學上有所謂稟賦效應,人都是失去才會覺得珍惜。」
他會建議這樣的個案,先試試分居。沒有對方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倘若分開真的能帶來快樂,那就各自精采;但如果答案並不肯定,就可以一起尋找改善婚姻的解方。
感情會變淡,從溝通出問題開始!4建議展開婚姻中的正向對話
因為相愛而結成的婚姻,為何會在歲月流逝的過程中,情感由濃轉淡?姜尚文觀察,關係惡化的轉捩點,大多和溝通有關。想改善溝通,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
建議1:太太說A,先生卻聽成B!對話前先學習好好傾聽
姜尚文常會請前來諮商的個案做一個練習:先請太太講一段話,再請先生重複剛才聽到的內容。結果竟發現,大多數先生複述的內容,和太太想表達的完全不同!平均下來,先生要聽3遍,才能貼近太太的想法。
他建議,先生要學習傾聽,先讓太太把話完整說完。就算不認同內容,也不要打斷對方。再者,要懂得先回應對方的感受,而不是急著講道理。例如,當太太談起在職場上不愉快的事情,先生與其說:「我告訴你要怎麼做……」不如先表達同理,「我想你現在可能現在很難過。」
建議2:不用事事看法一致,1/3的意見有交集就好
婚姻中理想的溝通姿態,是雙方整理過自己的感受、看法、期望,好好向對方傳達。而如果各自表述後,發現雙方的想法沒有交集,其實也很正常。因為,夫妻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人。
婚姻學者John Gottman研究過許多夫妻個案,發現即使是沒離婚的伴侶,也只會對約1/3的議題會有共識。剩下2/3的議題,各有各的想法,關係仍能存續。「會影響到兩人的大事,例如要不要買新房子,一定要有共識。但很多事情不一定要有共識,例如選舉你們想投不同人,各自投就好。」姜尚文說。(相關閱讀:彭菊仙專欄|熟齡夫妻不必黏,有1/3交集就不錯了!生命終究只有自己一個圓,有必要提早「自我運轉」)
建議3:掌握3:1法則,練習刻意讚美與感謝
讚美跟鼓勵在溝通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姜尚文指出,John Gottman的臨床研究分析「會離婚」和「不會離婚」的夫妻對話,發現前者的談話中,3句正面或中性的話語,才有一句指責或負面的話語。「有人一天到晚罵你,你就不會想跟他在一起了!」
他鼓勵個案,每天對另一半講一句讚美或感謝的話,而且要本於事實。有一對夫妻冷戰許久,先生本來覺得,找不到可以感謝太太的地方。姜尚文提醒他,「你太太把碗洗乾淨是應該的嗎?衣服洗好、折好是應該的嗎?這些事如果她不做,就是你要做。」先生開始「刻意感謝」後,太太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關係也有了轉機。(相關閱讀:每天只花10分鐘,就能完成一件好事!30件善行靈感清單:練習對自己和別人好,人生更美好)
建議4: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珍珠時間」
「沒用心經營」是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在諮商過程中,姜尚文發現,許多夫妻平時並沒有固定的相處時間。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後,生活愈趨忙碌,連睡覺時間都不夠。「婚姻品質要好,不是住在一起就會好,而是心靈要有連結。」
他遇過一對個案,先生懷疑忙碌的太太有外遇。他建議先生,每天晚上花20分鐘,準備太太喜歡的零食,主動聊聊當天發生的事。一週聊3次以後,誤會解決,連諮商都不需要了!
他建議,在行程表中刻意安排一段「珍珠時間」,和伴侶聊聊平常沒機會談的事情:討論家事、抒發感受,趁機向對方道謝、道歉……都可以。就算沒有特別的事想說,也可以出門吃頓飯走走。願意花時間在彼此身上,情感連結才有機會重新建立。
50歲以後,人還有可能改變嗎?姜尚文認為,長達數十年的婚姻,一夕之間要解決所有問題,確實不容易。不過,改變的契機是可以創造的。例如,他協助過一對婚姻遇到問題的夫妻,原本兩人對話時常針鋒相對。他建議太太,雖然不喝酒,還是可以請喜歡品酒的先生分享關於酒的知識。「有時候,你願意進到對方的生活,他的防衛心會下降,開始願意聽你說,而不是逃避所有問題。」
如果好好聊天很難,也可以從一起吃頓飯、看場電影,甚至一起做家事也可以。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雙方或許就能自然地分享自己的看法。稍微分開一段時間,也可能是改變的契機。「你會有機會思考伴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對方的存在當成理所當然。」
「婚姻現在不好,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意願解決問題?」姜尚文說,只要願意,50後當然可以改變。婚姻修復,就有如重新談一次戀愛。雙方都可以是更好、更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