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投半山腰的家,大隱隱於市!湯志偉、Juby:隨自然過慢生活,每天都像類度假

慢下來,才能感受自然所賜予的一切。
慢下來,才能感受自然所賜予的一切。
2024.03.20
189,883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

慢下來,才能感受自然所賜予的一切。

作者|林芳如 2024.03.20

責任編輯|陳莞欣189,883

文章用聽的
00:00 09:06 1

文/林芳如 攝影/葉琳喬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曾於《國際橋牌社》、《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等多部電視劇演出的演員湯志偉,5年前搬到北投半山腰,住家後院有塊30多坪的空地,他因此開始養雞、種香草和果樹,享受田園樂,再用自家雞蛋和香草煮飯、泡香草茶。50歲後,如何與節氣同在,放慢步調過生活?(本文出自《50+週刊》

曾於《國際橋牌社》、《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等多部電視劇演出的63歲演員湯志偉,最近忙於演出舞台劇《一村喜事》,該劇以沉浸式手法,邀請觀眾邊看戲邊吃辦桌,非常熱鬧。

不過,有別於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模樣,在舞台上扮演過政治人物、醫院院長等無數角色的湯志偉,私下生活卻相當樸實。下了戲後,只想趕緊回到北投半山腰的家。湯志偉說,現在的自己逐漸放慢腳步,將時間花在親近自然。走向第三人生,如何從順隨自然,找到活力?湯志偉有4個方法:

1. 在熟悉的區域中,找到開窗有美景的居所

湯志偉長年居於北投,5年前,一家人搬到這棟位於半山腰,含地下室共4層樓的房子。山居生活理應十分清靜,想不到他卻說:「剛搬來的時候,覺得這邊怎麼這麼吵!」原來,社區白天有鳥鳴,晚上有蛙鳴,到了夏天還有不絕於耳的蟬叫聲。雖然剛開始不適應,但住久了以後,湯志偉逐漸習慣蟲鳴鳥叫,也愛上山區的新鮮空氣。湯志偉太太Juby說:「現在到都會區工作,反而會覺得味道很複雜。」

「住在這裡像類度假,感覺時間會慢一點。」Juby說,他們選擇住這邊,是因為在市區裡面有大自然的感覺,雖然家中有電視,但家人也不常看,因為每天光是整理庭院,就可以花上許多時間。湯志偉補充,北投有溫泉,又有丹鳳山、軍艦岩,可說是怡山怡水。雖然住山區,但騎機車出門,幾分鐘就可以到市場,附近也有大型醫院,生活機能十分便利。

2. 親近自然養雞、種果樹或香草  感受自然的律動

湯志偉家有個後院,正好朋友送他幾隻雞,他遂開始當起雞爸爸。30幾坪的園子,最高紀錄曾經同時養25隻雞,後來因為實在沒時間照顧,陸續送人後,目前共養8隻。每天,湯志偉都會到雞舍整理環境,補飼料、補水,再撿些樹葉降低異味。每一隻雞,湯志偉都是從手掌心大就開始養,這些雞一看到他靠近,就會乖順的伏下身子,坐在地上,讓湯志偉摸摸牠們的毛。

湯志偉養的雞一看到他靠近,就乖順的伏下身子。湯志偉養的雞一看到他靠近,就乖順的伏下身子。

這8隻雞像是會輪流值班似的,平均每天下2顆蛋。自家飼養的雞蛋,吃起來有股香甜的味道,質地又Q。湯志偉笑言:「缺蛋那陣子,人緣都變好了。」

2、3歲時,湯志偉曾住在鄉下外公家。外公準備的豬油拌飯加雞蛋,始終是湯志偉心目中難忘的美味,但無論怎麼嘗試,就是復刻不出當年的滋味。

開始養雞後,撿到餘溫猶存的雞蛋,湯志偉再度嘗試,發現雞蛋的味道終於對了,可是……似乎還有哪裡不對勁。他仔細回想,發現自己的飯是電鍋煮的,但外公的飯是柴燒的!於是,他到後院砍樹燒柴,味道比較接近了,但還差一點,原來是醬油的味道不對。也許哪天,他也會嘗試親手釀醬油。

湯志偉手中拿著雞蛋,準備做一碗豬油拌飯加蛋。湯志偉手中拿著雞蛋,準備做一碗豬油拌飯加蛋。

為了一碗飯,湯志偉可以花上許多時間,這也是他中年後,放慢步調的生活寫照。「步調慢下來,看到山和雲的變化,自然體驗變豐富了。」為了保持身形,不愛運動的湯志偉,在自家頂樓放了一部飛輪車,一邊騎車,還可以一邊遠眺觀音山和關渡平原。有美景相伴,運動更有動力。

3. 夏天不開冷氣  享受自然風的吹拂

湯志偉家中院子除了養雞,還種了各式各樣的果樹和香草。《50+》採訪這天,他端出一壺色澤金黃、氣味芬芳的茶飲招待,還不忘賣關子:「裡面有3種香草。」

幾口微帶苦味的茶湯入喉,他才公布答案,說是左手香、芳香萬壽菊、薑黃。接著,湯志偉走到後院,邊走邊介紹:「這是柚子樹,那是木瓜樹,那邊還有楊桃樹。」此外,地上還種了薄荷葉、薰衣草、迷迭香、辣椒。謙稱自己不會整地,湯志偉沒有特別規劃哪一區該種什麼,有位置就種,也沒有特別照顧,任這些香草、果樹自由生長,倒也有模有樣。

湯志偉家中後院,種了各式果樹、香草,充滿鄉居風情。湯志偉家中後院,種了各式果樹、香草,充滿鄉居風情。

除了母親房裡,湯志偉家沒裝冷氣,只吹電風扇。夏日白天,他們任身體飆汗;到了夜間10點多,山風吹來,還會感到幾絲涼意。下雨的時候,湯志偉會在走廊放5、6個水桶接雨水,充分善用自然的恩賜。「就像養雞一樣,廚餘給雞吃,雞下蛋,成為自然的循環,所以要善待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切。」

4. 一日一餐  吃得多不如吃得好

拍戲時為了保持體力,湯志偉會跟著劇組吃便當,但崇尚自然的他,不拍戲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餐。「我們剛開始是168,這5年變成231。」湯志偉解釋,168是指控制進食時間,一天24小時,其中16小時不進食,只喝水,把吃飯時間集中在8小時內。實行168後,他發現身體變輕盈,後來索性一天只吃一餐,通常是傍晚4點~6點之間的一個小時好好吃飯,其餘23個小時只喝水。「所謂的好好吃,也不是吃得很飽,把腸胃填滿,而是吃對的東西。」

這一天中唯一的一餐,主食類通常是麥片、白米各半。Juby強調,麥片不是即時沖泡式的,而是需要以熱水煮過的。再加上雞蛋和葉菜類,就是美好的一餐。

湯志偉家門前有2棵桂花樹,花開的時節,他和太太Juby會摘桂花釀桂花蜜。湯志偉家門前有2棵桂花樹,花開的時節,他和太太Juby會摘桂花釀桂花蜜。

偶爾,遇到節日家人聚餐,他們也參與,回家後再恢復一日一餐。像是採訪前一天,他們就和家人上山吃野菜,吃不完的米粉湯、土雞肉和地瓜湯,打包回家,豐美的食物,正好當隔天的晚餐。幾乎不吃零嘴的兩人,唯一會吃的零嘴是堅果,但也十分節制。

50歲後,放慢步調,簡單過生活,身心都會更輕盈、自在!(相關閱讀:50後工作、家庭失去原本的角色怎麼辦?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3個處方,預防人生下半場空乏症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