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留下的老車,為何開了20年還有修的價值?整理師廖心筠:真正的幸福是明白「已經夠好了」

外公留下的老車,為何開了20年還有修的價值?整理師廖心筠:真正的幸福是明白「已經夠好了」
2024.03.12
14,072

2024.03.12

14,072

文章用聽的
00:00 06:47 1

文/廖心筠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一場車禍可以帶來什麼啟示?整理師廖心筠因自家老車遭撞送修,女兒天真的一席話,讓她重新審視自家人的價值觀,也分享「幸福」和「滿足」其實有些不同,與其追求幸福,或許我們真正該追求的,是「夠好」就好。

前陣子,我和先生出了車禍。對方從巷子開出來時沒注意來車,撞上直行的我們。結果我們的後車門被撞凹,後保險桿也斷了,慶幸的是我和先生都沒事,而且當時女兒不在車上。

撞到我們的車主沒有保險,聽到車廠維修估價時,他語帶諷刺地說:「你們的車都20年了還要修?報廢還差不多!」先生聽了沒有生氣,只是禮貌告訴他,「沒關係,我們就交給保險公司處理。」

開20年老車滿足又感恩  是孩子心中「最棒的車車」

這台20年的老車,是先生外公的遺物,我們不在乎它的品牌,也不在乎它的老舊。因為它陪伴了我們好久,載我們到處跑,幫我們擋風遮雨。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這台老車早就該換了,但對我們而言,有它的陪伴就很滿足。就像我們開著公公的紅色廂型車去環島,一樣是老車,我們卻是滿足又感恩。

那天晚上,女兒聽到車子送修了,天真地說:「我們家的車車受傷了,要去看醫生,等它修理好了就可以載我們。車車很勇敢,它是最棒的車車!」

那一瞬間,我發現孩子和父母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幸福與滿足是不同的  你是沉穩且心靈平靜嗎?

我們珍惜擁有,樂於分享,不過度獲取,也不追求物質享受。對我們而言,知足是最大的擁有。《滿足:與其追求幸福,不如學習懂得知足》這本書提到,很多人以為「幸福」和「滿足」是一樣的,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幸福」是進攻式的,就像競賽一樣。我們以為和別人比較,勝出的人就獲得了幸福,所以常常陷入無止盡的消費和獲取,又一次次對本來期待的事物感到麻木,這樣效法有錢人的生活,反而變成負債式的享受。

「滿足」卻是退守式的,它建立在正面樂觀的心態之上。我們降低物質要求,讓自己想辦法適應現實,不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重要的是沉穩和心靈平靜,重要的是我們活著,並在其中發現某些值得堅持的事

生活過得有意義  這樣已經夠好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曾說:「學習珍視你所擁有的。」

我們總是羨慕他人,卻沒有好好檢視自己,其實我們已經「夠好」了。與其追求幸福,不如懂得知足,我們真正該追求的,是「夠好」就好

人生的幸福感有75%來自於生活小事,剩下的25%才是來自於人生大事。所以把每一刻過好,享受當下更重要。快樂的人生,來自於有意義的生活,當一個人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對人生是感到滿意的,好心情便油然而生。(相關閱讀:累積好心情存款,讓自己更有韌性!心理學家:創造幸福感的10種正面情緒,頻率高比強度更重要

在每一次的收納工作結束後,即便我的身體很疲憊,但只要想起這幾天的充實、屋主的笑容、嶄新的空間、屋主未來在此展開的新人生,我都會再次肯定自己,這個工作實在太棒了!

而且我發現,我和夥伴在進行收納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後來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心流」。當心流產生時,意識運作會更敏捷,行動也會無縫接軌,產生忘我的愉悅感受,讓人全然沉浸在天人合一的美好中,是真正純粹的滿足。(相關閱讀:永遠不無聊,做得到!心理學專家:4步驟進入心流,當個自得其樂的人

擁有的多不一定滿足  擁有的少不一定貧乏

我常在想,工作的意義不在於做什麼,而是如何做。我熱愛我的工作,熱愛我的人生!在這些年的整理工作中,我看到很多人達成目標,卻忘了初衷,走到人生轉折或陷入危機時,才自問自己在哪條路上?才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有多不快樂?才發現心中更大的空虛,才知道自己為了成功付出多少代價?尤其是失去自我。

生命終有時,我們一定要在那天來臨之前,為自己活過一次!問問自己,是什麼讓我的人生有了意義?我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我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什麼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我想,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也不一定讓人貧乏。人的一生不在於擁有多少,心靈的滿足才是真正無價

(本文摘自廖心筠著,《姐,整理的是人生:收納教主廖心筠,從斷捨離、整理收納到領悟人生幸福的旅程》,商周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