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2百多萬年薪,被說「腦袋壞了」日子卻愈過愈好!謝文憲:準備第二條路,中年辭職沒那麼可怕

放棄2百多萬年薪,被說「腦袋壞了」日子卻愈過愈好!謝文憲:準備第二條路,中年辭職沒那麼可怕
2024.01.18
154,043

2024.01.18

154,043

文章用聽的
00:00 07:57 1

文/謝文憲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蔣德誼、陳莞欣

編按:工作上遇到瓶頸,可能是改變的契機!曾為許多企業擔任講師的謝文憲分享,自覺在前東家已碰到了職場天花板,毅然辭去高薪工作;身邊親友都覺得可惜,他卻相信直覺、勇於自我探索,後來更順利走上千萬講師之路。他引用管理學大師韓第的「第二曲線」理論指出,在人生的第一曲線走下坡之前,就要找出另一條路,人生充滿各種可能,無須自我設限。

2006年6月,我離開做了5年9個月的安捷倫,放棄了年薪240萬的薪水,決定開始不上班的日子。

很多人都覺得我腦袋壞了,但只有我自己看得最清楚,我不是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反而是開啟另一條職業曲線,而且,這一條曲線的天花板甚至比第一條曲線高太多了。

所謂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是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的理論,他認為當一間公司的第一項優勢還在高峰時,就必須要開啟第二項優勢,讓組織在向下墜落之前得以找到第二個成長動能。

用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上,我認為「第二曲線」也一樣適用,當我已明確感受到職涯的瓶頸時,就是另闢蹊徑的時刻。因此,當身邊的人問我:「你不怕嗎?」老實說,我真的不怕。

尤其才剛經歷2005~2006年,我的母親和祖母相繼過世,我當時獲得一個重要的體悟—除了死以外,人生沒什麼好怕的。我要放棄的只是一份年薪240萬的薪水,我就賭一個機會吧!

在原公司已難有所成長時  就要檢視第二曲線

當然,我的決定也絕非無憑無據,在真正決定離職之前,我透過種種跡象判斷,自己想要的人生與我正在發展的職涯已經來到分岔點,如果不在此時做出改變,就無法有所突破。

2006年,我已在安捷倫服務了5年多的時間,從一開始的破英文、什麼都聽得很吃力,到後來我已經可以用英文與主管、同事進行基本溝通。合作的同事也知道我不是英語母語人士,不會在這方面刁難我,甚至因為我的業務能力很好,還在2004年選上安捷倫全球最高榮譽「總裁獎」,這些接踵而來的肯定與成就感,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還能挑戰更高的職位。

在天花板下安逸度日,還是開啟第二曲線?

於是,2005年,我的澳洲直屬主管要退休,在他宣布退休的場合上,因為他平時管理有方、待人親切,同事們都不捨的哭成一片,他也抱著我跟我說:「Lewis,以後這個位置就交給你了。」於是他離開後,我真的去爭取我主管空出來的職位—亞洲區服務業務部副總裁,但我沒有成功,這次我失敗了。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在於關鍵能力

講課的時候,我常常用一個公式來解釋所謂的「成功者現象」:

(A+B+C)X=S

A、B、C,指的是成功者的充要特質與條件,若以在安捷倫職場工作來舉例,可能是英文程度、學歷、專業能力等;而X,指的是成功者的關鍵特質與變數,以我當時而言,就是業務能力,我能夠為公司帶來業績與營業額。

我知道我的優勢在業務經理的職位上,可以為公司帶來成長,但如果想要突破天花板,晉升到更高的管理職位,這個關鍵X可能就不會是業務能力;而原本在業務上可以被忽視的語言劣勢,在管理上就會變成很大的缺點。(相關閱讀:中年後如何在職場保持優勢?台大管院郭瑞祥:做5件事,讓學習新知更有效

因此這次的失敗其實不能算是意外,是理所當然,而這個理所當然,也徹底點醒了我天花板就在那裡了,我是要接受這個事實、待在天花板下繼續過日子,還是要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自己為自己設沒有極限的天花板?

我自知自己是一個敢創新、敢嚐鮮、敢於探索人生不同可能的人,我並不知道每個決定會帶來什麼後果,但也許冥冥之中命運將我帶往這條路。放棄240萬年薪後,我並不知道薪水能夠有多少,但我只有一股相信自己的直覺,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未來難以預測  不如做好準備後勇敢接受挑戰

回首當時的決定,我沒有任何一絲的後悔。唯一一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去台北辦離職手續的那一刻,人資回收了你的名牌、名片、門禁卡,我一個人開車從台北回到中壢,我才忽然有一種現實感,意識到:從明天開始我就沒有勞健保了,從今以後,我只能靠自己了。

雖然當時我身上同時有房貸、還有兩個小孩要養,但很奇怪的是,我完全沒有擔心的情緒,因為當我盤點手上的資源,我知道自己還有一張不動產經紀人執照,隨時可以重拾房地產業,絕對不會落街頭。(相關閱讀:中年失業如何找出路?年薪數百萬主管待業一年多分享:5個準備,找工作不難

我甚至也沒有刻意規劃自己的講師之路,相反的,我只知道人生很短,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我想要依照直覺探索符合天性與優勢的路。

17年過去了,我不僅沒有變得比當時更差,甚至過得比當時更好。離職,真的沒有那麼可怕,不要失去危機意識,就算工作很穩定,也要隨時培養第二專長,要有接受新挑戰的準備,或者也要有隨時把履歷表打開,測試市場接受度的能耐與打算。

(本文摘自謝文憲著,《極限賽局:人生有限,但你能創造極限的5個心法》,天下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