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涂曉蝶 圖/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GobankingRates、美國勞動部退休計畫須知、美國國稅局1、2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不少人來到中年,才發現自己退休金太晚準備了。更遑論退休金到底多少才夠,其實版本很多,數字一個比一個更大,一個比一個令人沮喪。即使中年存款不多,是否還是有機會為自己再存下一點銀彈?一位原為月光族的單親媽,50歲開始陸續做出5大改變,竭盡所能在退休前為自己存下近千萬資產,她是怎麼辦到的?
過往都為家庭開銷、孩子教育打算,來到40、50歲才驚覺太晚開始存退休金?坊間提出的各種退休金理想數字版本很多,但每一個看起來都像天價,很擔心自己辦不到?你不孤單。
在美國,到了中年仍沒有足夠儲蓄,同樣是很普遍的現象。美國「國會問責辦公室」(GAO)2019年的報告便指出,美國有近半數55歲以上的家庭沒有任何退休儲蓄。
單親媽媽珍妮弗‧詹姆斯(Jennifer James)和許多人一樣,在50歲時發現自己一點退休儲蓄都沒有。終日為生活開銷而忙,月光族的她根本無法再為未來財務做任何準備。
直到50歲,她才開始為自己的退休鋪路。靠著積極儲蓄,詹姆斯成功讓自己的淨資產突破30萬美元(約新台幣933萬元),並在65歲退休,做著兼職工作,持續累積資產。她的故事向我們證明,只要專注、有決心,50歲起為退休儲蓄仍然有機會。詹姆斯如何做到?
1. 重返校園拿學位 年收增44%
詹姆斯原本為一名行政助理,年薪4萬5千美元(約新台幣140萬元)、每月拿到的薪水,要養2個孩子,同時還要支付菜錢、水電等開銷費用,讓她只能夠勉強維持生計,再沒有餘裕考慮未來。「我知道我必須增加我的收入,但沒有大學學歷,讓這一切變得很困難。」詹姆斯說。
直到一些前輩建議,詹姆斯決定利用晚上的時間重回學校完成她的學士學位。要兼顧工作、課業與家庭並不容易,不過,詹姆斯憑著堅持,成功在53歲取得了學位。
擁有學位後,她也獲得了新職位,成為一名年薪6萬5千美元(約新台幣202萬元)的辦公室經理。年收入一口氣增加了44%,「學位為我打開了新的機會,改變了一切。」詹姆斯表示這艱辛的努力是值得的。
2. 強迫儲蓄 每月薪水先存2成
提高薪水後,詹姆斯接著下定決心,將實質收入的20%存下來。她為薪轉帳戶設定了自動轉帳的功能,將2成薪金自動轉入儲蓄帳戶。吃緊的預算下,生活變得很有挑戰性,但「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舒適退休」成為她努力的動力。
2年內,詹姆斯就建立起能夠支應3個月生活開支的緊急預備金,「擁有這個緩衝大大減輕了我的財務壓力。」這筆基金讓詹姆斯即便面對突發狀況,也不致有負債產生。
3. 拉高退休金自提比例 另開退休專戶繼續存入
預備好3個月緊急預備金後,詹姆斯的下一步是拉高工作中401(k)計畫的退休儲蓄。所謂401(k),是美國其中一種退休帳戶,不同於台灣,給付勞工退休金在美國並非企業之義務。企業除了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為員工開立401(k)退休帳戶,以利員工從薪水自提退休金至該帳戶中,企業亦可自行決定是否額外再為員工提撥退休金,以及提撥的比例。
詹姆斯在她55歲的時候,拉高了401(k)計畫的退休儲蓄至最高上限,將稅前薪資收入的15%投入到這個退休計畫當中。其效益除了盡可能的儲蓄外,還包括退休儲蓄的稅務因延遲至退休後繳納,屆時稅率可能由於收入減少而降低,於是有節稅的效果。此外,很幸運地詹姆斯的雇主也願意為她再投入其提撥金額的50%至她的退休計畫之中,而這一切讓她的儲蓄存款有很不錯的成長。
根據401(k)計畫,年齡已超過50歲的詹姆斯除了原有的投入限額外,還多了一個可額外存入的補繳額度,詹姆斯也充分利用了這個功能。而這樣還不夠,她又另外再開設了一個無須經由雇主,可自由管理、進行投資的傳統個人退休金帳戶(IRA),投入的金額則為每年允許的上限金額(台灣雖無此類帳戶,但讀者可考慮在銀行為自己開立一個退休金專用戶頭,專款專用)。經過5年努力,她退休帳戶裡的金額超過了10萬美元。(相關閱讀:勞保、勞退、國保老年金是什麼?勞工退休金請領金額與申請方式一次看)
4. 投資房地產 並加速繳清房貸
58歲時,詹姆斯準備購買自己的第一間房。她用積攢下來的積蓄支付30%的頭期款,買下一戶小小的聯排式住宅(townhouse),並以每2週支付一次房貸而非一個月支付一次的方式,加速還款速度。
此時的她,也仍舊保持存下20%收入的紀律,其中一半撥入退休計畫以達最高限額,另一半則盡量拿去償還房貸本金。8年內,詹姆斯便將房貸全數還清。
5. 定期定額投資 讓資產持續長大
到了60歲,詹姆斯認為自己已做好開始投入股市的準備。她透過自學了解投資基本知識,並開立了證券戶。
「我主要將資金投入在一些高股息的股票和低成本指數型基金(low-cost index funds)中。」詹姆斯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有助於對抗市場常態性的波動。
5年內,詹姆斯的股票投資組合增長到逾15萬美元,加上退休儲蓄與房產,她的總財產淨值已超過30萬美元。(相關閱讀:嫺人專欄|台灣40世代平均月薪才5萬多,怎麼存到1千萬退休金? 給理財晚鳥的4個建議)
詹姆斯的儲蓄3建議:相信自己、訂定計畫、暫時犧牲享樂
詹姆斯在65歲自全職工作退休,轉做一週3天的辦公室兼職工作,並用這份收入支付部分生活開銷,「兼職工作讓我的退休生活有了可彈性運用的零用錢。」
此外,詹姆斯每年也會再從她的投資帳戶中提取4%~5%來使用,而其他資金就繼續利用複利錢滾錢。透過降低開支和堅守預算,她發現自己甚至可以比有全職工作的時候花費更少。
詹姆斯憑一己之力翻轉了她原本沒有退休儲蓄的人生,這一切歸功於50歲開始嚴格、有紀律的儲蓄計畫,直到65歲退休,以及在收入增加後反而削減開支,竭盡所能的增加儲蓄。
憑著穩定儲蓄、減債和聰明投資,詹姆斯的財產淨值每年增長約20%。詹姆斯說:「我現在68歲,我很喜歡我提前退休的生活。」雖說美國物價各州不一,30萬美元不一定足以讓人安心退休。但她的故事顯示,如果能夠訂定計畫並專注執行,從0到933萬是有可能達成的,有準備勝過毫無選擇。
對於準備開始儲蓄,或是像她一樣較晚起步的人,詹姆斯的3個儲蓄建議是:相信、計畫與犧牲。
首先,就算已經來到人生下半場,你也要相信你可以做到。
其次,訂定一個實際但積極的儲蓄計畫,在消費之前先為自己存錢(Pay yourself first before spending.)。
最後,要願意做一些犧牲,而這只是暫時的,直到退休為止。
「別因為太晚開始就放棄希望。」詹姆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