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你知道隨著年齡增長,除了皺紋、白髮等外表上的變化,聲音也會老化嗎?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方端仁指出,喉嚨就像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樣,也會隨著老化而萎縮,「要保養喉嚨,並不是盡量不講話就好,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退化。」怎樣正確照顧,才能讓聲音保持良好狀態?
有時候我們在沒有面對面,例如透過電話交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以聲音想像一個人的外表:例如身材壯碩的人可能聲音較低沉;聲音悅耳動聽的人,也容易給人可能是俊男美女的印象。
對此,擔任臺灣喉科醫學會理事長也是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每年經手超過千位患者的方端仁醫師指出, 若分析一個人的聲音,主要會有音調、音色和以及音量等三個要素,其中音調,也就是說話時音頻的高低,大概就是由聲道天生的長短厚薄來決定。「所以聲音跟身材或是外表其實沒有一定關聯,跟聲道的構造比較有關。」
另一個決定聲音的因素「音色」,則是由聲帶振動、跟聲道共振所產生,所謂「聲紋分析」,就是利用每個人的聲帶與聲道構造都不同,共振產生的高低頻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特性,透過音頻頻率分析辨認出每個人不同的聲音樣貌。
至於「音量」,則是由聲帶振動的能量大小決定,這個部分較能透過後天的調整和訓練改變。
聲音有氣無力 可能是肺活量不足或健康狀況不佳
方端仁表示,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中氣不足」、或是聲音不夠宏亮,就是指喉嚨共振時的氣流不足,如果發聲時有足夠的氣流通過,那麼不需要很費力,就可以讓聲音傳到很遠的地方。「這個和肺活量、健康狀態都有關係。」
如果是工作性質上很常使用聲音的人,例如廣播主持人、老師或是客服人員等等,可能就需要藉由調整發聲的方式、讓氣流和聲帶的共振更協調,就比較不容易因為講太久而感覺累,或是講不出聲音。
我們是否有可能靠著後天的練習來改善天生的聲音條件?方端仁指出,除了上述3個因素,我們的發音共鳴習慣,也可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這個部分就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像是有些聲音訓練課程或是說話、歌唱班,藉由調整發聲方式來做改善。」(相關閱讀:怎麼說話才會讓人想聽?什麼是有氣質的聲音?王瑞芹:聲音像變裝,可以讓人變美、為自己加分)
例如,歐美國家的男性發聲的頻率,可能會比我們稍微低沉一點,但像是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人,說話頻率就容易比較高、比較細。很多人講外文跟中文的聲音聽起來可能會不太一樣,就是因為語言構造、發聲方法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先天身體構造決定了多數人的聲音樣貌,但隨著年紀變化,我們的聲帶也可能因此而老化嗎?
喉嚨老化2徵兆 若聲音突然改變要留心
方端仁指出,喉嚨對人體來說有幾個重要的功能,除了說話、吃東西吞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呼吸」。喉嚨老化,可能顯現在以下2個徵兆:
1. 喉嚨常產生異物感,感覺有痰或想要清喉嚨
2. 吃東西或喝水時容易嗆咳,甚至可能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此外,女性在經過更年期時,因為女性賀爾蒙減少,會改變音頻讓聲音變低,男性則恰巧相反,會因為聲帶的老化變薄、讓聲音變得較高。
「我們現在經常討論高齡者會有肌少症的問題,其實喉嚨也會有肌少症。」包括喉部的肌肉會慢慢萎縮、喉嚨表面覆蓋的黏膜層也會像一般皮膚一樣,因為缺少膠原蛋白和玻尿酸而變少。
「這會造成我們的聲帶發聲的時候會無法緊密貼合,有一點『漏氣』,而造成共鳴沒有那麼好、聲音變小。」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的聲音,多數會變得比較沙啞、微弱,而小孩子的聲音通常又高又尖、而且很明亮。
除了自然老化會讓喉嚨或聲音產生變化,如果聲音突然明顯改變,也可能要留意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經常使用喉嚨的人,可能會因為過度使用而逐漸有聲帶長繭、結節的問題;但像是長期有抽菸習慣的人,如果感覺聲音開始有點不太一樣、喉嚨變緊,甚至會覺得呼吸困難,那就有可能是聲門腫瘤、或是喉癌初期的現象。
「如果喉嚨突然變得沙啞,並且超過3、4個禮拜還沒好,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因為如果是肺癌患者,當腫瘤壓迫到位於喉部的喉返神經,也會造成聲音改變,甚至講不出話的情形。甲狀腺、食道的病變也都可能對喉嚨產生影響。」(相關閱讀:常喉嚨痛、喉嚨乾、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咽喉炎6大症狀,5個方法改善)
喉嚨也是身體肌肉 適度鍛鍊才會健康
最後,我們可以如何保養喉嚨、或延緩聲音的老化?
方端仁表示,很多人以為喉嚨不舒服或是聲音沙啞,就是多休息就好。但其實就像肌肉萎縮或是肌少症的患者一樣,如果要改善喉嚨的肌少症,也需要針對喉嚨的肌肉、聲帶多做練習。
「愈是不講話,其實聲音會愈沙啞、或是發不出來。」有些年長者可能有這樣的經驗,早上剛起床,會感覺講不太出話,要到中午、下午才會好轉,就是典型的聲門閉合不全、萎縮所造成的症狀。
因此,要預防喉嚨老化,適度使用聲音,平常多跟朋友外出走走、聊天唱歌,都是很好的鍛練。
方端仁並提供一個簡單的發聲練習:利用吸管含在嘴裡、發出規律地「嗯」的聲音,並且可以像是哼歌一樣,適度地變化音調的高低,來幫助鍛鍊喉部的肌肉。並且在發聲的同時,要記得確認吸管末端是否有氣流排出,這樣才確保是正確的發聲方式。
另外,透過運動增加肺活量、更好地調節控制呼吸,可以減輕聲帶負擔;平常多喝水,也有助於保持喉部聲帶的滋潤,避免因乾燥而產生沙啞受損。如果是聲帶已經產生病變,或是有息肉、嚴重萎縮的問題,可能就需要靠手術治療,或是以注射玻尿酸來改善聲帶閉合不全的問題。
透過治療並配合後續的復健(如上述的發聲練習),其實多數喉嚨不適或是聲音困擾都可以獲得改善。至於有人會吃喉糖、八仙果或是喝彭大海來幫助「潤喉、開嗓」,是否真的有幫助?
方端仁指出,喉糖或是標榜有潤喉效果的飲食品,性質上多屬於「收斂劑」,可以暫時減少因為喉嚨內黏液或痰太多所造成的沙啞,「但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短期救急舒緩,治標不治本;特別是喉糖如果吃太多,當中含有的糖分可能還會造成胃酸過多,因此我不太鼓勵吃喉糖。」
另外像是生活習慣不好,常吃太酸太辣的人,其實都可能造成喉嚨聲帶的水腫或發炎、加速老化。「保養喉嚨其實就是保養身體,飲食、運動和睡眠這三者都有照顧好,長期來說就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