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忙,愈該獨享一些小樂事!郭艾珊:留時間耍廢,才不會過勞而報廢

愈忙,愈該獨享一些小樂事!郭艾珊:留時間耍廢,才不會過勞而報廢
2024.01.16
13,361

2024.01.16

13,361

文章用聽的
00:00 08:37 1

文/郭艾珊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培養一個只有自己才知道、才能享受的「私」習慣,可以是你職場以外的生活中心與出口。《45招贏得職場躺平權》作者郭艾珊認為,人非聖人,培養幾個「壞」習慣,其實是有好處的。

勸大家培養一個壞習慣,這是怎麼回事?

請容我重新詮釋一下,培養一個,只有自己才知道、才能享受的「私」習慣。有點像過度換氣時,需要一個紙袋幫助呼吸,或是用手圍出一個安全區域一樣(阿湯哥在電影《世界大戰》裡,就是這樣教因為看到外星八爪怪而快昏倒的女兒)。在這個私領域、私習慣當中,你可以得到全然的靜謐和安全感

有個朋友的私習慣是,在睡前刷MOMO,將所有想要的東西放進購物車,但不結帳,隔天起床再一個個刪除,覺得自己省了很多錢,而且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不需要的東西。

還有一個朋友的私習慣是,將浴室刷得晶亮,噴上最高級的香水,再把除濕機開到最強,鋪上長絨地毯,躺在上面看劇。

另一個朋友的私習慣則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洗衣服,加入大量的芳香豆,然後曬衣服時就可以一邊看日出,一邊聞花香。

(馬上被發現了,以上3個朋友都是我本人,哈哈。)

在職場裝大人  私生活不妨寵內在小孩

我不是心理學家,只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發現我們一天到晚在辦公室裡裝聖人、裝大人,其實內心有很多匱乏、不安全、脆弱的地方,即使回到家也常常無處宣洩。與其喝酒、抽菸、吃消夜,不如找一些自己喜歡做的小事,再沒意義也沒關係,只要能讓自己感到安全就行,如果還可以改善環境,更是一舉兩得。(相關閱讀:壓力大不要找男人聊天!醫師傳授紓壓3秘訣,切記第一個男女有別

每個人都應該寵一下自己內心中的孩子。

就算,你決定這個「壞」習慣、「私」習慣是抽菸、喝酒、吃鹽酥雞,也無所謂,設個鬧鐘、設個限制,不要超出適當的時間或分量,盡情享受,算是寵愛自己。

但什麼是適當的時間或分量呢?譬如,隔天早上起床,看見垃圾桶裡的空罐、菸灰或鹽酥雞紙袋,不會想報警:「我家被闖入了!」

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有不知節制的時候,我也不例外,還很多!

在上海工作時,有一陣子迷上麻辣燙,每天下班,剛坐上車,就開始下單—蛋腸、腐竹、豆皮、鴨血、豆芽菜……,迷戀到,我一度嚴重懷疑麻辣燙商家的底料有加罌粟,吃了真的會上癮,而且吃的時候,為了解辣,一定得配上3、4罐冰啤酒,一年下來,姐從標準的名模身材(自己說),一路胖到65公斤,比懷孕6個月時還胖,這就是不知節制的後果。現在回頭看當時的照片,其實有點珍惜,人生中最胖的時候還真可愛!

下班時間合理耍廢  才叫做享受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癮症,我曾研讀過一本書《成癮與大腦》,大腦機制既神祕且複雜,任何事物,只要能帶來愉悅感,就會在大腦的迴路中留下記憶,之後再遭遇壓力、緊張、挫折,需要放鬆和愉快時,就會循著上一次的記憶,追求同樣的東西,慢慢地形成一種固定反饋迴路,而且大腦會不斷地學習進化,用更有效率、更快的方法,讓你達到同等的愉悅,久而久之,你會開始追求更高的滿足感,是謂成癮的進化機制,某種程度上,和生物演化的能力極其相似。

人的癮症何其多,如購物癮、社交追讚癮、戀愛癮、甜食癮、高跟鞋癮……,為了滿足這些癮症,付出的代價可能不下於一個酒癮、毒癮、菸癮患者,只是社會上沒人覺得這些癮症是疾病而已。就好像大夥兒都在精神病院裡,誰分得清楚醫護人員比較正常,還是病患比較正常呢?誰能定義什麼是正常呢?(相關閱讀:50世代生病,都是因為抗壓性太高!精神科醫師:3個練習,不再當超人

我研究過「判斷酒癮的10個法則」,這是酒精成癮協會用來判斷成癮危險狀況的標準,只要超過2個以上的紅燈,就表示有症狀,必須注意:

1. 我的酒量比以前強。

2. 我一陣子不喝酒(約幾小時72小時)會感到很不舒服。

3. 我總是超過原本想喝的量。

4. 我用一些方法來讓自己少喝一點,但最後還是破功。

5. 喝酒的事情花了我好多時間。

6. 我為了喝酒,沒做該做的事。

7. 明知道喝酒會傷害身體,還是照樣去喝。

8. 我渴望喝酒,只有喝酒能帶給我滿足。

9. 我在有危險的狀況下,還是照樣喝酒。

10. 我為了喝酒,對家人朋友說謊。

非常有趣的是,你把上面的「喝酒」置換成「網購」,傷害「身體」換成「錢包」,「有危險」換成「沒錢」,其實也一樣成立。

你也可以自己置換成自己正在成癮的事情,如網戀、約×、追星、蒐集BL貼圖,或囤物、買書、斷食、手沖咖啡……(有感覺比較健康嗎)。

那怎麼辦呢?生活這麼苦悶,出門會染疫,在家會無聊,單身會魚干,戀愛會被渣,連找個好東西來享受一下都會上癮,這樣子要如何培養「一個」私習慣?

就像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談戀愛不要只找同一種星座的對象一樣,你要培養多種私習慣,而且公平分配,合理限制時間。不要覺得私習慣就是耍廢,何須規劃?越是不經心,越容易將我們上班族珍貴的耍廢時間變成報廢時間,甚至忘記休息,傻傻地繼續把私人時間拿去工作,這是絕對不可行的,別忘了,這是一本教人躺平工作的書,為的是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活啊!

・躺平權贏得心法:關於私習慣—多方嘗試,公平分配,理性犒賞。

・目標:找尋工作之外的重心,既能宣洩壓力,又不失身心健康,才算擁有自己的生活

(本文摘自著,《45招贏得職場躺平權: 專業表現不失手,個人形象人設佳, 適時曝光求關注》,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