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2週就開始焦慮,快樂春節竟成女性的壓力源!4步驟解除不必要情緒勞動,過個舒暢的好年

讓家裡每個成員,都舒服過個好年。
讓家裡每個成員,都舒服過個好年。
2024.01.05
20,236
作者|勤愛自己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讓家裡每個成員,都舒服過個好年。

作者|勤愛自己 2024.01.05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20,236

文章用聽的
00:00 06:35 1

文/勤愛自己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過年過節,常常是女性的壓力源。既是獨生女、也是媳婦、更是太太與媽媽的她,過年要張羅娘家、婆家、自己家的年菜,往往忙到人仰馬翻,忍不住火氣上來,家人的情緒也受影響,在團聚時刻卻要為年菜而不開心,究竟值得嗎?然而,年節焦慮該如何化解?

結婚後的前幾年,每逢農曆過年都屬於「蠟燭三頭燒」的狀態,身為獨生女的我要先回娘家大掃除、處理祭祖的大大小小事,採買食材後要烹煮還要送餐,這樣老爸老媽的年夜飯才有著落(當年沒有外送服務)。

對婆家更是責無旁貸,因為嫂嫂不擅長處理餐食,小姑們分居各地但會回家吃年夜飯,當時婆婆身體孱弱,我一邊忙娘家的事,還要一邊洗洗切切煮煮煮,有些費工年菜要幾天前處理,有些要當天現煮,有些是祭拜的食材得要重新料理讓它有新鮮味……,要滿足15張以上不同的口味,還得要從自己家烹煮後新鮮直送(因為婆家廚房受限),當然,還有自己家的年菜得準備。

娘家婆家自己家的年節歡聚  卻是女兒/媳婦/太太的壓力來源

每次到了要過年前2週,我就開始焦慮地想菜單及工作清單,每年的除夕夜是我的夢魘,每回忙完了過年的大小事,就有虛脫的感覺,連大年初二都是「我娘回我家」吃飯,能夠好好休息時已接近上班日。直到長輩陸續離世,重擔才稍微輕了一些,但娘家對於年節儀式感的重視,還是讓我要忙幾天,火氣常常上身。

新年假期是與家人朋友團聚相處的時間,明明是溫馨舒服的,為什麼變質變味了?甚至成為互相情緒勒索、吵架的高峰期。為什麼我們愈重視某段關係,就愈容易失控?

從小常聽老媽對我說:「我生你有什麼用?」讓我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很沒用,也因為有「被認可」的情緒匱乏感,導致有「被需要」的飢渴,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價值感。想要面面俱到、希望符合所有人的期待,或是力求完美表現,但真的讓自己舒服嗎?是對方需要的嗎?還是一股腦兒的一廂情願?

決心改變負面迴圈  4步驟化解不必要的情緒勞動

因為年夜飯弄到自己人仰馬翻,又要準備祭拜的種種物品,犧牲睡眠和休息的時間,心情不好又焦急,讓家人一起受情緒的影響,值得嗎?有這樣的自我對話和自我覺察後,我用4個步驟就能搞定了困擾多年的事。

第一就是「暫停並重貼標籤」

一旦發現自己對年節開始焦慮時,腦中就要出現另個念頭讓自己轉念,告訴自己一定有別的辦法,所以公婆還在世時先用部分半成品取代自煮,到後來說服他們同意全家大小到餐廳用餐。

第二是「要具體」

不要將嚴重性過度放大,先清楚事實,也聚焦到具體的事實上,例如不要將完美媳婦角色與年夜飯結合

第三是「找到最適做法」

可以詢問有類似經驗的人方法,或是將構想具體化實施後,看看哪種最適合自己,最後是分成三家用餐,再一起聚會聊天吃外帶點心,是這幾年婆家的除夕流程。

最後一步是「展開動員」

經過前面三步後,已重新定義了焦慮,知道問題沒想像的大,也找到了適合的方法,剩下就是去行動處理它,例如邀請家人一起下廚,或是分工前後段工作

聽過臨床心理師張家齊博士,在podcast節目中提出6種「有害的親密關係」,從原生家庭和社會化過程所經驗的一切,都可能造成心理失控感,必須與自己和解,解除不必要的情緒勞動,讓大家都能過個舒暢的好年,也能療癒自己、享受穩定的親密關係。

別為不完美感到焦慮  活出舒服的樣子

是啊!就像「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我喜歡副標題「讓孩子的焦慮特質轉化為韌性與人生的力量」,我也告訴自己,要讓不完美的焦慮化成生命的韌性和能量,重新及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和孩子的特質/氣質(當然還有我和阿母的)。

套句簡單易懂的:把自己的八字活好!從自己的天賦去開展,不勉強,舒服就對了!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原文標題為〈我如何化解過年前的主婦焦慮?〉)

相關閱讀:

‧  別讓春節變成女性的勞動節!過年當個有智慧的「逆媳」,50後還來得及

‧  傅培梅女兒親授,讓你過年翹腳納涼的常備小點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