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咖啡的品質好壞,怎麼判斷?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7個品味重點,辨別好咖啡

品嘗咖啡,從了解風味結構開始。
品嘗咖啡,從了解風味結構開始。
2023.12.22
62,563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陳莞欣,蔣德誼

品嘗咖啡,從了解風味結構開始。

作者|50+選讀 2023.12.22

責任編輯|陳莞欣,蔣德誼62,563

文章用聽的
00:00 03:57 1

文/粕谷哲 圖/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方舟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蔣德誼、陳莞欣

編按:要沖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首先必須要了解咖啡的風味會受那些因素影響。獨創萃取理論「4:6法」(四六法)的2016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粕谷哲,將其拆解為7大要素,也是品評咖啡的基礎所在。

世上有很多人都認為咖啡是一種「又黑又苦的液體」。但實際上,咖啡的味道相當複雜,有各式各樣的香氣和味道。

要想從各個角度來享受咖啡的風味和口感,可參考JBrC和WBrC的評分表。你可以從中瞭解到風味和口感的細分方式、頂級咖啡師如何組合風味、以及專業人士會對哪些咖啡做出美味的評價。

JBrC 和 WBrC 的評分表。JBrC 和 WBrC 的評分表。

1. 香氣

在品嘗之前就能感受到咖啡液的香氣。當熱水澆在咖啡粉上時,咖啡中的物質揮發產生香氣。如果萃取成功,香氣就能很好地被引發出來;反之,若萃取情況不理想,香氣就顯得平淡。

2. 風味

咖啡給人的整體印象,包括酸質、苦味、甜感等味道,以及香氣和口感等等。在溫熱或冷卻時等不同溫度階段,會感受到不同的風味變化,所以,最好多花點時間,用全部五感去品嘗鑑賞。

3. 餘韻

或譯「餘味」。使用高品質咖啡並成功萃取的話,飲用後會留下令人愉悅的餘韻。但如果咖啡物質沒有完全萃取出來,就會顯得空洞;如果萃取得太多,舌面上就會有粗糙感,並在口中留下苦味或澀味。

4. 酸質

咖啡是由「咖啡櫻桃」這種水果的種子製成。高品質的咖啡會含有源自果實本身的甜感與美妙的酸質。在比賽中,能否很好地表現出優質酸質是一大重點。

小小一顆咖啡豆,箇中卻是大有學問。 小小一顆咖啡豆,箇中卻是大有學問。

5. 口感

或譯「醇度」、「稠度」。咖啡入口時,在口中所產生的質感。評價要點不僅是「輕」或「重」,還包括是否感覺舒適。每種咖啡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因萃取方法和使用的器具不同,口感上會有很大的差異。(相關閱讀:每天1~2杯咖啡,有助降低失智風險!深焙或淺焙,哪種防大腦衰退效果更佳?

6. 平衡感

整體平衡的表現。風味、餘韻、酸質和口感應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如果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過於突出,那就會變成一杯整體表現失衡的咖啡。

7. 整體評價

整體綜合評價。在比賽中,(感官)評審會就該杯咖啡所帶來的體驗價值,寫下個人評價。

(本文摘自粕谷哲著,《就這麼簡單!世界冠軍親授 「4:6法」手沖奧義全解析 煮出令人上癮的好咖啡》,方舟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