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徐文俊 整理/洪淑惠 圖/Shutterstock
編按:財務安全,也是關懷失智者各種生活面向中很重要的一環。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徐文俊醫師特別提醒,不管是否失智,每個人都會有腦力或體能衰老到無力管理財務的一天,建議及早做準備並嚴防詐騙與財務剝削。
經過眾人長期的努力,台灣社會對失智症已積累很多在地經驗。其中,我覺得很重要,且已成為國際趨勢的,就是對「財務安全」的預為規畫。這2年,也看到主管單位包括金管會和銀行信託業者,把「失智友善」列為很重要的工作項目,這是很可喜的進展。
但我想提醒,為可能失智預為綢繆,提早做財務安全規畫,不僅適用因應失智症,其實也適用於所有人。
每人終有無力管理財務的一天 50+須規劃安排
我特別要建議2大年齡族群,更應及早慎重規畫:一為50歲以上的中年人;二是已然70或80歲的高齡者。年齡及人生階段不同,要考量的面向及急迫性雖有不同,但幾個原則卻是一致的。
第一、必須認知並接受,不管是否失智,最終會有一天,可能因突發意外或重大疾病,或難以避免的衰老,我們的腦力或體能,勢必無法再安排自己的一切,包括財務。
第二、為了老後有較佳的照護品質,我們最好從50歲階段,至晚60歲就應著手規畫日後的財務,還有選擇老後想要哪種型態的照護,及其可能需要的花費。(相關閱讀:父母過了70就要注意!8步驟與家人共訂照顧計畫,大家都放心)
清點財務 評估退休生活與照護費用支出
如果您跟我一樣是所謂年過50歲的「50後」世代,那我會建議您,先著手清點財物狀況。
首先要整理自己的各式保險保單、銀行存款和投資,具體弄清楚財務狀況及相關文件等。
其次是開始思考自己的退休計畫,包括所得變化。
退休之後,主動收入(即有工作才有的收入)多半會減少,那被動收入(例如房租、存款利息、股利股息等)是否有機會增加?
即使我作為醫師,執業時間可望比一般職業長,但工作所得基本上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所以,要先好好算一下,到了70、80歲,需要別人照護時,要花費若干?如果一個月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開支要3萬元,照護費用一個月平均要5萬元;那自己的儲蓄和存款是否足敷基本開銷。如果是夫妻二人,那需要的支出就要更多。(相關閱讀:老後想月花4~5萬,政府退休金約只夠付一半!如何理財,讓退休前後可花的錢一樣多?)
按一按計算機,假如發現財務準備還不太足夠,那就得考慮一下,看是否延後退休等等。
我常鼓勵大家延後退休,不僅攸關收入,工作也能帶來很好的社會互動及自我實現,對健康有多重助益。如果中高齡者能把社會貢獻當作工作的目標,那帶來的效益就更多元更棒了。
防生人詐騙、熟人財務剝削 3個自我提醒
其次我要提醒中高齡者,避免成為詐騙或「財務剝削」的對象。大家常聽聞的詐騙,詐騙者多半不是熟人,但財務剝削常是熟人所為,例如家人或銀行理財專員等。
尤其年齡增長會使人的「財務脆弱性」漸增,高齡者常是較富有的族群,但高齡者的執行功能障礙,如比較難處理多工或趕時間的事,若是伴隨有認知功能退步,計算能力也會變差、比較容易焦慮、分辨信賴人的能力降低,或是額顳葉型行為失控。
到時候,假使合併身染重症、不良於行、視力或聽力不好、吃了多種藥影響身心狀況,如果又有憂鬱、社交孤立或孤單等情形,就更難因應爆炸的資訊及日益複雜的市場運作。以上種種特質,使得財務脆弱性也會隨著年歲漸增。(相關閱讀:萬一哪天失智,如何保護財產?老後財務自由,必懂的安養信託)
在預防被詐騙、被剝削上,這幾年我觀察的心得是:
1. 注意日新月異的詐騙手法
例如AI詐騙已開始大行其道。不要以為只要不貪心,詐騙就與我無關。新科技已連帶產生許多難以防範的斂財新法,大家得常更新防患詐騙的知識。
2. 特別利多或便宜可能有詐
對於任何看起來特別優惠、超乎市場行情的投資報酬率或利息,或有便宜可撿時,就是要提高警覺的時刻。
3. 建立情感與安全感網絡
要很清楚自己的需要,包括感情或安全感上的。因為孤立無助的中高齡者,就會有較高的財務脆弱性,讓有心人趁虛而入。
總之,大家在一起努力延緩失智及面對失智症的同時,也別忘了趕快檢視自己的財務規畫,並培養老後的財務韌性,才是更妥當、更有智慧的安排。
(本文摘自黃安琪、廖靜清著,《解鎖失智密碼: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第一線醫護累積25萬小時的25個動人故事》,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出版,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