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想月花4~5萬,政府退休金約只夠付一半!如何理財,讓退休前後可花的錢一樣多?

老後想月花4~5萬,政府退休金約只夠付一半!如何理財,讓退休前後可花的錢一樣多?
2023.06.26
58,898

2023.06.26

58,898

文章用聽的
00:00 09:50 1

文/陳莞欣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宏利投資管理於2023年發布調查,受試者預計自己退休後,每月平均需要48,268元。這個數字,和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相差無幾。換言之,多數人期待的退休生活,是有100%的所得替代率。以此為目標,光靠政府所提供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大概只有50%。怎麼理財,才能過理想的退休生活?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對於這個問題,坊間流傳許多不同的試算公式。也有人喊出1000萬、2000萬等數字。其實,多數人無非期待不再工作後,仍擁有和過往相同的生活品質。

宏利投資管理於2023年發布調查,針對台灣市場20~60歲之間的受訪者,調查他們對退休的準備和預期。調查結果發現,受試者預計自己退休後每月平均需要新台幣48,268元。這個數字,甚至比2022年主計處發布的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4,417元還略高一些。

這份調查也顯示,僅30%台灣人認為自己能達到理想的退休目標,55%受訪者預期自己退休後仍然會繼續工作。換言之,多數人對自己的退休財務準備,看法並不樂觀。

退休生活挑戰多!想月花4~5萬,政府退休金只能支付一半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養老金負責人、精算師邱鎧平分析,在疫情過後,不僅台灣,全球市場對於退休財務準備的信心普遍都有下滑趨勢。一來,過去3年的疫情讓大家意識到個人健康也可能會出現「黑天鵝」事件,或許未來會有意料之外的大筆開銷。

再者,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失業率上升、經濟衰退,美國聯準會先以降息因應,其後又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升息。一連串的事件,讓2023年人們面臨的財務挑戰比以前更嚴峻。

邱鎧平進一步指出,從多年調查結果來看,台灣的家庭結構在20年間有極大的改變,家庭平均人數從3.3人降到2.8人。儘管不少人年過65歲後仍選擇和子女同住,維持老後生活的穩定,但在可見的未來,「子女養老」的趨勢將會逐漸式微。

此外,本次調查也發現,台灣女性可能因為照顧家庭等因素,職涯比男性短、平均薪資低28%,又比男性長壽6~7年,需要儲備比男性更多的退休金。

邱鎧平認為,綜觀各國的退休金制度,台灣的退休金保險覆蓋率相對高。從2008年國民年金制度上路後,覆蓋率超過9成。

不過,需注意的是,不論是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光靠政府所提供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大概只有50%,甚至更低。以國民年金為例,2023年1月開始投保金額為19,761元,若25歲開始投保、65歲請領退休金,40年的投保年資,可領到的老年年金給付為10,276元。這樣的金額,雖可稍微挹注退休金水位,卻遠不足以支應生活開銷。(相關閱讀:現在繳國民年金,65歲退休時可以領多少?不繳國民年金會怎樣?

邱鎧平指出,新制勞退基金有「保證收益」機制,勞工領取時,至少有2年定存保證收益保障。然而,這層保障也導致政府在操作勞退基金時會採取較保守的策略,避免虧損。「追求保本,無法創造長期投資效益。退休金準備沒有跑贏通膨是沒有用的。」

大環境挑戰多,光靠政府退休金又不足,想在退休後每月有4~5萬可花,該如何擬訂理財策略?

退休理財怎麼做?長期投資3萬也可以變75萬

邱鎧平建議,如以退休後每月4~5萬現金流為目標,可設定5成來自政府退休金、5成靠自己投資。他觀察,不少人在退休後的資產配置,常有太過保守的傾向。以台灣而言,傾向儲蓄、購置房地產以及保險。然而,儲蓄的利息太低、保險只能轉移風險,無法支應日常生活開銷。房地產若是自住使用,除非「以房養老」,否則亦無法轉為老後的現金流。

此外,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再加上全球市場的健康護理支出每年通膨率都以雙位數成長,可以預見未來因應新的藥物、治療方法出現,醫療開銷會持續增加。最怕的就是人未老,錢已經用完了。退休後不再投資,無法應付未來的通膨。」

這筆要投資的錢,如何規劃?邱鎧平指出,未來3~5年的開銷,可放在風險極低的投資工具,例如定存等。而為了養老所儲備的退休金,則建議放在風險分散、但有成長性的投資工具。例如,金融界常稱「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是「懶人基金」,適合不具備金融專業、對理財無特別研究的普羅大眾。

所謂「目標日期基金」,主要是幫助投資者實現特定理財目標,如退休或學費準備。基金經理人會根據目標日期,自動調整資產配置的風險,投資適合的標的。例如,想在2030年退休,可選擇2030目標日期基金。隨著時間愈靠近,基金會調整投資組合以減少風險。

而「目標風險基金」則是根據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提供不同風險的基金。例如,保守、穩健、積極目前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台即提供這類商品,讓私校教職員挑選,作為個人退休資產配置的選擇。

他提醒,資產配置愈多元化、投資標的之間的關聯性愈低,風險分散的效果愈好。而專業的投資人可以使用多樣化的工具,進行全球配置,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例如投資全球型債券基金、全球股票型基金,可將地緣性風險最小化。

此外,因應市場的波動,採用「平均成本法」,每月固定投入一筆錢進入市場,長期而言會有較好的報酬率。邱鎧平解釋,不喜歡虧損的心理,反而容易讓投資人買高賣低。相反的,多個研究顯示,從90年代開始長期投資,即使期間經過網路泡沫、金融海嘯、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長期下來的報酬率頗為可觀。

長期投資的威力有多大?以美股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指數之一標普500為例,如果在1990年投入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買標普500指數,到了2023年,資產會成長為24,550美元(約新台幣75萬元),總報酬率高達2,355%。

「長期投資不受眼前的波動限制,你不必太擔憂眼前的經濟局勢。」邱鎧平說。不管幾歲退休,投資都該持續成長!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