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派翠克.金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怎麼聊天,可以聊到更加理解一個人?社交互動專家與對話溝通教練派翠克.金,著有《最強讀人術》一書,他分享10個有趣的提問,可以利用間接的問題,獲得一個人價值觀、渴望與自我認知等的直接資訊。
你可以使用問題來主動探出非常有用的資訊。假設性的問題,可以繞過人們的心理防禦,讓他們馬上誠實地透露出具有深刻意義的資訊。這有助於讓你更明白他們的秘密渴望、價值觀,以及自我認知。
透過單純的提問,我們可以揭露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代表的是整個世界觀或一系列的價值觀。
舉例來說,或許你可以問某人,他們的新聞消息都是從哪裡得知的?以及他們喜歡看電視頻道的哪一台、哪類型的出版品、哪類型的雜誌?偏好哪位專家或主持人?上述的實際提問案例,能明確讓你看見一個間接的問題,就能使你對他人的想法有相當多的了解。這種做法涉及了一些推斷跟猜測,但至少是一項可以繼續著手的扎實資訊,而且有許多具體的關聯事物。
詢問他人更深入的問題,並聆聽他們的敘述,藉此試著一點一滴地從中蒐集資訊。這些問題的表達方式,是用來引出並激發深刻的想法。這些問題能促使人們深入自身思維,讓我們得以了解他們的行為及思維模式。
1. 哪種類型的獎勵,是你會付出最大努力去贏得的?哪種類型的懲罰,是你會盡一切可能去避免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能夠幫助你找出驅策某人前進的背後真實動機。除了表面的東西之外,真正能激勵人們的東西是什麼?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什麼類型的痛苦或快樂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包括正面事物與負面事物,在本能的層面上,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答案也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
舉例來說,所有賭徒都想要一項獎勵:頭獎。他們一試再試,無論這種嘗試並贏得巨額獎金的方式,是透過刮刮樂或是吃角子老虎。
他們的動機是想要贏回損失嗎?他們想要獲得超越想像的財富嗎?他們是真心想要贏得大獎,抑或他們只是在填補心中的空虛,一次又一次藉此試圖讓自己分心?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努力?你或許會猜想,他們的動機是伴隨著風險而來的刺激與強烈感受。他們在乎有穩定的收入或尋找人生的意義嗎?也許在乎,也許不在乎。
一旦你可以深入了解某人的最大渴望及背後原因,你通常用不著直接提問,就能知道他們生命的驅動力是什麼。
人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能夠清楚地讓你知道他們生命中的優先事物是什麼,以及他們認為的痛苦與快樂是什麼。
藉由這個問題,去尋找人們在答案背後的情感,你就能夠很清楚地判讀他們的價值觀。(相關閱讀: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該問自己的33個問題,朋友聚會抽一題來玩)
2. 你想要在什麼地方花大錢?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省錢或分毫不花?
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夠揭露對某人的人生來說,什麼東西很重要,以及他們想要體驗什麼,或是避免什麼。這個問題其實無關乎想要買的一或多件物品;終有一天,擁有的物品將再也毫無用處,重點在於那些物品所象徵與提供的意義。舉例來說,有時候,相較於買一個新皮包,花錢購買各種體驗,或許能夠改善某人的整體幸福感及人生觀。再次強調,要尋找答案背後潛在的情緒跟動機。
那麼,有什麼東西是你可以毫無困難大肆揮霍,又有什麼對你來說是毫無價值的呢?
舉例來說,在決定假期開支的時候,人們可能會選擇將大把大把的錢,花在頂級的乘船旅遊,住宿則待在破舊的飯店。這表示他們渴望體驗令人難忘的時刻,而非住進有金色馬桶的高檔飯店,他們覺得後者才是浪費錢。其他人可能會做出相反的選擇,縱情於物質享受,卻看不到太多的景致。
無論是做出哪一種選擇,他們都確確實實地找出了自己的優先選擇與價值觀,並且把錢花在那些事物上。
你的錢會花在什麼地方,就表示那地方能帶給你極大的快樂,因此如果你能留意自己會讓錢流向何方,以及會截斷哪裡的錢流,就能立刻知道,對你來說,每天重要的事情是什麼。與此相對的問題,是你問對方:「在日常生活中,你重視什麼事情?」同樣地,你也會得到一個能夠用來分析的明確答案。
同樣的提問原則可套用於時間、金錢、精力。無論是有意或無意,時間、金錢、精力的流向,都代表了人們所擁有的價值觀。
3. 你個人最重要又有意義的成就是什麼?你意義最重大的失望或失敗又是什麼?
成就和失敗,與某人如何看待自己有關。重要的經歷往往也會創造出他們的自我認同。我們無法否認,過去發生的事情經常會影響我們當前與未來的行動。
因此,這個問題能夠讓人們回答,無論是好是壞,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痛苦的失敗能夠勾出他們討厭的自身缺陷,而成就會讓他們提起令自身感到驕傲的優點。
一名賣力工作,一步步在企業中升遷的職業婦女,可能會自豪地想起她的成就。為什麼她認為這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因為她重視獨立、韌性、決心,而這些東西正是她爬上職業巔峰所必要的。她回想起自己為了得到那間高級辦公室所做的諸多事情,而她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因此,關於她職業成就的回答,其實是她利用了自己的正面特質爬到這個位置的故事—也就是她的自我認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同一名女性聊到了她自己的失敗,最終得到了一份她厭惡的工作,相同的負面自我認同可能就會出現。這些性格特質將會是她最討厭的東西。
人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顯現出他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這反映在他們的期望是否得到滿足。
4. 什麼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什麼事情總是讓人筋疲力盡?
這個問題,旨在更清楚地了解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做起來毫不費力的事情,並不一定總是對方天生的才華,而是表示他們喜歡去做這件事。另一方面,做起來總是讓人筋疲力竭的事情,並非總與人們缺乏能力有關,而是對該件事情的厭惡。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顯現出人們會在什麼地方找到自然而然的歡愉跟享受,即便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
5. 如果可以在遊戲裡面設計一個角色,你會強調哪些特質?又會忽略哪些特質?
這個問題要問的,是人們如何看待理想的自我,以及他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不那麼重要。想像一下,你只有有限的點數可以給一個角色,卻有6個特質可以分配選擇。你會強調跟提高哪些特質?又有哪些特質你會選擇平凡或甚至缺乏?
假設你有能力在魅力、學術能力、幽默感、誠實、彈性,以及情緒覺察等特質之間做出選擇,你將最多的點數投入其中的特質,正是你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你的特質。它可能代表你當前的性格特質構成,也可能跟你的現況完全相反。無論如何,這很可能代表你如何看待自己,或是你希望如何看待自己。至於其他特質呢?好吧,可能就只是沒那麼重要。
6. 如果非捐不可,你會把自己擁有的幾千萬元捐給什麼慈善機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會迫使人們回答他們珍視這個世界的什麼事物,而不僅僅只局限於他們的生活。
你會把錢捐給動物收容所或癌症慈善組織?或許你會資助一個來自第三世界的孩子?無論如何,這個問題能夠顯示的是,一旦人們的思維不局限在自己身上時,他們在乎的是什麼。你可以看見他們珍視的是世界的哪個領域,這能讓你看見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換句話說,他們會優先考慮什麼團體的利益,或者受到什麼團體的激勵?一如往常,你要注意潛藏其中的情感。
提出這些問題,能夠喚起人們對價值觀、想法、意識的深層連結。再次強調,之所以要問這些問題,是為了觀察他人的行為。這些問題會引導人們去思考自己性格中最相關的層面。這些問題也能使得人們的思維超脫陳舊的觀點,並且逐漸而自然地激發更多有意義的想法。追尋答案背後的真意,一字一句都仔細思考。這裡需要的關鍵能力是批判性思維、評斷及反思。
接下來,我們要更深入地詢問他們建構出來的敘事,而非只是一個相對簡短的答案,看看我們能夠從聽見他們完整的內在對話中,一點一滴地蒐集到什麼資訊。
7. 什麼動物最能夠用來描述你?
這其實是將一個非常私密的問題,隱藏在乍看平凡的地方。談論動物時會產生的近距離感,能夠促成一些非常直率而誠實的答案。論及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時,人們可能會不經意地告訴你,他們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仔細去聆聽那些說自己喜歡狗兒但不喜歡貓咪的人所說的話。問他們原因,而他們的答案會清楚地讓你知道他們珍視的個人特質—包括他人的跟自己的—以及他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提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式,是盡可能地輕鬆自在。不要讓你自己看起來像是打算盤一樣問出一個嚴肅的答案—諷刺的是,這種輕鬆的態度會很快地穿透他人的防衛心態,讓他們不假思索地說出關於自己而且意義重大的資訊。他們立刻告訴你的答案很重要—不管他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那都極有可能是他們認為最重要、最相關、最固定的面向。
比如說,一個人立刻跟你說,他們是熊,而且不需要進一步的追問,他們就跟你說了原因:他們很凶猛,會保護自己喜愛的親友,不應該等閒視之。但如果他們沒有選擇鯊魚,這是不是表示,他們也認為自己有些「可愛」的一面?
從表面上來看,這類的問題似乎單純有趣,但就是因為這麼純粹簡單,才會使得人們的回答最為誠實。他們選擇的是肉食動物還是草食動物?是傳說生物嗎?是害蟲嗎?是人類馴養的動物或是野生而有些危險的動物呢?這類的問題,能大幅地加深並強化你對他們的理解—而且是從他們自己所提出的觀點來進行的。
8. 你最喜歡哪一部電影?
透過這個問題,人們真正在跟你分享的,是吸引他們的敘事手法及故事情節,進而讓你深入理解他們內在道德世界的模樣、他們如何看待好人跟壞人,或者甚至隨著話題的進展,讓你知道他們對自己宏大的人生故事有何展望。
知道他們喜歡某部電影有什麼用處呢?不要直接假定他們認同的對象是主角—對他們最具影響力的可能是導演或是電影類型。如果有人回答:「呃,這是一部沒沒無聞的波蘭獨立電影,上映時間是40年代初期。我覺得你可能沒聽過。」即便你從沒聽過這部電影,也可以從中推斷出很多資訊!你可以假定這個人重視獨特性跟稀有性,並且喜歡把自己塑造成品味絕佳的鑑賞家。(也就是說,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這不過是個讓人聽了就生氣的假文青!)
搭配你蒐集到的其他資訊,來解讀這個問題的答案。躲在角落那個害羞而骨瘦如柴的孩子,最鍾愛超級英雄的電影,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一名退休的日本媽媽,會在一部描述美國南方腹地的奴隸交易的嚴肅電影中看見什麼?那個告訴你他們最愛看喜劇電影的人,所選擇的並非最近的電影,而是一部幾十年前的影片,該片大為風行的時候,他們還不過是個孩子,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呢?
9. 家中失火的時候,你會搶救出什麼東西?
你懂的。你的整個家在起火燃燒,而你只能進去拿取一件珍貴的物品,不能再多了。這是另一個能夠深入挖掘個人最基本價值觀與優先事物的問題。或許你認識這麼一個人,你以為對方相當務實,幾乎可說是情緒感受駑鈍,直到他們跟你說,他們會從火場中救出一本詩集。
危機跟緊急情況,能夠快速地打斷生活中的混亂。人們可能總呈現出某種固定的性格,直到他們遇上了絕境。
試著去理解一個人會救出什麼之外,還要去想他為什麼這麼做。一個想都不想就立刻救出寵物貓的人,是在讓你知道,比起無生命的財產,他們更重視生命。一個選擇拿護照的人,則是要讓你知道,他們非常看重自己能夠行動的自由、能夠旅行的能力。
同樣地,那些會簡單地跟你說,他們選擇拿起錢包,因為所有的錢、卡片跟駕照都在裡面的人,也是在讓你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們不是依據價值觀或假設在回答你的問題,而是用最合乎邏輯的方式,解決一個毫無疑問而確確實實的困境。與那些大膽宣稱自己會救出曾曾祖母的老照片的人截然不同!(相關閱讀:臨終者教我生命最重要的事!關懷師陳怡如:意外隨時會來,想做什麼不要等)
10. 你最害怕什麼?
上述許多問題的重點,都放在價值觀、原則、優先選擇、欲望之上。不過當然,你也可以從一個人會主動去迴避、厭惡,及恐懼的事物中,知道很多事情。這些答案不單能讓你知道他們珍視什麼,也會讓你知道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力量與侷限。
一個會說出「蜘蛛」的人,跟另一個表示「早發性失智症。我會逐漸忘記自己是誰,以及忘記那些我曾經深愛過的每一張面孔」的人,他們的心理結構截然不同。恐懼是一扇門,往往通向人們最堅守的原則—一個道德感極度強烈,做人處事總受正義與公平驅使的人,可能會害怕連續殺人魔、精神變態,甚或是惡魔般的超自然存在。
另一方面,恐懼也能讓你知道,對方如何看待他們處理逆境或痛苦的能力。會害怕被拒絕、拋棄與批評的人,是在讓你知道,在他們的世界裡,心理傷害比身體傷害來得更嚴重。同樣地,如果有人毫不畏懼地跟你說:「我什麼都不怕」,你又會推斷出什麼呢?
(本文摘自派翠克.金著,《最強讀人術:從了解自己到透析人心》,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