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專欄|「媽媽老了,沒人陪好可憐⋯」 50歲一點也不老,別讓成年兒女黏爸媽錯過自己的人生

29469
29469
2023.12.11
96,378
作者|洪雪珍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29469

作者|洪雪珍 2023.12.11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96,378

文章用聽的
00:00 06:07 1

文/洪雪珍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父母與孩子之間,什麼樣的距離才是剛剛好?和孩子之間親密信任固然很好,但有智慧的父母也該留意,彼此的距離是否囿限了他們在其他人際關係的發展,記得適時推一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要太黏,也不要一點都不黏,過與不及都不好。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每個人只有24小時,給了父母,就給不了別人,會排擠掉其他關係的發展。

當孩子長大之後,孩子太黏父母,千萬別高興。這隱含著多重意義,包括:他是不是不擅長與其他人相處?或是,他無法與人發展更深的關係?或是,他在其他關係受挫卻未察覺?

每個年紀,人際關係都各有重點:比如青春期,重點會在好朋友;到了適婚年齡,重點則在男女朋友;到了職場,重點可能移轉至同事……

如果孩子沒有這些重點對象,或許在透露一些訊息,需要留心並協助。(相關閱讀:和孩子溝通好難,連問都不能問嗎?郭葉珍:別讓關心的話,說出來像質疑

16歲住校女孩沒有閨蜜  每晚必和媽媽通話聊心事

有個16歲女孩住在學校,從早到晚都是跟同齡女孩在一起。我問她有沒有閨蜜,她居然秒回沒有,把我嚇了一跳。

我從小獨來獨往,不喜與人走動。一群人時,我大半安靜地在旁邊聽著;對他們的話題不太感興趣,經常走神,人在心不在。但是總有幾個同學會主動來接近我,我有煩惱的時候,會跟他們吐苦水。就算孤僻如我,心中仍然開得出名單,說出2、3個能說上心裡話的朋友。對於求學時期的孩子來說,比較健康些。

相對地,這女孩到了晚上忙完,每天一定跟媽媽講電話,聊很多事。我認識她媽媽,照顧孩子無微不至,是首屈一指的模範母親;孩子跟她如此親密,可見她的成功。而孩子隻身在外,心裡有媽媽的支持,的確更有力量度過不少難關。

可是,孩子會長大離家,遇到急事時,遠水救不了近火。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身邊有好朋友挺身相助,是很重要的。

30歲女兒一放假就回家陪媽媽  男友抱怨沒時間相處

最近認識另一位30歲適婚年齡的女生,有固定男友,交往多年,論及婚嫁。近年男方有些遲疑,覺得彼此不合適。一到放假日,女生經常要回家看媽媽。像是中秋連假3天,媽媽盼著她回家,而她在2星期前已經回家過了……男方抱怨兩人根本沒時間安排活動相處。

我以為她媽媽七老八十、健康不佳,哪裡知道才50多歲,我差點暈過去。

原來她爸爸60歲退休,在家種菜養老,喜歡媽媽煮三餐,媽媽哪裡都去不了。在家無聊,便盼著獨生女回家。

女兒從小跟媽媽親密,無話不談,現在媽媽老了,心有愧疚,理應陪伴。因為,媽媽好可憐……

我真不知道,60歲為什麼要養老?50多歲為什麼是老了?若活到100歲,女兒不就被綁一輩子?(相關閱讀:想對老邁的父母盡孝,又想追求自己的人生?彭菊仙:扶養,絕不僅是金錢供給或綁在一起

人生階段重點關係會轉移  適度距離比較健康

母女感情好,固然令人羨慕,是幾輩子修來的莫大好福氣。另外,我也不認為人生有固定模式,一定要談戀愛、結婚生子或離家打拚。

但是,關係從來不會是一生一世。

隨著年齡不同,關係重點會移轉,從親子關係,到朋友關係、伴侶關係……分配給對方的時間會有增減。

如果從小到大沒有改變,就不符合自然規律。

這時,父母也許不妨想想:究竟孩子是愛我,或是依賴我?孩子若依賴我,是我帶給他羈絆嗎?還是孩子的心理或交友上,有什麼狀況?

人跟人之間,有的緣深,有的緣淺;即使如此,適度的距離,仍然比較健康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幫助他正常發展其他關係,人生更圓滿。

放手,就能放心。

(本文轉載自洪雪珍FB粉專,原文標題為〈你可以很愛孩子,但不能黏著孩子〉)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