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好難,連問都不能問嗎?郭葉珍:別讓關心的話,說出來像質疑
勒住質疑的舌頭,先照顧心情。
文/郭葉珍 攝影/影巷26號
編按:如何關心孩子,不會造成反感,讓彼此能溝通暢通?親職教育專家郭葉珍提示,看到孩子受傷,要避免關心的話語聽起來很像在教訓。既然孩子受傷了,照顧要比檢討來得優先。
有一回兒子和女友原本計劃要去度假3天,但第2天半夜忽然回到家。
我驚訝的問:「還好嗎?怎麼忽然回來了?」
兒子說:「旅館房間有一股霉味,外面的聲音又太吵。我試著睡覺,但整個感覺太差,沒辦法待下去。雖然可惜了一晚3,000元,但考慮到睡不好,隔天開車太危險,就決心連夜趕回來。」
有人受傷了 照顧比檢討優先
雖然我心中有100個疑問:「3,000元耶,難道不能換房間嗎?難道你訂房前沒看評價嗎?」
但現在的重點不是我怎麼想,也不是要教育兒子什麼。而是有人受傷了,照顧要比檢討來得優先。
況且兒子說得對,安全比較重要。至於換房間什麼的,兒子的社會經驗非常豐富,我想得到的,相信他也早就已經想到了。於是我同理兒子:「是啊,為了3,000元勉強住一晚,隔天狀況不佳,的確太危險。」
兒子洗好澡後,一副很幸福的樣子:「還是家裡舒服。」
避免關心的問句 聽起來像批評或指責
我問兒子:「你應該有跟旅館反映這個狀況,他們怎麼說?」
這時候如果我說「你怎麼不跟旅館反映」,可能會讓兒子覺得我把他看成白痴,因此我不用聽起來像是質疑的問句來問兒子。如果他真的沒跟旅館反映,也必定有他的理由,到時候再問問看就知道他怎麼想的。
兒子說:「外面人來人往的聲音不是飯店能制止的。至於有霉味,假日出門碰到不滿意的住宿環境也是很無奈,想換房間,客滿了想換也沒得換。」原來如此。還好我沒多嘴,說出聽起來會像在批評或指責,後來得知他透過訂房平台成功把錢拿回來,我更慶幸自己沒有好為人師。
看到孩子受傷,雖然很想關心,但有時候講出來的話很像在教訓。既然孩子受傷了,照顧要比檢討來得優先,畢竟孩子受傷了,痛都來不及,實在很難冷靜思考與學習。
留心!衝動說出的話 可能造成反效果
有時候父母覺得和孩子溝通好難,難道連問都不能問嗎?
受傷的人耐受度比較低,父母提問時的措辭如果含有質疑他為什麼不如何做的訊息時,孩子經常會覺得被批評而關上溝通的大門。
不管不顧的衝動說出想講的話,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破壞彼此的關係。
當對方受傷時,勒住舌頭,先照顧心情,家和萬事興。
(本文摘自郭葉珍著,《讀懂孩子內心話》,天下文化出版)
2023/06/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