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前5%表現出眾的人,運動時間比他人多40%!54歲韓籍Google全球公關總監,如何讓好體力成為競爭力?
下一篇

有些事50歲不做,以後不一定有體力與機會做!一年旅行200天,蔡靜君夫婦的Long Stay退休生活

前5%表現出眾的人,運動時間比他人多40%!54歲韓籍Google全球公關總監,如何讓好體力成為競爭力?

往前一步、再一步,就能堅持不放棄。

文/鄭金慶淑 圖/出自Sebasi Talk影片截圖

編按:當同齡朋友開始思考退休要做什麼,鄭金慶淑(Lois Kim)卻在50歲隻身前往美國Google總部擔任全球國際媒體公關部門總監。她大方分享,自己的競爭力可說來自於體力!畢竟職場生活不是只有3、5年,長達20、30的年的工作不能只靠意志力。體力,其實也是一種實力!

在Google,擁有亮眼履歷和出眾實力的人才比比皆是,但我唯一有自信的事,就是我的體力。身為平凡文科生出身的亞裔人士,年屆50歲仍在職,若說我的競爭力是來自於體力,一點也不為過。憑著不屈不撓的體力,讓我即使日以繼夜籌備接踵而來的重量級專案,或是到國外出差尚未適應時差的狀況下,隔天都還是一樣生龍活虎。

運動重要性不輸學習  體力也是一種實力

體力可以說是人生的潛在動能,讓我們得以繼續前進。我只要醒來一睜開眼睛,就會去晨跑一小時,晚上走路一小時;每到週末當背包客去旅行,或是練劍道和游泳。比起20、30歲時,現在的我會花更多時間投資在健康和運動上。我平時幾乎從不對後輩們嘮叨,但卻經常告訴他們:「不要覺得運動是浪費時間,運動跟學英語一樣重要,花點時間好好鍛鍊體力吧!因為體力也是一種實力。」

韓劇《未生》中,男主角張克萊的父親曾囑咐兒子:「如果想要贏,就必須先有一副能夠承受住所有問題的身體。」當一個人體力不好時,很容易就想休息,耐心也會被磨光,而且在疲憊不堪的狀態下,根本無暇顧及輸贏。

沒錯,有時累過頭時,腦袋就會昏昏沉沉的,呈現像當機一樣的狀態。假如心裡想著:「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我好像做不到。」自然會害怕面對新的挑戰。當睡意來襲,內心沒有餘裕時,怎麼可能再繼續前進?在發掘自己的潛力前,萌生放棄的念頭是很正常的。(相關閱讀:一週做多少運動,對身體最好?學會計算運動量,體能進化不受傷!

職場與人生的創意與活力  建立在體力上的餘裕

我相信創新的思維和點子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來自身心的餘裕和行動力。激發出創意思維、向旁人請益、研究並嘗試挑戰,所有的前提都在於體力上的「餘裕」

在我的書桌上,貼了一張特別的貼紙,上面寫著:「這個怎麼樣?」「啊!我週末突然靈光乍現,你覺得這個怎麼樣?」「啊!我昨晚忽然想到,你覺得這個怎麼樣?」同事們說這是我最常說的口頭禪,為了逗我開心,特地把這句話做成貼紙送給我(雖然可能也是在取笑我……)。

我們必須要充滿活力,才能邁開腳步勇於提出想法和建議。這也意味著,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有充沛的體力,才能不斷持續思考,成為「長遠思考者」(Longterm thinker)。總是活力充沛,靈感源源不絕的人,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說,體力是「成就」所有事物的魔力

職場生活動輒30年  運動紓壓也提升恆毅力

如果職場生活只有3年或5年,就不需要考慮體力的問題。然而,職場生活若超過10年、20年、30年,希望到50、60歲都還能持續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又另當別論了。

原本30多歲做的日常工作,到了40歲後會開始變得有些吃力,身體也會經常感到不適和疲憊。一般來說,40歲成為中階主管後,開始要管理自己的團隊,同時也必須掌握其他部門的運作方式,了解如何與他們合作才能創造雙贏,需要不斷地拓展思維並創造出更大的願景,這才是中階主管和C級主管(C-suite,公司中所有高層管理職位)必須具備的競爭力。

然而,倘若體力和狀態不佳,就不可能做到。事實上,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前5%表現出眾的人,每週運動時間平均比其他人高出40%。運動不僅能提升專注力和體力,同時有助於減緩焦慮和壓力,更能培養持續工作的恆毅力。身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為了不隨波逐流,並找到自己的重心,必須要鍛鍊身心,成為最後的堡壘,鍛鍊體力也可以說是職涯投資的一環

一句話確立努力的方向  較不易半途而廢

那麼,要如何鍛鍊體力呢?

只要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睡覺就好。每天好好吃飯、認真運動,再加上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懂得照顧好自己,堅持這一連串的習慣,就不會容易感到倦怠無力。在鍛鍊身體和心理肌肉的同時,若能培養出堅持不懈的毅力,即便遇到任何困難,也都能迎刃而解。無論在職場或是在人生中,皆是如此。

但問題在於持之以恆,堅持才是最困難的事。在漫長的人生中,想要擁有持之以恆的動力,就必須以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事。比起目標,更重要的是方向

目標和方向有何不同?舉例來說,與其設定「每天攝取多少卡路里、一週運動4次、某個期限前要減重幾公斤」的目標,倒不如朝「維持健康生活」的方向前進;與其設定「今年一定要升遷」的目標,倒不如朝「在專業領域中,成為任何人都問不倒」的專家之路前進;與其設定「每週和孩子聊天5小時」的目標,倒不如朝「和家人共度愉快的一年」的方向努力。針對健康、家人或專業度等各方面,你可以用一個字或一句話,寫下想要努力的方向

倘若將方向設定為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就會選擇喝水,而不是碳酸飲料;選擇黑咖啡,而不是加滿糖漿和奶油的咖啡;即使因為忙碌無法運動,也會尋找替代方案,像是多吃對健康有益的沙拉餐。

透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就能朝自己設定的方向更靠進一步。有時候可能無法做到,但只要方向確立,就不會為了一天的「失敗」而感到失落,也比較不會半途而廢。(相關閱讀:儲存老後「好腳力」!只靠運動不夠,這樣練對「白肌」才能抵抗肌肉流失

生活不如意事太多  至少要能為身體做決定

運動是培養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方法。所謂的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並期許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當克服想要躺下來休息的欲望並開始運動後,心情會變得格外踏實。戰勝自己並能主宰自己的身體時所感受到的成就感,會讓自己產生信心,相信自己只要下定決心,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難倒我,包含運動在內。

儘管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不如意,但至少我能為我的身體做決定,光是這件事就令人充滿希望。無論工作多麼疲累,透過運動重新調整自己呼吸後,再大的痛苦都能煙消雲散。

那麼,要如何做到堅持運動不懈怠?

Google公關總監堅持運動的4個訣竅

持續運動超過30年後,我掌握到幾項重要訣竅。

第一,從事有趣、看起來很酷的運動

當我開始練劍道後,大家總是習慣把我和「劍道」畫上等號,一看到我就會問:「妳現在還在練劍道嗎?」雖然只是閒聊,但當越來越多人記得我練劍道這件事,時不時就會問我,就會讓我有意識地強迫自己持續練劍道。

或許看起來有些幼稚,對我而言卻相當有效。就算昨晚聚餐再晚結束,深怕隔天一早有人會問:「妳昨天有運動嗎?」我依舊會勉強自己去運動。把他人的眼光當成動力,藉此強化自己的習慣和身分認同。當持續堅持做某件事時,也能成為自己的特色。

第二,參加比賽之類的活動。

對重複的日常感到厭煩時,透過參加活動,能為生活注入新的氣息。在我體力巔峰期,曾經跑過全馬6~7次,還經常參加21公里的半馬。當你設定目標參加比賽或突破自己的紀錄時,對於平常在做的運動,也會變得更有動力。每次登山或長途健走完後,對我來說也會有一種贏得比賽的成就感,也是很適合持續的運動。

第三,盡可能在能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時間運動。

由於我晚上經常有約或需要加班,很難每天持續運動。尤其專案工作繁重,再加上頻繁出差,在時差不同的情況下,既定的行程很容易被打亂。因此,我總是會習慣早起,固定在早上運動,時間上比較能靈活運用。當然,每個人的生活模式不同,有些人是晨型人,有些人是夜貓子,重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段運動。

最重要的是,下定決心後就不要拖延

在職場生活中,難免會碰到計畫趕不上變化的情形。當計畫被打亂後,我們很容易會心想:「那不然下個禮拜再開始好了,還是下個月再開始?」就把計畫往後推遲。要知道,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計畫,只要朝著你想要的理想生活方向前進,即使今天的計畫被打亂,明天再開始就好。一兩天沒達標也無妨,昨天沒做到,那就從今天開始;今天沒做到,那就明天再開始。

只要往前一步,再一步,像念咒語一樣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投入在運動上,工作一整天後的疲勞和焦慮的心情,也會跟著平靜下來。以強大的身心作為後盾,就能堅持不放棄,持續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

「堅持下去吧!反正到最後拼的是體力。」

(本文摘自鄭金慶淑著,《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四十歲學英文、五十歲前進矽谷,突破限制,打造不倦怠的人生動力》,采實文化出版)

2023/11/2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有些事50歲不做,以後不一定有體力與機會做!一年旅行200天,蔡靜君夫婦的Long Stay退休生活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