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中年從外商離職,過「半農半X」親近自然的生活!非常台Iris:不再用生命拚收入,把握最後機會自我實現
下一篇

希望居家清爽,卻被家人抱怨東西沒地方收、不好找?整理師建議「藏八露二」原則,降低視覺噪音

中年從外商離職,過「半農半X」親近自然的生活!非常台Iris:不再用生命拚收入,把握最後機會自我實現

被土地滋養的生命,更加豐足。

文、圖/楊麗琴

編按:中年後「半農半X」的生活,如何實踐?「非常台」創辦人楊麗琴(Iris)在46歲那年離開任職多年的外商公司,尋求理想中親近土地的生活:拜訪產地、承租山屋、開一間販售自然料理、手作器物的實體店……低度物慾的生活,卻能讓身心得到療癒。以下是她的自述:

2016年我從工作10幾年的外商離職,開始第二人生,那年我46歲。

爸爸59歲中風離世,讓我對生命無常有了切身體認,想想自己是高壓工作,案牘勞形的中年社畜,雖然高薪假多、買車買房,但都是拼命換來的。一定年歲之後,我再也不記實際年齡,只在乎心智年齡和我還剩多少自主行動的時間。

擔任外商品牌經理人孜孜矻矻,努力工作的第一人生。擔任外商品牌經理人孜孜矻矻,努力工作的第一人生。

轉換人生跑道,除了時間的緊迫感,也有長期對土地的愛。2002年,彼時公司發起「1919愛走動」縱走台灣募款活動,我有幸擔任工作人員,與孫越叔叔、紀政姊、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的夏忠堅牧師與一群工作夥伴,從台灣最南端的鵝鸞鼻燈塔接力走到最北端富貴角燈塔。

那是一個沒有社群媒體,只靠傳統媒體放送傳播的年代,每天都有當地分店同仁與民眾自發性地陪我們走,沿路有啦啦隊打氣加油,分送食物與水,還有人打電話問:「你們現在走到哪?加油~加油~」我十足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

10天走了600多公里,我們為救助協會緊急救難1919募得900多萬元。這段刻苦、令人難忘的縱走台灣募款深深烙印在我心上,台灣很小、很美、人情友善,影響我後來在台灣各地深度旅行、與當地人搏沫,乃至成立「非常台Very Taiwan」,都是當時埋下的種子。

而我在台灣各地旅行時,也有各種奇遇。我曾在南投望鄉部落旅行時,在聖誕夜被素昧平生的布農族人收留,他們讓出房間,讓我留宿。也不止一次被桃園復興的泰雅族人邀回家吃飯,種什麼吃什麼、有什麼吃什麼,他們不會說客套話,食物就是最好的語言。太多美好的經驗,讓我的第二人生想從土地出發。

過去20幾年,在不同企業學會行銷與企劃技能,把我訓練成抗壓性高、有想法和有效率的老手,我慶幸在企業裡待了那麽長的時間練功,也幸運地在工作繁忙之餘,沒有荒廢自己的休閒與興趣,自助旅行、走進山林,並擔任多年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自然與土地是我感興趣且關心的議題,甚至成為日後的志業。

說來巧合,離職前幾年,有一次和同事寫下人生願望小本本,條列我們想做的事,如:文創商品事業、在地深度旅遊規劃、美食餐廳評比、老萊子娛親事業、敗犬聯誼……等,離職後,我跑產地採訪拍影片,向農夫、廚師學習,舉辦餐桌活動,也和食品業者開發聯名產品,學習料理、甜點,並考取英語導遊、領隊證照。現在對照,宇宙接收到當時的願望,我一直走在這條路上!(相關閱讀:退休隔天搬到大武山下,過晴耕雨讀的生活!Vincent:台北、屏東兩地居,一個人獨享住在森林裡的幸福

外商離職後跑遍全台產地  被土地滋養的第二人生

離職後,憑著興趣與經驗,我跟做網路廣告的朋友成立「環島食堂Treat &Trip」網路媒體,跑遍全台,串連農人、廚師,透過料理、影像、桌遊、產地體驗等線上與線下的虛實體驗,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

在採訪過程中,我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有時拜訪產地,農夫直接從土裡挖出奶油萵苣、胡蘿蔔,產地田間直接開吃。11月的貢寮,在東北季風刺進骨髓,冷吱吱的海邊採訪完九孔養殖業者,他用快速爐煮一碗加油蔥、芹菜珠,口味很台、熱騰騰的九孔海鮮粥,是人生一大享受。

還有跟野柳的船長夫人一起望穿秋水,等待捕蟹船歸來,清蒸就很甜美的萬里蟹;三芝種山藥的阿公阿嬤常吃自己種的山藥,身體蓋健康;茭白筍燒五花肉更是一絕,菜吸飽肉汁,肉裡有菜的甜香。

台南白河挖蓮藕、清洗切片,在廟埕天然日曬做蓮藕粉的阿公每天喝蓮藕粉,還沒採訪,就叫我先喝一碗。真正的食物,簡單、美味健康。

那一年,我走過許多地方,認識許多農夫,被土地滋養,也曾帶領來訪的韓國人、紐約廣告工作者、義大利廚師、德國朋友走入台灣農村,體驗豐厚的人情。

一年多後,我成立 「非常台Very Taiwan」粉絲專頁,以圖文紀錄我走過的台灣山林、自然與人文,並自喻為領路人,持續以我感受到的風土飲食、自然手作與在地體驗,帶領人們認識台灣。

2018年開始嘗試半農半X生活,在桃園復興山區農場幫農,被滿山桂竹林包圍,感謝山林與朋友接納並協助了我。2018年開始嘗試半農半X生活,在桃園復興山區農場幫農,被滿山桂竹林包圍,感謝山林與朋友接納並協助了我。桃園復興半農半X森山音樂會。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呼應天地、自然萬物流轉的音律,連結自然界本有的療癒能量,用樂音與山、樹、動物和自己對話~桃園復興半農半X森山音樂會。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呼應天地、自然萬物流轉的音律,連結自然界本有的療癒能量,用樂音與山、樹、動物和自己對話~

山居歲月、市區開店的實驗  簡單生活帶來的豐富收穫

2019年,由於想親手打造自己的生活實驗基地,我在陽明山承租一間以安山岩和竹子打造的山屋,山屋無車道,要走一段路上山,我稱那段路為「人間結界」。

彼時,我過著「半X半農」的日子,平日在山下接案工作,週末轉換山上模式,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我是山裡最後一戶,被森林老樹包圍,與蜂蟲鳥蛙為伍,我種的菜常被蝸牛啃食,只有氣味特殊的香草、辣椒活下來,也採集山裡的自然素材,像是竹子、月桃做手作、開課程,玩得不亦樂乎。

以陽明山安山岩和竹子打造的自然生活實驗基地,小隱於山的山居生活。以陽明山安山岩和竹子打造的自然生活實驗基地,小隱於山的山居生活。

在山上季節感明顯,隨著節氣生活,已然是許多人的田園夢想,吸引許多人想來山屋拜訪參觀。這段生活經歷給我很深的體悟:一簞食一瓢飲,生活可以如此簡單,精神卻如此豐厚,至今我還津津樂道那2年的山中歲月。

陽明山山屋的月桃手編工作坊,從認識月桃開始,品嚐月桃茶、月桃葉包裹芳香的餐點,並手編成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具。陽明山山屋的月桃手編工作坊,從認識月桃開始,品嚐月桃茶、月桃葉包裹芳香的餐點,並手編成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具。

2年後,山屋漏水,樑柱斷裂,有倒塌之虞,我打包下山,重覓基地。2021年,疫情稍緩的九月,我把工作室搬回桃園,開了一家街邊店「非常台」。店內有種籽植物、自然材質編織、小農食材,各種以台灣為題的書。延續我的一貫風格,從裝修到食材都走自然手做路線,親力親為。

「非常台」就像是我的人生成果展,呈現我的喜好與生活。桃園並不缺一家餐廳和選物店,我想以城市裡的實體店面轉譯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關係。非常台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載體,從產地到餐桌,從田野到城市,從自然材質到工藝手作,從線上到實體,串起人與自然和土地的連結,尤其70%的消費人口住在城市,他們更需要認識我們生長的土地。

改造桃園舊城區50年房舍的非常台實體店,以竹、籐等自然纖維與塗料,偕同近80歲竹建築職人和布農族老師親手編織打造。改造桃園舊城區50年房舍的非常台實體店,以竹、籐等自然纖維與塗料,偕同近80歲竹建築職人和布農族老師親手編織打造。

或許是疫情,或許是同溫層的關係,這幾年越來越多人被喚醒並重視食農與環境議題,並樂意參與、體驗、學習,甚至變成一種生活風格。有慕名而來的客人說:「你的店充滿自然美感與人味,食物很有能量。」這是最好的讚美。

沒田沒地也能親近土地  50後的半農半X生活

一年後,礙於忙累辛苦且真的沒賺錢,為了身心與荷包健康,所以我忍痛關店了。但是很高興曾在城市開店,用食物串起人的連結,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覺得自己沒白來這一遭。

就在我準備關店時,長期關注農業議題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邀我去金山的南勢湖生態基地駐點。這是一處集結水稻田、地瓜園、生態池、菜園、果園、雞舍,鴨子等動植物,不使用農藥化肥的友善基地。像我這樣一個沒田沒地,又想接近土地生活的人,要謝謝維護土地的人,讓我還有地方可去。

結合新北雙溪農場、書店和陶藝家舉辦行山、靜心、捏陶、自然食活動,從採集開始感受自然的靈氣力量,與自己、與食物、自然對話。結合新北雙溪農場、書店和陶藝家舉辦行山、靜心、捏陶、自然食活動,從採集開始感受自然的靈氣力量,與自己、與食物、自然對話。

我週末在金山駐點作為實踐食農基地,就地採集料理,順應風土節氣,也邀請訪客一同感受。這一年,不只金山,我仍持續與台灣各地的朋友合作舉辦結合採集、料理、手作、美感與生活的體驗活動。

我們曾在陽明山高厝聚落採集,以乾淨水域的大葉田香和在地農產做香料野餐,採集石屋縫中的蕨類做苔球花圈;也曾走一段雙溪淡蘭古道,坐在河邊靜心冥想,吃天然花果酵素午餐:也與瑞士籍樂器師合作開設聲音工作坊,體驗自然、心靈與樂音的流動,吹著竹笛走入向晚金黃稻田中……,以天地為幕,自然為師,知性人文,撫慰人心。

受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之邀週末駐點金山南勢湖生態基地,依節氣採集料理,產地餐桌零距離。受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之邀週末駐點金山南勢湖生態基地,依節氣採集料理,產地餐桌零距離。

收入剩1/3也無悔  把握人生最後的機會自我實現

從2016起離開企業,遊走山林與城市之間。腦力活、體力活並進,過著跟之前20幾年完全不同的生活,一方面是對已知、未知的學習與深化,一方面是好玩,我藉此補修了從小到大,錯過的學分:採集、醃漬、料理、烘焙、編織、木工……。

自然與土地滋養著人類,這是最接近我理想的生活型態,也是創造力和靈感的來源。從認識採集野菜蔬果、親手料理到品嚐,其實就是結合自然、知識、行動與身心療癒的生活與工作。

辭職以來,靠著寫稿、寫食譜、辦活動與擔任廚師、講師,我的收入只有原來的1/3,所以我改變消費習慣,過著低度物慾的生活。

朋友看我從高薪穩定工作轉成收入不穩定的獨立工作者,甚或開店花掉許多存款,而感到不捨,所以無論我在哪裡、做什麼,他們都會支持交關。

年邁的媽媽到現在都還不解為什麼我不找個穩定的工作安渡晚年,我很難讓她理解,追求自我實現,這可能是我人生最後的機會。做或不做,我選擇評估並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盡力做好財務規劃。

唯有保持熱情,唯有開始行動,唯有靈魂拷問自己:「這是你想要的嗎?」才能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簡介

楊麗琴 Iris Yang
非常台Very Taiwan領路人,生活實踐者。
擅長將對台灣的認識與感動轉化為風土飲食、自然手做與在地體驗,分享台灣自然、人文與生活樣貌,想以非常台寫下給台灣風土的情書。

2023/11/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希望居家清爽,卻被家人抱怨東西沒地方收、不好找?整理師建議「藏八露二」原則,降低視覺噪音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