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艾珊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中年暫離職場,難得的「長假」,也可能發生退休症候群?曾於兩岸三地知名外商公司的郭艾珊,分享她在沒有名片的生活遇到的困境,花了大半輩子適應工作,其實「不工作的生活」也需要學習。
20多年的職涯沉浮,因緣際會,加入了許多精采的公司,和一般人比起來,我「換軌」的頻率算多的,有些是不得已,有些則是機緣,回首一看,總忍不住慨歎,人在江湖,能作主的事有幾多?
多次換軌讓我累積了不少名片,有不同的職銜、經歷、各式各樣的企業LOGO與設計風格,全收藏在抽屜深處,時不時拿出來翻看一下,提醒自己,雖然在每家公司都盡心盡力,但最終都是過客。
2018年,因為孩子教育的關係,我們決定舉家搬回台灣,離開居住及工作了7年的上海。
剛回到台灣,以為是回家了,但潮濕的天氣讓我全身過敏,蕁麻疹大發作;再者,不適應行動支付尚未普及,常常忘了帶錢包出門;加上要幫小孩註冊新學校,需要尋覓新住處(我們去上海時,只有一家3口,回來變成一家4口),以及安置從上海運回來近100箱的物品,把我和先生忙得團團轉。環境的轉變,對未來的擔憂,也讓我的憂鬱與焦慮同時發作,彼時,先生勸我先在家休息,由他繼續工作。
沒有名片的生活好慌 羨慕別人都有事做
於是,我開始了「沒有名片的生活」。
原以為自己會很享受這難得的長假,想不到一切安頓妥當之後,每天當先生和小孩都出門,大門關上,剩下自己與滿室靜謐之後,心中的焦慮感不降反升。
半輩子都在辦公室內度過,天天在家,反而令我手足無措,覺得自己被社會拋棄,和世界隔絕,認識的同事、朋友都在上班,不好意思打擾,我常常打開電視,轉到新聞或政論節目,讓嘈雜的播報聲及人聲作為背景音陪伴我,才能靜下心來看看書。
每天過了中午之後,是我最心慌的時候,習慣了之前在辦公室總有同事相招吃午餐,自己一個人不知道該弄些什麼東西吃,索性就不吃。一直到傍晚之後,小孩和先生陸續回家,開始張羅晚餐,浮動不安的心才安回原處。
以前,睜開眼害怕上班,現在,睜開眼害怕自己獨處。
退休症候群不只在退休後發生 「不工作的人生」也需要學習
後來,實在受不了這樣異常的情緒,我主動求助身心科,醫師聽一聽我的情況,笑笑地對我說:「這是退休症候群。」
「但,我還年輕,而且沒有打算完全退休,只是短暫休息啊。」我狐疑地問。
「退休症候群不單指實際屆齡退休的情況,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一旦脫離了原來習慣的社群,單獨行動,會產生像你一樣焦慮心慌的情況。」
醫生開了抗焦慮劑給我,推薦我幾位心理諮商師,建議我找諮商師聊聊。
「難道我要趕快回去工作嗎?」我憂心地追問。
「不一定是工作,尤其你是因為身心疲累需要脫離高壓環境,但要找到工作外的生活重心,這就是你現在首要的功課。」
啊,好難啊,半輩子都在拚了命地適應工作,現在還得適應不工作的人生?當時非常沮喪,心想,人也太悲哀了。(相關閱讀:49歲意外退休、大哭2週後再振作!嫺人:提早退休的生活與財務衝擊,如何調適?)
寫下人生夢想清單 找到名片外的自己
幸好,聽從醫生的建議,與心理諮商師固定談話,慢慢地意識到自己心中其實還有很多的「渴望」,希望在離開人世之前不要留下遺憾的那些未竟之事。就如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中,傑克.尼克遜與摩根.費里曼互相塗寫完成的那張人生遺願清單,依照諮商師的建議,我也將自己的bucket list一一列下,當作目標,開始一步一步地實踐。
以下是我當時列的「遺願清單」:
- 完成三鐵
- 單車環島
- 橫渡日月潭
- 學會〈蕭邦夜曲Op. 9 No. 2〉
- 煮菜給家人吃
- 重拾排球
- 嘗試寫作
- 探索宗教
- 練出6塊腹肌
- 削短髮
有了目標之後,心彷彿就安了一半,我用接下來3年的時間,完成以上6項目標。
週一到週五都有不同的安排,日程安排得不至於太滿,卻很充實。健身、閱讀寫作、參加法鼓山佛學班、設立「廢柴主婦的50道奇怪料理」部落格、重拾鋼琴課、參加排球社團……,小目標滾成大成果,完成梅花湖、澎湖、台中活水湖三鐵,除夕煮出一桌12道年菜……,最後考上文學所,出了第一本書《做自己,還是坐職升機》,在疫情期間和鋼琴老師合開小小的線上鋼琴發表會,彈奏的就是〈蕭邦夜曲Op. 9 No. 2〉。
直到2022年重返職場之前,我才發現這些能構築真正的自己的興趣,讓我快樂,心靈滿足,也體會到與職場截然不同的人生。也因為勇於向醫師和心理諮商師求助,我更能面對脆弱、負面、不優秀的自己,學會不用名片和頭銜定義自我價值。丟掉名片之後所完成的事,成就了更圓滿和安定的自我。(相關閱讀:為何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50歲後該準備的3件事)
持續往前探索 每天進步一點
當然,人生不可能就此找到最終的答案,達到智慧的彼岸,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磨練、思索的事情,需要克服的心魔,但起碼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只要看著遠方的目標,左腳移到右腳之前,右腳再移到左腳之前,我便已經一步一步地向前,速度不重要,只要正在移動,今天的我就比明天更進步一點。
至於尚未完成的4項目標:單車環島(還剩地獄東半部—墾丁—台東—花蓮—蘇澳)、橫渡日月潭(因為疫情,停辦了2年)、練出六塊腹肌(太困難了!)以及削短髮……我想,髮型應該是最容易完成的,其餘的,留待漫漫人生,點滴圓夢吧!
鼓勵大家,躺平工作之餘,或許也可以找到適當時刻,拋開名片,思索自己的人生清單,開始一點一點的嘗試,到最後你會成就意想不到,卻更加精采的人生!
(本文摘自郭艾珊著,《45招贏得職場躺平權: 專業表現不失手,個人形象人設佳,適時曝光求關注》,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