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瀨戶內海住宿推薦!住進隈研吾、安藤忠雄設計的旅宿,一窺建築大師的巧思
住進建築師打造的夢境,享受非日常。
文/李昀蓁 圖/山岳文化提供
編按:很喜歡安藤忠雄與隈研吾等知名建築師,不妨入住他們所設計的旅店,實際體驗箇中巧妙。東京建築女子李昀蓁分享她在瀨戶內海Benesse House Park與山中小鎮檮原町入住此兩位名建築師設計絕美旅店的一手觀察。
「去住知名建築師設計的旅館」有時成為了我這幾年旅行的主要目的,實際住進空間裡,似乎比看看外觀、看看空間,更能貼近建築師的設計,更加了解其概念。像旅宿這樣提供非日常生活體驗的空間裡,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落,有時也富有許多實驗性與挑戰性。
與建築師朋友們一起體驗旅宿時,經常一邊實際感受空間,一邊討論空間好用與否;有時讚嘆,有時則評點要如何改善才能創造出時髦又便利的空間。
激烈討論後,總會默默在心裡想著,或許可以拿這樣的空間體驗去說服老闆或業主,或是要記得避免那些為了美觀而喪失使用性的設計。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也很喜歡與朋友一起到處發現建築師的巧思與驚喜!(相關閱讀:50歲生日禮物,用10萬元規劃日本1個月long stay!傑叔:趁還能動多出去走走,不然賺錢有何意義?)
「弱建築」大師隈研吾的起點 雲之上旅店
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延期,2021年初時日本電視節目「Another sky」採訪了奧運主場館設計師隈研吾,並跟著他一起探訪了翻轉他建築人生的地方:高知・檮原町,在那裡聽他訴說當時的故事。看了節目的我們,也像是被感召了一般,決定前往檮原町,來場隈研吾建築之旅。
隈研吾在1990年獨立開業後,最初作品較偏向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沒有太多的轉譯,直接以較具象的型態表現;最著名的作品是位於東京的「M2」大樓,由混凝土灌製而成的愛奧尼克柱式是其最大特徵,與現在隈研吾所提倡的弱建築有著極大的差異;M2大樓在當初並未受到太大矚目,也讓當時的隈研吾事務所沉寂了好一陣子。
1994年,隈研吾接到「檮原町地域交流設施」的設計案,也就是現今的「雲之上旅店」,開啟了他與檮原町的緣分。高知縣原本就是日本森林面積最廣的地方,位於山中的小鎮檮原町更有91%的森林覆蓋率;隈研吾受到環境啟發,利用在地自然素材,創造出不同的建築型態,也奠基他往後對於材料使用的發想,以及由自然素材所發展而成的建築形式。
雲之上旅店是隈研吾在檮原町的第一座建築,屋頂的型態是來自「雲」的意象,數根白色柱子撐著兩端尖銳的白色橢圓形屋頂,陽光照在入口的水盤上,再經由水的反射映照在大屋頂上,特殊的光影引領我們走進旅店。
來自「雲」意象的本館(已拆除)。
以玻璃與木頭為主要材料的雲之上旅店,沒有過多的裝飾,巨大的量體配置還是看得出一點早期隈研吾對後現代主義的堅持,室內白色的挑高空間與迂迴的廊道動線,串起所有的客房與公共空間。雖然在整體氛圍與形態上,與現在的隈研吾建築風格迥異,但雲之上旅店確實是他建築人生中的重要啟程。
2010年,檮原町的街道上有了新設施「檮原街之站」,1樓是提供給在地居民的小市集,2樓則是旅店的別館。此外,在原本雲之上旅店後方搭起了一座「木橋美術館」,主要功能是連結旅店與後方溫泉的廊道,隈研吾利用在地杉木做為主要材料,組構堆疊成了一座像是大樹的建築物。象徵樹幹的主結構上撐著數個「斗拱」所編織而成的枝葉,以木構架組成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建築,佇立在大自然裡,巨大且神聖。
2010年搭起的「木橋美術館」。
小鎮街上的別館。
木橋美術館中除了廊道與小小的藝廊空間以外,後方也新增了「Royal room」的新房型,延伸著外部的建築構件,以杉木包裹著整個空間,天花板上的木構造交錯所形成的光影令人驚喜。
房間分成上下2層,上層的客餐廳空間裡有著中央大調理檯與簡單的沙發椅,僅以玻璃與衛浴空間隔開,讓室內更加寬闊。窗外是檮原町的杉木林,邊泡澡邊享受山林風景,相當舒心。
木構造延伸至房內天花板。
僅以玻璃隔開的衛浴空間。
從最早的雲之上旅店、木橋美術館、檮原綜合廳舍等,一直到2018年開幕的雲之上圖書館,隈研吾的建築賦予了檮原町嶄新的樣貌,也讓更多旅人因為建築來到這個山間小鎮,認識這裡的文化,閱讀此地的故事。
檮原鎮上,隈研吾的最新作品:雲之上圖書館。
從1997年至今,20多年的時間,檮原町裡的隈研吾建築已被時間刻上了歲月的痕跡,這次探訪的雲之上旅店部分空間也因設備老舊,決定拆解重建─新的空間一樣將由隈研吾團隊設計,期待他們再為這裡編織出新的風景!
瀨戶內海旅人首選 安藤忠雄Benesse House Park 4間旅宿
到瀨戶內海跳島旅行,是很多藝術或設計愛好者的夢想之一。
198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出版・教育關聯企業「Benesse集團」創業社長福武哲彥,以「在瀨戶內海的島上,開拓全世界孩子們的聚集場所」為初衷,提出了在瀨戶內海一帶展開許多文化藝術活動的構想,隨後由其子福武總一郎接手,以「場域特定藝術」的方式,邀請各地藝術家或建築師到島上選擇自己喜愛的場域,進行創作。
年復一年,每個島上的各據點被放上許多藝術作品或建築,在瀨戶內海的風景裡,揮灑出前所未有的特殊光景。
1992年,由安藤忠雄設計,美術館兼旅店的「Benesse House Museum」開幕後,位於山丘上的「Oval」旅宿於1995年完工,海邊的「Park」與「Beach」的住宿空間也於2006年完成。這4間旅宿是來訪瀨戶內海的旅人首選,碰上週末或連續假期,旅店通常是滿房狀態。
屋頂木結構從室內延伸至戶外露臺。
Benesse House以「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為概念,旅宿大廳內的展間、客房與Benesse House Museum,以及戶外的藝術作品,在林間、在海邊連成一線。
「Park」與「Beach」的建築,面向平靜的瀨戶內海,是安藤忠雄建築中少數以木結構建造而成的建物。此外,「Park」前方還有一大片廣大的草原,點綴著許多藝術作品。
Benesse House旅店「Park」與前方的弧形建築。
清水混凝土的廊道開著細長開口。
我第二次的瀨戶內海之旅,遇上了2022年秋季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很幸運地預約到了Benesse House的旅宿「Park」,也是我第一次體驗由安藤忠雄設計的旅宿空間。(相關閱讀:癌後摘除5種臟器,如何活出元氣?安藤忠雄的健康秘訣:慢慢吃飯、日行萬步)
客房內部主要以白色空間搭配溫暖的木質調,屋頂的木結構從室內延伸至戶外露臺,大窗外是美麗的草原與海景。
室內的白色空間與木質調。
很喜歡一進門的洗面檯兼吧檯、置物檯,牆上的拉門分隔了掛衣鉤與置物鞋櫃。衛浴前更衣空間的矮櫃上,一個個被設定好的「物品專屬空間」,讓人感受到設計者的用心與貼心。
一進門的洗面檯兼吧檯。
收納空間的簡易處理方式。
衛生紙的專屬櫃。
這次的旅程不想匆匆忙忙,我花了許多時間好好待在旅宿中,到旅館的藝廊散步,也到海邊看看經歷颱風後,浩劫重生的黃色「南瓜」。第二次的瀨戶內海旅雖然碰上陰晴不定的天氣,反而得到了與前次完全不同的風景經驗。不像是晴天時的湛藍海景,雨天灰灰白白的海色,像是被抽離了吵雜的顏色,變得安靜平和,我們也靜靜地看著時晴時雨,有時滴答有時寧靜,邊品嚐著咖啡,邊享受藝術與自然與恬謐。
(本文摘自李昀蓁著,《東京建築女子風格設計旅店選:入住建築大師之作、百年銀行&小學、森林別墅、京町家民宿⋯⋯享受專屬你的泊食慢時光》,山岳出版)
2023/09/0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