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50歲,如何「逆天」讓腦變年輕?汪漢澄醫師:別讓大腦太舒服,這運動有助提升腦力

28502
28502
2023.08.30
88,281
作者|蔣德誼,周慧婷
責任編輯|陳莞欣

28502

作者|蔣德誼,周慧婷 2023.08.30

責任編輯|陳莞欣88,281

文章用聽的
00:00 09:25 1

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蔣德誼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大腦是人體構造最複雜的器官之一,但隨著年齡增長,也可能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而逐漸退化,甚至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如何使它持續活躍健康,甚至做到「讓大腦減齡」?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表示,要保養大腦、就要先保養身體,生活習慣和飲食、運動都不可少,更和肌肉一樣要時時鍛鍊。

很多人都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到了某個年紀,大腦好像越來越不靈光了。有時候可能是出門才發現忘了拿這個那個東西,或是忽然想不起某個人、某首歌的名字、甚至站起來走到某個地方以後,卻忘記自己要做什麼。人的大腦,是否真的會隨著年齡而逐漸退化?

對此疑問,對腦科學有多年研究的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表示:「首先大家要有一個觀念:活到50歲以上,其實是不自然的。」

腦部發展跟不上壽命延長  50後衰退是自然現象

這話乍聽之下頗驚人,但若回溯人類歷史發展,卻也不能說不合理。汪漢澄以歐洲義大利為例:「200年前義大利人的平均壽命是30歲;100年前義大利人的平均壽命則是40歲。」而到了現在,義大利人的平均壽命則到了80多歲。

人類因為逐漸脫離了自然環境,進入了以人為建構為主的社會,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上科學和醫學的不斷發展,讓人類在這百年之間,平均年齡飛躍性地成長了一倍,甚至在未來還有繼續延長的趨勢。但人類的腦部發展,其實來不及跟上這樣的發展速度,因此40~50歲之後,包括記憶力減退、反應變慢等等現象,都是腦部可能發生的自然變化現象。

而老化後的腦,除了體積縮小,也就是一般常說的腦皮質萎縮,也可能因為三高等疾病導致小血管堵塞,以及腦細胞數目變少、腦血管硬化等。如果是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病變,也可能會出現纖維結節累積等狀況。

汪漢澄說,隨著年齡到了一定程度,身體機能本來就會逐漸衰老,大腦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如果過去腦部曾經受傷,更容易導致加速退化。

如何「逆天」讓腦更年輕?增加「大腦存款」、減少消耗

就像是有些人的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我們究竟如何才能「逆天」,盡可能維持大腦的正常運作與健康,甚至是比同年紀的人擁有更年輕的大腦?汪漢澄以存款來比喻:

「我們假設大腦是一種存款,那如果要有錢,不外乎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累積得多、一個是消耗的少。」

所謂的消耗,意思就是腦細胞因為某些原因退化,例如阿茲海默症或是失智症等等疾病,當然這可能一部分來自遺傳基因的先天性影響,但後天健康因素包括三高等代謝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也都會造成血管、神經的阻塞、損傷,進而影響腦部機能。

相反地,該如何增加「大腦存款」?汪漢澄說:要達到讓大腦長生不老的「逆天行為」,就要不斷訓練、鍛鍊大腦,「就是不能讓大腦太舒服、休息太多,要一直給它一些挑戰和任務。

大腦和身體都是不用即退化  保持鍛鍊不能「太閒」

汪漢澄說,要訓練大腦,最重要就是不斷使用,多動腦、才能讓它愈用愈靈活。「舉凡學習新事物,像是語言、樂器,或是一項新的技藝,愈是對我們而言不熟悉的東西,就越能讓大腦動起來。」此外,多閱讀、保持社交活動,這些都有助於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

他鼓勵熟齡或年長者,若是年輕時曾有感到興趣,卻因為忙於家庭、工作沒能嘗試的事,不妨可在此時重新嘗試挑戰,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樂趣和收穫。

此外,汪漢澄也特別推薦:運動對於預防大腦退化大有幫助。「當我們運動的時候,除了能鍛鍊肌肉和心肺功能,也會刺激腦部思考如何控制身體做出我們需要的動作,所以運動不只鍛鍊身體、同時也在鍛鍊大腦。汪漢澄自己有將近30年的太極拳資歷,多年來他都鼓勵巴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患者打太極拳,多年觀察下來,確實有相當效果。

為何特別推薦太極拳作為鍛鍊腦部的運動?汪漢澄說「一般運動大多化繁為簡,動作強調好記好學,但太極拳是化簡為繁,把一個動作拆解成好幾個分解步驟,就會讓我們一邊打,一邊在腦中想下一個步驟,對活化大腦效果更好。」但他也補充表示,其實只要自己有興趣,不拘類型,任何運動都有效果。(相關閱讀:每天快走20分鐘,腦神經就會長更多突觸!4個生活習慣,延緩退化很有用

至於飲食方面,汪漢澄特別推薦以植物、堅果、優質油脂和白肉如魚肉、雞肉為主的地中海飲食。據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有助於保持血壓平穩、減少膽固醇累積,進而預防三高等心血管疾病。「如果我們的血管可以老得慢一點,腦也會老得慢一點。」

規律生活習慣、良好睡眠  也有助保養大腦

最後,也對大腦健康有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則是睡眠與生活作息。

汪漢澄指出,大腦會在我們的睡眠期間,整理並重新排列、歸納一整天活動取得的資訊和記憶。很多人讀書時代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前一天熬夜準備考試讀書,隔天反而昏昏沉沉、也沒辦法集中思考。「所以睡得不夠,也會傷腦。」

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除了保持睡眠環境安靜、溫度適中,選擇舒適的寢具和睡衣、睡前更不要滑手機,以盡可能減少聲音和光線的刺激,進而影響睡眠。至於很多失眠者會吃的褪黑激素,汪漢澄表示,褪黑激素的確有助改善失眠問題,「但最後仍然應該要回歸到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天然飲食攝取,而不應過度依賴額外的保健補充品。」(相關閱讀:50多歲最聰明,70歲還更進步!專家傳授:10分鐘內改變大腦的10種方法

而若我們察覺自己或是身邊家人、長輩出現性格改變、記憶錯置混亂的情形,這時就要及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檢查及診斷,就有可能透過藥物或是專業復能訓練,延緩腦部疾病發展的速度。「愈早發現、愈早就醫,治療效果愈好。」

總結上述建議: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鍛鍊腦部、良好生活習慣,能做到以上「健腦四大處方」,都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大腦存款」,養成更年輕、活躍的大腦!

相關閱讀:汪漢澄著,《大腦不思議:圖說腦科學發展的神奇時刻》,方寸文創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