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蕭彤雯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媒體人蕭彤雯分享照顧77歲母親3年來的心情轉折,不僅受到媽媽情緒影響,並對媽媽抱怨的各種大小事自己卻無從改變感到挫折。但她逐漸領悟到:「媽媽接下來將是我最大的孩子。過去我一直責怪媽媽不肯再努力一點,後來我明白我責怪的,其實是『沒辦法解決媽媽問題的自己』」。
來寫寫我幾乎不曾說過的心情。
77歲的蕭媽媽,自從3年前開始出現腳步失衡問題後,整個人迅速退化。不只是完全限縮自己的行動、非常依賴他人,原本就習慣負向思考的她,情緒也更差了。
在看過一整輪各科醫生都無法找出問題解方後,比較熟的醫生私下建議我應該帶媽媽去看身心科。但老人家真的非常排斥,就算去了、也堅持不吃藥(因為藥物副作用讓她很不舒服)。
面對媽媽的負能量與反覆 總要大哭半小時平靜後才敢回家
這3年我其實有非常多照顧者的低落情緒。
曾經每次帶媽媽去看醫生回家後,我都必須先找一個地方大哭半小時,宣洩我從媽媽身上接收到的滿滿抱怨與負能量。總要等心情平靜下來後才敢回家,因為不想讓先生和孩子發現我的沮喪。
無數次幫媽媽安排好各種醫療、生活上的照顧、甚至長照服務,都被她以各種理由臨時取消。例如改造家中浴室,取消還不止一次!甚至某次是在師傅隔天就要進場施工的前一晚,跟我說還是不要好了:
「因為人住在裡面要施工很麻煩,這會讓媽媽情緒更差。」我爸在電話裡這樣說。
為他們安排每一件事,前後都需要耗費許多的討論與時間,尤其先生常出差、偽單親的我,又有那麼多工作及家裡事情要忙⋯⋯但他們總在一通電話的時間裡,就推翻原本說好的事情,讓我所有努力形同白費。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陷在沮喪與憤怒交織的複雜情緒裡。
想請看護分擔照顧壓力 也曾一再遭拒
例如請看護這件事也是。
醫生3年前就提醒我要幫媽媽請一個看護,除了平常與她同住的主要照顧者是83歲的爸爸、這狀況實在太危險之外,最主要是醫生覺得我會累死……有個看護至少可分擔我部分壓力。
但固執的爸爸堅持不要外人住進家裡,即便醫師都開出了證明、他們還是不肯,最後我只能眼睜睜看著那紙證明過期。
可我還是需要有人陪伴媽媽就醫、復健,畢竟我沒辦法每個禮拜都請假。所以我開始接觸、使用長照服務,這過程需要很多學習,也很靠運氣。可惜使用沒多久後疫情大爆發,居服員當時承受第一線壓力,許多社區更不讓居服進入,我們也必須中斷這個服務。
後來在醫師的勸說下,我第N次跟父母提出請看護需求,他們終於點頭同意。這幾年看護人數真的很少,終於在去年10月排到了看護,讓我在照顧父母的日常上、稍稍鬆口氣。
承認並原諒自己能力不足 不求改變別人只改變自己
不過一直以來影響我最大的還是媽媽的情緒。
身心科診斷媽媽有老年憂鬱和焦慮症,說真的全世界最知道她有多焦慮的,就是我爸跟我。不同於總沉得住氣的蕭爸爸,每當我媽焦慮時、我總比她更焦慮!更緊張!我爸總是跟我說: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媽,你就不要管她就好。」
但我真的沒辦法。每當媽媽跟我抱怨她身上的任何不舒服、或喊著自己不想活了,我就會很認真的把它當作一個媽媽交給我的作業,努力想解決的方法。
你想知道我能解決多少嗎?真正能解決的可能不到20%⋯⋯除了幫他們張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用品,有關她生理或心理健康上的改善,我似乎無法有任何實質幫助。
但這一年多來我終於慢慢領悟到:
・我必須接受有些狀況我真的改變不了。
・媽媽的各種情緒反應與無止境的抱怨,其實只是一種很糟糕的撒嬌。
・老了的媽媽就是個孩子,只是我很難接受曾經是我最強後盾的她,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這些自我情緒的梳理,和「承認並原諒自己的能力不足」,非常困難,尤其是對我這麽好強的人來說。很幸運的是這幾年中,我透過工作得到很多好朋友的專業陪伴,慢慢地找到自己情緒的糾結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想著要改變我媽:改變她的負面思考、改變她的悲觀⋯⋯但改變別人真的是癡心妄想,改變自己才是解決之道。
不勉強是一種溫柔 不堅持也並非不孝
我開始學著放慢與爸媽在一起的腳步。
不再要求什麼事情都要有效率,都要有結果。提出一項建議、他們不接受,這是「意料中事」,所以我不要急、不要氣,等下次有機會就再試試看。如果哪天她終於接受了,我就像中了頭獎一樣開心!例如媽媽已經上了10個月我幫她報名的老人運動課程,雖然一週只去2次,但她願意走出去跟別人接觸,已經讓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
「不勉強,也是一種溫柔。」
但我花了很久很久的時間才能接受:
「這種不堅持,並非是不孝。」
不放棄各種可能 換個方式邀請對方
但我還是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
最近訪問一位熟悉rTMS(相關閱讀:財務自由、提早退休卻罹躁鬱症,曾痛苦到躺在機場地上掙扎!老黑:吃得下睡得著,平靜才是真快樂)治療及躁鬱憂鬱症的醫師。跟他聊起媽媽的狀況、覺得好像可以帶媽媽去讓他檢查一下,只是路程遙遠⋯⋯平常媽媽連離家10分鐘的地方都不肯去,更何況要把她帶去新竹?
昨天跟媽媽聊起這事,問她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去,當成「新竹半日遊」?她在問了一堆問題諸如:
「但下大雨怎麼辦?」
「我沒有力氣走路。」
「我沒有辦法在車上那麼久,我要上廁所。」
「這對我的腳會有幫助嗎?」
「我真的還有救嗎?」
「我覺得我的體力沒有辦法負荷。」
「那我上課變成要請假耶!」
「那天有人要來家裡送床墊怎麼辦?」
(以下省略100個問題)
在丟出這麼多問題後,她最後竟然說好,我真是「不敢相信」!在安排好所有的行程變更後,媽媽又問我:
「這是不是又要花很多錢?」
(之前我已經讓她做了20次的rTMS治療)
「那我需要帶錢嗎?」
我笑著說:
「妳跟我出門什麼時候需要帶錢了?我就是妳最大的錢包!」
電話那頭的媽媽發出了可愛的笑聲,聽到她的笑、我開心到眼眶有些濕潤。
不是不孝 接受自己並非什麼都能做到
我知道媽媽接下來將是我最大的孩子。
生平最討厭麻煩人的她、到了年老什麼都需要靠別人,她比誰都生氣與痛苦。現在的我對媽媽,比對瓜瓜還有耐心得多。
過去我一直責怪媽媽不肯再努力一點,後來我明白我責怪的,其實是「沒辦法解決媽媽問題的自己」。但我學著慢慢做到:
「我不必『要』她加油、也不用『幫』她加油,我只要陪伴就好。」
照顧者真的要先照顧自己的情緒。
我們不是不孝,只是我們不是什麼都能做到。(相關閱讀:照顧者多愛自己!留意過勞警訊,這些紓壓小事找回意義感)
PS.
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沒在臉書上寫這些,主要是媽媽每天都會追蹤我的臉書,我怕她看了難過。
但還是有些心情想跟同樣是「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年幼子女、中有自己健康」需要照顧的三明治族群分享,也希望爸爸媽媽知道我真的很愛很愛他們:
我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以後的路,我們就慢慢走~
噢我都忘了,這期間我還經歷了自己確診肺腺癌、開刀治療的過程⋯⋯
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放在最後。
(本文轉載自蕭彤雯FB粉專,原文請點此)